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消費券人人有獎!刺激景氣,829億消費券來得正是時候?


來賓:

財經記者 盧燕俐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財經雜誌社社長 林奇芬

視訊連線:

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 江鳳英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黃榮墩

花蓮縣前農業發展處長 杜麗華



舉債發放消費券,使用仍有限制

行政院大手筆對全民發放消費券,受惠最大的是誰?各行各業的狀況,有何差別?消費券的發行面額已確定是:500元六張,搭配200元三張,這樣的安排有何意義?面額要大還是要小比較好?



目前對消費券使用的限制,有道理嗎?營業稅能不能拿回來?雖然經建會表示消費券折現金,是觸法行為,然而經建會並沒有具體說明到底觸犯了什麼法律。究竟消費券折現有沒有犯法?

究竟,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的攤販,或者沒開發票的計程車,需不需要收消費券?可以收嗎?真正的鈔票都有人仿冒,可以預見消費券也將成為仿冒集團的目標。防止偽券流通,有什麼具體做法?另外,假藉消費券名義的詐騙手段也可能出現,該如何有效防止?

現在的財政狀態,能夠負荷這種重大政策嗎?從結果來看,消費券的發放無異於舉債花錢;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曾說:「非常時代要有非常手段」,按照台灣目前的狀況看,這種說法成立嗎?究竟消費券是債留子孫的政策,還是發羊毛給羊?老百姓對此到底該高興還是難過?



消費券商機,業者動腦筋

為了搶搭消費券商機的順風車,業者花招百出。究竟各大產業如何面對消費券帶來的額外購買力?降價、促銷才是硬道理!消費券雖是全民雨露均霑的大紅包,但它的使用卻不如發放條件來得寬鬆;經濟效益的受惠基礎該如何擴大?消費券對農業與其他各種產業,也能有所幫助嗎?




消費券也能夠透過捐贈社福機構來抵稅,有道理嗎?怎麼花消費券,才能到物超所值的效果?還是八折變現較實在?究竟民眾該如何看待這份天上掉下來,但是其實屬於自己的禮物?

社福捐助管道
聯合勸募 (02)8780-055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