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回憶
六四事件轉眼已經二十年。當時,世人為這種野蠻的屠殺而大為震驚,最後,「不要天安門」成為全世界的共識,進而導致柏林圍牆倒塌、蘇東波與冷戰的終結。然而,回憶六四,個人如何記憶這場事件?
究竟為何會發生六四大屠殺?20年來,中國政府不願平反六四,但他們提得出學運反革命的證據嗎?為何一個誇口「為人民服務」起家的政權,竟然把人民變成冰冷的屍體?
台灣台北 紀念六四20週年燭光晚會 開場影片 from wenli on Vimeo.
馬總統就職後第二度經歷六四紀念日,今天他聲明說,「這二十年來,中國已經正視人權議題,並展現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開放與自信。」馬總統的觀察是正確的嗎?為何這些話語難以受到所有人認同?而這樣正面、樂觀,想必使中國官方感到溫馨之至的正面聲明,是台灣評價六四事件所應該採取的角度嗎?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表示,中國已經不再是20年前那個屠殺人民的政權,這樣的說法似乎與馬總統對六四的聲明基調不謀而合?中國和共產黨,在六四以來的二十年間,真有什麼改變?而沒有改變的事情,是什麼?

經改與社會
「吃飽了就會乖」,在六四之後對於政治改革已經死心的中國人民,難道也已經不再是20年前期望民主改革的人民?「走經濟的門,關政治的門!」中國領導階層的豪賭,最後誰會獲勝?而被外界視為被迫以人權尊嚴換取五千年來未曾有過的經濟富裕,中國人民的真正態度是什麼?
六四20年,留下些什麼精神資產?難道六四就在兩岸政商媒出於有意的忽視當中,就這麼隨風而逝?或者,記憶對抗遺忘的戰爭仍然在繼續,天安門廣場上的精神能繼續落地生根?
冷戰時代的共產陣營國家如蘇聯、東歐各國、波蘭等獨裁政權,在二十世紀末期紛紛垮台,為何中國與一黨專政的中共政權,在二十一世紀卻可自認為全球經濟的救世主?村委選舉、企業家入黨,後六四的中國政治是否仍有些微弱但由下而上的改變?
Yahoo師濤案,是民主國家私人企業向中國投降的最經典範例。連同台灣在內,為了賺錢,是否地球人都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而對中國來說,經濟上的繁榮,是政治封閉的麻藥還是替代品?六四真的是個早被遺忘、撫平、也決不可能再發生的過去?
2009年:杭州富家子飆車公安造假車速、湖北鄧玉嬌案、廣東暴動武警逼人跳河。2005年《中國社會藍皮書》指出,93年到03年,群體性事件由1萬起增到6萬起,參與人數由73萬增加到307萬?社會矛盾不斷因貧富差距激化,中國內部民怨如何平息與疏導?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中國政府與便衣公安,在天安門廣場上用陽傘和身體磨蹭,對外國記者進行的這些幼稚卻有效的妨礙行動,已經成了六四二十週年這天繼「全國網站大維修」「防火長城突然長高」之後最新出爐的國際笑話。遮住了鏡頭,卻丟掉了僅有的面子。然而,中國政府對自己人的威嚇手段,便沒有如此明顯的喜劇效果。
六四二十週年,已經「回歸」的香港民眾,仍然熱烈紀念六四、並且群起譴責任何為中國屠殺行為開脫的個人與團體。另一方面,深陷不景氣的台灣對於六四的關注卻似乎早已冷卻。民間雖然仍然自發性的關心,但與中國交好的政府卻明顯地冷回應!對照當年黨政機器全力動員聲援八九民運,台灣在這個歷史事件中的荒謬與無奈是什麼?
天安門母親之歌
台灣是中國民主的燈塔,這個說法幾已被遺忘。
只有錢才是燈塔,才能照耀兩岸三地人們的眼睛?台灣是否也把靈魂廉價地賣給了魔鬼與獨裁者?歷史總是一再重演,如果六四無法被平反,中國政府與黨毫不反省,台灣繼續鄉愿遺忘埋頭鴕鳥,下一場六四屠殺何時來到?兩岸民眾真有能力與運氣,避免這種悲劇再度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