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消費券人人有獎!刺激景氣,829億消費券來得正是時候?


來賓:

財經記者 盧燕俐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財經雜誌社社長 林奇芬

視訊連線:

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 江鳳英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黃榮墩

花蓮縣前農業發展處長 杜麗華



舉債發放消費券,使用仍有限制

行政院大手筆對全民發放消費券,受惠最大的是誰?各行各業的狀況,有何差別?消費券的發行面額已確定是:500元六張,搭配200元三張,這樣的安排有何意義?面額要大還是要小比較好?



目前對消費券使用的限制,有道理嗎?營業稅能不能拿回來?雖然經建會表示消費券折現金,是觸法行為,然而經建會並沒有具體說明到底觸犯了什麼法律。究竟消費券折現有沒有犯法?

究竟,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的攤販,或者沒開發票的計程車,需不需要收消費券?可以收嗎?真正的鈔票都有人仿冒,可以預見消費券也將成為仿冒集團的目標。防止偽券流通,有什麼具體做法?另外,假藉消費券名義的詐騙手段也可能出現,該如何有效防止?

現在的財政狀態,能夠負荷這種重大政策嗎?從結果來看,消費券的發放無異於舉債花錢;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曾說:「非常時代要有非常手段」,按照台灣目前的狀況看,這種說法成立嗎?究竟消費券是債留子孫的政策,還是發羊毛給羊?老百姓對此到底該高興還是難過?



消費券商機,業者動腦筋

為了搶搭消費券商機的順風車,業者花招百出。究竟各大產業如何面對消費券帶來的額外購買力?降價、促銷才是硬道理!消費券雖是全民雨露均霑的大紅包,但它的使用卻不如發放條件來得寬鬆;經濟效益的受惠基礎該如何擴大?消費券對農業與其他各種產業,也能有所幫助嗎?




消費券也能夠透過捐贈社福機構來抵稅,有道理嗎?怎麼花消費券,才能到物超所值的效果?還是八折變現較實在?究竟民眾該如何看待這份天上掉下來,但是其實屬於自己的禮物?

社福捐助管道
聯合勸募 (02)8780-0556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8):省思經濟政策,消費券與紓困,能否挽救經濟衰退?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

醒吾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講座教授 周添城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劉揆記者會定調消費券政策

行政院發放消費券的決定,伴隨著可預見的龐雜行政過程,與各種實施細節,然而發放消費券的原始目的,在於及時刺激消費,活絡市場並挽救經濟;政府現行的採購法中,有關公開招標之時程規定,是否能滿足這種急於星火的需要?



消費券救經濟的效果,經得起檢驗嗎?民眾拿到消費券,是會將多出的金額儲蓄起來,或是額外消費?而消費券的使用期限達到明年底,有沒有緩不濟急的問題?照現行消費券規劃政策的方向來看,是否需要搭配其他政策?




經濟學人下修對台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學人對於台灣明年度GDP的預測為1.3%。而經濟學人對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之經濟成長預測值又是如何?惠譽與經濟學人等單位,透過那些評估標準與預測,而訂出了這些數字?

消費券可能的發放過程為何?從概念提出、通過國會審議與實施上的行政過程,到最後的實際執行,國民從得知有消費券政策的存在,到實際取得消費券並花用,需要花多少時間?

在消費券這個救急救窮的方案被提出以前,政府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風暴,曾經提出了各項政策,例如:愛台12項建設、擴大內需、9千億企業紓困方案等。這些政策是否已經得到落實,或確實到位?




華府觀測站:紓困的公平性

美國汽車業的慘況是如何造成,且影響哪些產業?美國政府斥資3656億美元,入股美國21家銀行,這是美國七千億救市方案的第二輪行動,這個方案預估會有多少成效?面對金融危機,美國政府為何採取退稅措施,而非擴大發放消費券或食物券?

輿論認為稅金不該為投機企業買單,歐巴馬如何在救企業與社會公平之間取得平衡?台灣也逐步走向鉅額紓困、降息之路,美國經驗有何可供台灣參考之處?美台兩國在應對經濟危機與企業紓困措施上的做法、標準,有何異同?



