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開放陸生爆衝突!立委打架為哪樁?
影響國安?搶救私校? 當教育遇上政治 剪不斷理更亂!




來賓: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 何卓飛

台大EMBA創會會長 康明淵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 陳振貴

開南大學學術副校長 林基煌

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副會長 陳正騰



立法院今天開會審查陸生來台相關法案,民進黨團杯葛、引發朝野衝突。另外台大.政大.成大等9所公私立大學校長昨天共同召開記者會表示,開放陸生不但可解決招生不足問題,大陸學生非常積極用功,更可刺激台灣學生,進而提昇高教素質。



開放陸生來台是否利大於弊?在全球化下的知識經濟洪流裡,陸生來台到底是經濟、教育、還是社會和國安議題,朝野的衝突,似乎顯示意見依然分歧,缺乏共同交集。


立委拳腳相向,爲哪樁?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在審查陸生來台相關法案,民進黨立院黨團發出甲級動員令,33位委員分別佔據主席台、發言台與備詢台,不過國民黨也不甘示弱,共有20位立委出席委員會,還護著部長吳清基,情勢緊繃!

藍綠雙方火氣大,零星衝突不斷,混亂中多人掛彩,而最後國民黨團宣佈完成委員會審查程序。不過民進黨團認為,部長甚至沒有報告備詢,會議沒有紀錄,不能算通過審查。

立委打架為哪樁?開放陸生真的那麼重要嗎?影響真的那麼大嗎?


公私立大學校長有話要說!


攸關開放陸生來台的大學法等相關法案,朝野仍在立院拉鋸,但包括台大校長李嗣涔等九位公私立大學校長公開喊話,表達支持陸生來台。

校長們強調,台灣不能選擇性封閉,應該把校園打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好學生對學校的重要性?為何獨厚陸生?資源排擠,既然可以外加名額,為何不給台灣學生?



事實上由於少子化嚴重,目前每年大學生約35萬人,預估2016將只剩23萬人報考大學,壓力最大的是現在已經面臨招生不足的私立學校,而中國在2008年,就有1038萬人報考大學,錄取率只有57%,有450萬人沒有大學可以念,就成了私立大學贊成開放陸生的最大誘因。開放陸生,真能解決私校招生問題?




陸生為何想來唸書?目前開放大陸學生的現況如何?開放陸生幅度以及配套?為何要開放?只是開放2000人,而且還有三限六不,對台灣有何影響?




拒絕開放陸生來台!疑慮爲何?


行政院去年底公佈了陸生來台的三限六不政策,包括只採認大陸著名大學學歷,名額總量管制在一千到兩千人,同時不採認中國【醫科學歷】等三項限制,以及陸生來台唸書,不加分,沒獎學金,不能留在台灣,也不能報考【公職證照】等六不。





這項政策涉及修改大學法等三項法源,立法院朝野還在激烈攻防。



為何不能開放?對開放陸生的疑慮:1.政府大幅補貼學費,陸生無權享受?2.目前逐案審查,大幅開放恐影響國家安全?資源排擠,影響台灣學生就學權益?


台灣高教現況:


台灣大學生人數每年遞減有百分之二左右,今年還有八所私立大專院校招生率,不滿七成,經營陷入危機。高教問題是該建立退場機制,還是擴大學生來源?為了解決招生問題,教育會不會越來越像商業行為?





