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1):不景氣年代!專注打拚不失志,修鞋也有一片天



來賓:

修鞋師傅 魏忠盈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在地開講(SNG連線):美濃鎮獅山里里長 鍾明福

裁員嚐冷暖,修鞋出頭天

魏師傅原本是一位月入七萬元的銀行專業經理人,幾年前因金融整併遭到裁員,回鄉後,他從製鞋工廠的基層作業員做起,一路摸索、鑽研修鞋功夫,直到獨立開店,展開事業的第二春。

魏師傅當初面臨突如其來的資遣,他採取過什麼方法,替自己爭取應有的福利與待遇?有沒有與資方談判,怎麼談?而當最後真的失去了工作,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創業時,是否遭遇到什麼困難?有跟銀行借貸嗎?

一般人真的急需要錢,可以怎麼借?那裡有比較低利的貸款管道,可以伸出援手?尤其魏師傅自己本身曾經是銀行襄理,後來轉換跑道,成為專業的修鞋師傅,心態上有什麼轉變?而家人對於此事的態度又是如何?

像魏師傅這樣歸零,從基本學徒做起,他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在銀行工作,與當修鞋師傅,自覺有何不同?過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在如今的景氣之下,想要成為大富翁可能有點困難,但想要讓一家老小過著衣食溫飽的生活,一定做得到;(或者,再怎麼樣也要想辦法做到),對於「擺脫貧窮」,魏先生心目中有什麼比較具體的做法或經驗能夠分享給大家?

突遭裁員、失業,脫離貧窮的第一步,絕對是平日做好儲蓄準備嗎?現在已經邁入零利率時代,儲蓄有用嗎?錢還能安心地放在銀行裡生利息嗎?

其實,行行出狀元,難道非得要當上大老闆,才能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像魏師傅這樣,憑著努力與毅力創造了事業的第二春,在台灣還有類似這樣的故事嗎?天無絕人之路,在社會上,我們看到很多學歷要求或入行門檻不算高的行業,仍然可以一個月賺四、五萬元;有哪些行業?

還有什麼樣的工作,是不太需要高度的學經歷,只要肯努力,一樣可以賺得一家溫飽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失業人口加上畢業新鮮人,工作越來越難找,還有金飯碗存在嗎?

景氣興盛或衰退,是否會影響一般民眾創業的安排?面對變局,是否能有更周延的策略和心理建設?媒體報導常見到愈來愈多的高學歷者,應徵清潔隊員、賣小吃,甚至於做小買賣、生意更是司空見慣。是因為景氣不好,所以地攤經濟成為了顯學?未來,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這種現象究竟是人才的浪費,還是競爭力需要再加強?

難道「貧窮」已不再是社會最底層民眾才可能親身體驗的滋味了嗎?「失業」也不再是低技術勞工才會面對的困局?中下階層失去了社會流動的管道,中上階層失去了對身分、職業、所得保障的安全信賴,這是否清楚道出了目前台灣社會的寫照,也是台灣人民的心聲?


創業、投資、保本,藍海在哪裡?

從金融海嘯發生至今,多數人仍然急於賺錢、保本、脫身,然而錢該從哪裡來?各式各樣的行業一大堆,專家看多又看空,各吹各的調;在這種情況下,是亂世創業,趁機大撈一筆好?還是保本保息,保守作法才是上策?

面對景氣差,很多人都只想到如何保存資產不縮水,這樣的觀念正確、健全嗎?通貨緊縮時代就完全沒有獲利可能?如果就產業前景來分析,下一波值得民眾注意的有哪些?有什麼消息嗎?

創業者經常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大型連鎖企業的資本攻勢往往難以抵擋。究竟小成本經營的店面,可以怎麼操作,跟著獲利呢?

創投項目何其多,只要找對了商品,就有可能獲利,以前多頭時期,好像隨便做都能賺,現在緊縮時代,不慎選的話,很可能一下子就血本無歸,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的商品可以讓大家參考的?

最後,在不景氣年代中,年輕人要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