兩兆雙星,光環不再

長久以來已經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極重要一環的DRAM產業,面對需求不如預期與過度擴張產能的苦果,發生嚴重虧損,甚至可能倒閉。由於DRAM是PC產業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若是台灣的DRAM產業垮台,不但造成大量失業、銀行損失,更可能牽動往後台灣科技產業的全球佈局。



然而也有論者指出,DRAM廠的困境是咎由自取,應該放手交由市場機制決定,趁機改造DRAM產業體質,甚至透過自然淘汰使市場恢復健全,究竟哪種考慮才有道理?而政府應不應該出手拯救這些DRAM大廠?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面對企業,政府是否應該以紓困為最高原則,或是透過各種紓困措施,逐步改善企業體質,避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局再度重演?以美國為例,國會所通過的紓困法案,有高度的選擇性,甚至對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的公司主管訂有限制條款;台灣的狀況又如何呢?行政院對企業的紓困,有沒有上限?



在國內外各個財經機構,不斷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數字之際,政府希望全力保持明年GDP能夠成長至少2%以上。這個目標是低還是高?當初備受期待的兩兆雙星產業當中,DRAM與面板業都已面臨劇烈的衰退衝擊,我們能夠期待下一波的明星產業嗎?保住基本經濟成長率的方法,是擴大內需、公共投資,還是企業紓困?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史無前例:消費券救經濟!政府舉債讓你花錢,對景氣真有幫助?


Call-In主題:社會救助?刺激消費?你支持消費券排富嗎?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詹惠珠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向愷

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政府要發消費券?排富問題!

發行消費券的原始目的,是要刺激消費,加強資金流動性。這樣的應急措施,對於現階段經濟問題,有什麼好處?光靠消費券,就能挽救經濟問題嗎?而消費券的發行,對哪類產業會有明顯的幫助?有任何有效評估實際效益的方法嗎?




美國以發放食物券為社會救濟的基礎制度,已經行之有年;而日本在幾年前為了刺激消費,重振地方經濟,也針對兒童、老人發行了地域振興券。這兩種作法,成效如何、差異何在?台灣目前考慮發行的消費券,和美日兩國的做法有何異同?



消費券政策,已經箭在弦上,但是政府在實施這樣的重大政策前,是否需要更精確地釐清目的:究竟台灣版消費券,是一種社會救助措施,還是刺激消費的方案?

排富條款的存在,有無可能讓這個政策的效果打折扣?若是消費券所產生的消費效果大量集中在食品等基本物資,那麼對於百貨、服飾、電子等不同產業是否會產生排擠問題;此外,目前討論中的排富條款,其標準為家庭年收入120萬。這樣的標準,對一般中產階級或雙薪家庭公平嗎?是否可能產生既拿不到消費券,又得負擔政府財政支出的社會階層問題?



消費券政策的預期效益,究竟如何?政府對此有清楚的闡釋或論述嗎?而現在規劃中的消費券發放方式,會不會是近貧補助的又一次重蹈覆轍;真正需要補助的人因為達不到稅捐門檻,沒有報稅資料所以得不到補助,但有錢人因具備節稅技巧,反而能在節稅之餘取得補助?



此外,消費券政策該如何防堵變現、偽造等弊端?而在眾多刺激經濟政策選項中,退稅、消費券與儲值卡等不同做法,何者對社會大眾最有幫助?


消費券發放,千頭萬緒

就振興本國經濟的目的而言,需要規定消費券只限換購台灣製造產品嗎?消費券規劃中,需至開立發票店家購買,有無可能產生藉由假消費、真兌現,出現買發票的弊端?

而發票換購政策,對鄉鎮地方或山區民眾,是否太過不切實際?這樣的政策規劃,有可能排擠到不需開立發票的傳統行業或零售者嗎?由國家全額出資的消費券政策,目前的政府財政有能力負擔嗎?如果以舉債方式實施,會不會造成下一代的財政負擔?我們將與您一起探討新政府上台以來,各項社會救濟與經濟政策的支出情形。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金融海嘯後遺症:捐款銳減、政府欠錢,社福團體快倒了!


