來賓:
資深藝人 陳淑麗
桃籽園文化協會執行長 顏毓瑩
三重空軍一村村長 王繼新
中原大學景觀系副教授 陳朝興
遷徙 眷村之愛
近年來,在政府想起了這些幾乎被國家遺忘的眷村,在土地開發上的巨大利益與價值之後,全台各地的眷村聚落被快速而有效率地一個個淨空,然後一個個鏟平。在過去曾經是眷村的這一片片瓦礫上,圍起了建商的圍籬,長出了許多俗豔的樣品屋和豪宅大廈。然而這些記憶中的眷村,承載了多少的歷史與生活故事?這些價值,是否為人所重視?
對於離鄉背井60年的第一代外省移民來說,眷村對他們來說,有何意義?憲光二村與空軍一村的現況如何?
眷村保留運動,想保存的是什麼?保存這些的意義何在?除了歷史與文化記憶上的價值,保留眷村空間,能夠帶給台灣社會什麼樣的省思?即使少數的眷村能逃過怪手與推土機而成功保留下來,如果這些社區空間成為另一個蚊子館,又該怎麼辦?除了商業性的經營之外,眷村空間可以如何活化?
儘管難以啟齒、難解的省籍情結,從來都是台灣社會與政治地景無法忽視的一部分。從敵視對立、仇恨衝突到理解信任、互助融合,眷村文化在台灣歷史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眷村文化
標語、磚瓦、窄巷與廣場,眷村有何獨特的空間與特有文物?在緊密的眷村社區中,產生了哪些獨特的美食文化?牆內的眷村生活文化,與牆外的社會,有何明顯的不同之處?
眷村的精神是什麼?人情味濃厚的緊密社群?而來自中國各省,五湖四海的軍人與其眷屬,在這一個個的小社會中,怎麼樣共同生活與相處?
眷村社會與外界,從封閉到融合的過程為何?而眷村保留運動,所遇到的主要困難與阻力,來自哪些方面?當然,除了美食外,眷村更培養出一批文學家與作品,例如:朱天文《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朱天心《方舟上的日子》、《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還有袁瓊瓊、苦苓、張大春、蘇偉貞…等知名作家。究竟外省社群如何豐富台灣的文化風景?
1 則留言:
你好!
2010我的眷村足跡體驗營於9/9-9/12
北投展開
課程豐富講師陣容堅強!!
三人團報免費!!歡迎參加!
http://tpmdsv2010.pixnet.net/blog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