大陸學生勤勞又用功?台灣學生打混糜爛又沒國際觀?兩岸學生真實情況?來台真能刺激台灣學生?真能提昇高教素質?台灣學生沒有競爭力?台灣自外國際潮流?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首先感謝邏輯清楚的信聰邀請這些具有這個議題專業背景的相關人士同台討論。不過,這次的討論真的算是難得一見"官越大邏輯越不通"的現形版。

據教育部高校何司長表示,開放中生,先是說為了提高台灣各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不解的是,大家都提到,開放中生,並不能招收到中國最頂極的學生(他們有能力就會如馬總統連爺爺一樣去唸歐美名校),而且我們的三限六不,又卡住中生無利可圖,只因為嚮往民主多元,中生就會來台灣?更多元更民主的歐美多的是名校以外的學校。所以會來台的中生,會是國際都想搶的人才應該很令人懷疑。

其次,我一直不懂,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為何不是由提昇師資做起?竟然是由招收的學生能力來判斷?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在座又有人說台灣的私校其實素質很高,但明明私校學生入學時的能力確定普遍相對不如公立大學,為何現私大的素質又能因學校的軟硬體能力而素質很高?(待續)

匿名 提到...

此外,一個國家要吸引頂尖的國際人才,通常都會以更長遠的移民及就業政策來支援。台灣社會現在這麼憂慮開放中國學生就業及移民,政府也只好虛應推拖,但如果人才只是培養完了,再放回母國,高等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不是為了國家舉才,而僅是為了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這邏輯不是很不通嗎?可見局部開放中生只是第一步,政府接下來想做的是,開放中生移民及就業。只是現在不談,不說明白,先含糊帶過而已。(待續)

匿名 提到...

再來,司長,校長及MBA會長都認為認真用功的學生,就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生。這種價值才真是最沒有國際競爭力!未來的世界的競爭力在創新的能力,網路世界如此發達,能多元運用資源整合資訊後創新思維,才是未來的潮流。歐美學生申請學校,不是看成績而已,更著重多方的參與及多元運籌的經驗。怎麼會到現在我們的高等教育還留在花時間K書的學生才是好學生的層面?

此外MBA會長舉自己孩子在中國的就學經驗,說學校逼得緊,當得兇,孩子就會用功。所以學生不用功,根本是因為學校逼不緊,該改善的應該是學校和老師,怎麼會倒果為因,以為每個學校來三十名中國學生到台灣這種逼不緊當不兇的環境,反而會激勵台灣學生用功,而不是融入台灣的不用功氣氛中。

這邏輯是怎麼想的呢?(待續)

匿名 提到...

何司長提到開放中生的第二個考量,是私校招不到學生。信聰問的好,一年一校平均來三十個,怎麼餵得飽私校的招生缺口。可見,私校圖的是更大規模的開放,這當然又觸及台灣社會現在最大的疑慮。可見,政府不是没計劃,也不是如司長口說的試辦評估階段,只是社會反彈太大,政府再度先打迷糊仗。

台灣大學泛濫的問題早就是該面對的議題,政府不從這裡面對,反而去想挖外來的人頭來補蘿蔔坑,這是高等教育司的職責嗎?教育司只是個招生單位嗎?
 
反過來想,台灣連最具優勢的高科技都連根拔去中國了,私校招生不足,為何不是把多餘的私校外銷去中國?啊,他們僧多粥少,我們粥多僧少,又如此情投意味,中國應該趕快來台灣招攬私校建校人才才對,而不是把十三億中國人分一些到密度擠爆到台灣小島上啊。(待續)

匿名 提到...

我也贊同來賓MBA會長說的一段話,這個議題應該用更大的局面來看,而不是討論一年開放二千名適不適合。馬政府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其實用意是在呼應ECFA的會談新進度--兩岸文化教育整合(ECFA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自由交流,而是完整統合),第一階段的開放只是向內部投石問路,而向外部報告進度的第一步。

台灣現在的內部爭議,其實只是一部份的人看到政府步步為營背後的價值及計份謀,而另一部份的人還没看到黃雀在後,郤以為開放如政府所說的,僅是到此為止。

而我在看了這輯,花了這麼多時間,用了這麼多篇幅,只有一個感想:這些掌管國家高等教育的有權有責有名聲的人士們,思慮如此單薄,難怪台灣高等學校的競爭力堪慮!

臉書社團"陸生來台就學" 提到...

借轉臉書社團"陸生來台就學",謝謝!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臉書發表對於陸生來台就學的想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