來賓:

台灣社福總盟秘書長 王榮璋

財經記者 盧燕俐

前北市社會局長 薛承泰

電話連線:沐恩之家執行長 顏炎輝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許多社福團體都反應政府對應付補助款項或勞務報酬,有所拖欠。政府為何在這樣困難的時間點上,對經營困難的社福團體落井下石?社福團體都活不下去了還不給人家錢?是否國家財政上出了某些問題,導致政府無法如期付款?另一方面,開辦已久的公益彩券盈餘,按當初規定,應用於社會福利之廣泛補助,為何有社福團體根本沒拿到錢的說法?



政府既然已經一口氣提出9000億企業紓困方案,是否也到了該為社福團體做些事情的時候?在這波社福團體經營困難風潮中,政府是無辜的箭靶嗎?原本應該用於補助社會福利的公益彩券盈餘,又掌握在誰的手上?




隨著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大小規模不同的社福團體間,是否也產生了M型化問題?這樣的狀況是突然發生的嗎?政府面對這樣困難的局勢,是否有任何具體建議或作法,例如:官員帶頭捐薪水、大量認購社福產品、發放社福券讓民眾有直接捐款管道,還是讓企業藉由公益捐款節稅?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大膽舉債救經濟:九千億紓困!政院天價救企業?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中小企業主 馮怡平

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 周行一

政院釋利多,金融風暴如何渡過?

行政院今日大手筆通過九千億元規模的紓困方案,錢從哪裡來?這筆巨額預算會如何被運用?對象與補助標準是什麼?它能達成多少效果?祭出如此猛藥,台灣目前的財政狀況,是否能夠承受?



台灣產業目前主要的危機是什麼?學界認為整體產業結構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批評行政部門頭痛醫頭,並沒有整體的評估及應變。這種說法和批評能夠成立嗎?未來的經濟環境會更加嚴峻,還是有好轉的可能?我們該如何看待台灣經濟後勢?


產業大裁員

令人怵目驚心的歇業、關廠家數,代表了什麼意義?央行降息、政府紓困,提高了資金流動性,是否對台灣產業也有同等的幫助?身為基層勞動者,該如何察覺所屬的公司工廠有倒閉的跡象?勞委會提出的九大指標有用嗎?




台灣中小企業現在普遍遭遇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救了一時,還能救多久?我們將為您分析中小企業目前向銀行融資的情形,以及各種提振消費力政策。在不景氣風暴下,產業界對政府有何要求?產業又該如何自救?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陳前總統的24小時!史無前例,卸任元首涉五罪嫌遭羈押



陳前總統訊後遭收押,究竟案情及檢方羈押的理由是什麼?羈押在法律實務上代表了什麼意義?什麼樣的理由可以羈押?而羈押時間與其撤銷又如何規定?

陳前總統高喊這是政治迫害、司法冤獄。民進黨中常委段宜康表示:「檢察官譁眾取寵」,而前立委羅文嘉也說這是政治考量、破壞正義。從檢方的角度來看,他們如何看待這種批評?檢方聲押陳前總統的理由以及收押判決,是否合理?

先前多位關係人遭到羈押,檢調的理由多半是因有串證之虞。然而,檢調偵查國務機要費已經兩年多,陳前總統承認海外密帳的存在也已接近半年,若要串證很可能早已完成了,為何現在還要羈押他?



收押權是否被檢調過度使用?押人取供可能違反了什麼法律精神?有何證據可證明檢察官最近的聲押動作是押人取供?這樣的批評有道理嗎?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上手銬是對前總統以及支持者的極大羞辱。對於無逃亡之虞且非重大煙毒殺人犯罪,特意上手銬有必要嗎?收押與有罪之間的關聯性為何?收押是一種法律懲罰嗎?



如果收押不代表有罪,為何要上手銬,進看守所受身體檢查?如果是基於看守所管理上的理由,能否就「重大刑事犯罪」、「串證之虞」、「逃亡之虞」等各種收押理由,以不同管理方式來處理?

如果遭到收押,最後無法起訴或獲判無罪,能否要求國家賠償?談司法迫害是否太過沈重?馬總統不也曾因貪污被起訴?為何馬總統卻沒被收押?

就蘇治芬案來說,為何未傳喚就收押,交保金六百萬合不合理?如果檢方的證據充分,為何不直接起訴?檢方必須遵守偵查不公開原則,但遇上扁案、蘇治芬….等高度政治敏感案件,檢方能否有更清楚案情說明以化解社會疑慮?

緘默權和抗告是什麼意思?人民面對司法檢調,該如何確保自己的權利?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7):央行降息振景氣!45天降息四次!所為何來?影響多大?

本日Call-In主題:降息救經濟! 你如何看台灣前景?

來賓:

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 劉憶如教授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教授

資深記者 阮慕驊

降息救經濟,專家看降息

央行閃電宣布再度降息。央行此次採取了哪些動作?央行此時降息,是否意味著彭淮南看到了什麼問題?而台灣社會各界對於彭淮南大動作連續降息,又做何種解讀?從過去的往例來看,降息能產生多少功效?

今年9月以來,央行已經四度降息,連續的大動作,是因為降息措施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還是目前的經濟狀況必須下猛藥才有辦法救?誰是降息措施最大的受惠者?而這一舉措對中小企業與一般民眾,是好是壞?今年之內還有降息的可能嗎?

從10月9日美國、歐盟六大央行聯手降息,一直到10月底的再度調降,美國的聯邦資金利率也已經到達50年來最低水準,這是否意味著低利率時代的來臨?


降息減房貸

低利率時代,通常反應了哪些經濟問題與現象?企業及個人該如何因應面對這樣的局勢?而民眾的投資行為要不要改變?在不景氣氛圍中,普遍的觀念是現金為王,但利率過低,錢該放在哪裡才安全?

IMF下修全球經濟發展,我們應該如何評估全球明年經濟展望?歐巴馬的當選會改變什麼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普遍趨緩,台灣會不會也是負成長?預測經濟成長數字從5下修到4甚至到3,這意味著什麼?哪些產業會受到影響?民眾會受到什麼直接的影響?

危機就是轉機,這次的金融風暴帶來的轉機在哪?政府如何趁此機會協助個人及企業轉型?綠能產業或個人第二專長職訓是解決之道嗎?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野草莓運動!道歉、下台、修法!學生的訴求,合理嗎?

來賓:

野草莓運動媒體組組長 許仁碩

國民黨文宣部主任 賴素如

輔大法律系副教授 吳豪人

現場連線:台大社會系教授 李明璁

學生持續靜坐,轉戰自由廣場

自從上星期五從行政院前被驅離,學生轉戰自由廣場,目前現場的最新狀況如何?而今天晚上,有許多來自各大專院校的師長來到自由廣場發表聲明相挺,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下午已經明白表示,集遊法將朝報備制方向修法,而且本月19日,立法院就要初審國民黨團所提版本的集遊法修正案,這是學生們所期待的具體回應嗎?

自學運開始後已過了五天,當初提出的三項主要訴求有無任何改變?而他們對於政府至今為止的回應,有何看法?這場學運是否有任何退場機制?

片面的人權、偏頗的正義?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以及部份民眾,指責學生只看到警察值勤不當,而沒有看到抗議民眾丟汽油彈、石頭、阻擋陳雲林。學生看待暴力,是否存在著兩套標準?

從上揚唱片事件、密集臨檢、舉國旗以及進入圓山飯店房間等事件來看,警方作法是否過當,而暴力一旦發生,又該由誰負責?


新類型學運

學生抗議的核心,集遊法,採用許可或報備制究竟有何差別?採用報備制,是否會有縱容暴力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憲法賦予人民的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權?

當學生訴求遭遇藍綠對立,學運如何能不受到扭曲?社運團體,經常認為訴求遭到媒體抹黑扭曲,這種具體證明?保障人權是否就是縱容暴力?何以兩者會發生如此的矛盾?

延伸閱讀:
公視有話好說討論野草莓學運(文字記錄)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陳雲林來台總檢討!兩岸下一步,該怎麼走?

來賓:

輔仁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吳瑞國
(前兩岸交流基金會副執行長、親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

民主基金會 執行長 林文程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

中央大學 公共安全系 副教授 董立文
(歐亞基金會副執行長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

華府觀測站: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兩次江陳會,達成了哪些成果?未來的第三次江陳會,又將繼續協議哪些內容?而這次陳雲林來台行程中,備受矚目的兩岸金融座談會,是否達成哪些共識?

國外的主要媒體,如何看待二次江陳會的成果?而這份成果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又將造成哪些正負面影響?這次空前的兩岸會談,雖然達成了許多成果,卻也在台灣社會中造成了遺憾。究竟我方預期卻沒有達成的目的有哪些?而這首次在台灣舉行的兩岸高層會談,又造成了什麼預料之外的問題?


華府觀測站:

國外媒體如何報導台灣昨天的抗議行為?我們將請黃老師未觀眾分析美國媒體或政壇如何看待江陳會後的兩岸未來發展。黃老師如何評價此次江陳會?台灣得到了什麼?有哪些是台灣應該爭取而未能達成的?而從美國角度看待此次江陳會,中國對台灣的態度有任何軟化跡象嗎?


兩岸互不否認?

兩岸關係目前的主要障礙是什麼?我們應如何評價此次江陳會?檢視此次高層級談判中,雙方在許多小地方上所表現出細膩、幽微的攻守情形,可以說是誰吃了誰的豆腐?

回顧台灣從李登輝以來歷任總統的兩岸策略,以及中國自江澤民以來的兩岸策略,在現階段兩岸發展脈絡下,台灣政府的總體策略(外交、國防、內政)該如何做出調整,而兩岸下一步又將可能會如何發展?


學生串連向行政院表達抗議!

在陳雲林來台期間,爆發多次街頭衝突,而台灣警方的維安執法與失控的暴力衝突都在在引起社會上廣泛的質疑聲浪。究竟在法律上,警方的行政裁量權是否過度擴張?在綠營圍城的同一天,一群大學師生以平和靜坐方式向政府抗議,直到三十小時後遭到警力柔性驅離為止。他們要求修改集會遊行法,除了將報准制改為報備制,還有其他更細膩的訴求嗎?不受媒體青睞的他們,要求是否合理?而解嚴以來的集遊法,是否真有需要被重新檢驗之處?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圍陳真相:嗆陳圍城,警民衝突!誰該負責?

來賓: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 林佳範

資深媒體人 陳敏鳳

律師 魏千峰

現場連線:公視記者 李曉儒

今天台北圍城,多次發生衝突,這種情況為什麼會發生,又該如何收拾局面?而因陳雲林來台而起的這場遊行抗爭,又和台灣這幾年來所發生過的抗爭有何差異?是否遊行發起人對局勢的掌握有了問題,而群眾的情緒高漲到這種程度,馬英九總統、民進黨、政府和警方,有能力解決問題嗎?現行的集會遊行法框架,是否有不合時宜、規範過嚴,而需要修改的餘地?


警方執法方式,有修正空間嗎?

從陳雲林抵台的這幾天以來,不管是貼身維安或是現場管制,警察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胡錦濤出訪國外,抗議群眾能夠在他視線之內表達訴求,為何陳雲林訪問民主台灣,卻需要和所有反對聲音隔絕?

沒收國旗、進入商家停播音樂,警察執行勤務,能否有更適當作法?而即使是陳雲林,甚至於被推擠的中國記者,他們在台灣是否也該享有人身自由或遷徙移動自由?

這場越演越烈的風波,該如何平和落幕,而馬英九總統、民進黨,以及現場第一線的警察,這時應該怎麼做?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黑馬躍白宮!台美下一步?美國刷新歷史,首位黑人總統當家!

來賓:

淡大美研所教授 陳一新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林正義

淡大陸研所長 張五岳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勝選分析:歐巴瑪其人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瑪,贏得非常漂亮,普選票得票率52%,對手麥坎則是47%。總計五十州的選舉人團票,歐巴瑪拿下338張,麥坎則只有163張。

歐巴瑪於1961年8月4日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誕生於一個黑白通婚的家庭中。根據美國參議院歷史辦公室的資料顯示,從政資歷並不深厚的歐巴瑪,是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國人參議員,而今天他更成功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大大改變了美國歷史。

歐巴瑪已經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在緊張的選戰中取得一如眾所預期的大勝。他的當選對於美國的民主發展歷程,具有何種意義?身為美國史上第一個非洲裔美國總統,他的成長背景為何?而他的家人,以及自小輾轉遷徙於不同國家、宗教文化、種族社群之間的成長經驗,對歐巴瑪的價值觀產生了何種影響?他在求學、社會服務與從政之後的經歷,是否就是他能以四十七歲的年齡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非白人族裔美國總統的原因?

我們將為觀眾深入介紹歐巴瑪的成長背景及從政歷程,以及他的施政理念藍圖。這將包括了歐巴瑪的主要經濟、外交政策,以及美國社會各界在競選過程中,對其個人特質與政策方向的正反面評價。另外,美國政府對臺海兩岸的政策,一直有著持續性的框架存在,我們也將回顧自1992年柯林頓政府以來,歷任美國總統所實施的兩岸政策之發展與變遷。

強調包容、中庸、理性對話的歐巴瑪,可以提供台灣什麼樣的啟示?

即將走馬上任的歐巴瑪,面對仍然嚴峻的經濟情勢與國際問題,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我們將仔細檢視分析歐巴瑪的重要競選政見:例如能源政策、美中關係、對伊拉克戰爭的態度。而隨著歐巴瑪當選,接下來的美國政局,例如國會版圖、重大施政方向,會隨之產生哪些變化?與我們更有切身關係的是,在民主黨重新執政,並全面掌控美國府會之後,美中台三方關係可能會產生哪些實質的變化?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6):江陳簽四協議,海空大三通,台灣經濟後續發展?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國賓飯店連線:記者 洪蕙竹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江陳會四大協議!兩岸直航!美國選後經濟趨勢?

江陳會今日所簽訂之四項協議,我們該如何看待?海空運大直航、大三通終於實現,對台灣會造成什麼影響?這種影響,有利有弊,政府能在權衡之間做出最好的抉擇嗎?



江陳會四大協議,對台灣來說到底是久旱甘霖般的及時雨,還是為時已晚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在這個時間點上,與對岸會談擴大海空直航,能夠產生多大效益?台灣整體經濟的問題,在哪裡?擴大海空直航真是拯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嗎?能夠有多大幫助和效益?



與中國更緊密的政經合作,對台灣產業的全球布局及轉型會產生何種影響?這種影響是好是壞?而台灣經濟若想好轉,作為台灣傳統重要貿易夥伴並深陷金融風暴的美國,是否仍然扮演著某種關鍵角色?



在今天的華府觀測站單元中,我們同樣透過旅美學人黃奎博副教授的觀點,來觀察美國經濟,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會產生何種變化?耗費鉅額公帑的紓困法案,仍然是選後美國最重要的經濟議題嗎?

如果歐巴馬當選,能否重整美國經濟?而美國民眾、社會輿論與智庫學者們的觀點為何?另一方面,歐巴馬外婆過世,在最後一刻的造勢場合上落淚,對美國大選選情有何衝擊?

無論是馬侃或歐巴馬當選,美國新科總統都將需要面臨兩岸在經濟上的更緊密合作的局面,而這一趨勢對未來的美中台三方關係,會有何種影響?



兩岸金融合作,下一步?

在江陳會前就受到廣泛矚目的金融諒解備忘錄(MOU)內容為何?我們將為您分析這份備忘錄對台灣經濟與金融可能有何利弊。而台灣金融業現在所面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應該先自我調整金融體質,還是將兩岸金融合作置於優先地位?




江陳會談後,台灣有進一步加入類似東協、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的東亞區域經濟組織嗎?爭取加入,對台灣有何幫助?又將面臨何種困難?在全球經濟風險高漲的挑戰下,台灣該如何進行全球布局?面對與中國、印度、越南、歐盟、美國等國家或體系的競合,我們的布局策略跟比重該如何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