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6):壽險引爆二次海嘯?壽險慘賠外資撤台,台灣壽險業前途茫茫?



Internet Explorer 6使用者請點以下連結收看:1 2 3 4 5 6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教授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精算師 葉崇琦



微型保單即將登場

如何看待為經濟弱勢族群所設計的微型保單?壽險業者開辦這種保險的意願有多少,是否無利可圖,還是薄利多銷?



如果團體保險保費都降到三分之一以下,壽險業還能有賺頭,那一般買普通保險的民眾,豈不是被當成了冤大頭?保單暗藏玄機,消費者知多少?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手上的保單,保險費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理賠糾紛頻傳,究竟保險理賠的陷阱有哪些類型?在媒體上強力曝光,廣告打很大的銀髮保險,真的那麼好?



買保險的正確態度與認知是什麼?保險的種類越多、保單越貴,真的就越有保障嗎?買保險就是為了以防萬一,但保險公司萬一倒閉會發生什麼事?保險業真的會倒嗎?台灣目前壽險業的經營狀況又是如何?



壽險業會不會倒?

經濟學人報導,壽險業將是引爆第二波金融海嘯的潛在威脅,而像AIG那樣巨大的經濟災害,可能會發生在台灣嗎?台灣壽險業經營版圖,為何掀起了一股大搬風?台灣壽險業有什麼潛在的問題?外資為何紛紛撤出台灣?



外資保險業者大賣持股,準備撤出台灣:例如富邦金控去年以6億美元收購台灣ING安泰人壽、英商保誠人壽以象徵性新台幣1元賣給中國人壽。荷商全球人壽、德商安聯人壽有意出售。這些大動作背後,象徵了什麼樣的未來?壽險業會步入DRAM業的後塵嗎?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政治越來越討人厭?六成選民不投票!人民越冷漠,政治越墮落?



Internet Explorer 6使用者請點以下連結收看:1 2 3 4 5 6

來賓:

師大政研所教授 曲兆祥

第三社會黨發言人 楊偉中

資深媒體人 程金蘭

台灣綠黨秘書長 潘翰聲



大安補選警訊

由於國民黨立委李慶安被揭發具有美國籍身份而起,被認為是近期政治趨勢指標的大安區區域立委補選,從確定進行補選以來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注意,但是大安區選民的投票率卻僅有三成九,這個近年來該區域最低落的投票率,對政壇傳遞了什麼樣的警訊?



去年總統大選,大安區的投票率達到77.81%,短短一年間的另一次選舉,卻止剩下39.12%,選民為何突然對政治及公共參與變得如此冷漠?



雖然在苗栗立委補選失利的陰影下,國民黨仍然保住了這一席區域立委,但社會一般認為這是一場「慘勝」,究竟藍綠兩黨在這次立委補選中犯了哪些錯誤?而這場立委補選的結果,是否意味著台灣政壇已完全沒有第三勢力的生存空間?



究竟綠黨溫炳原與新黨姚立明等非兩大黨候選人,在這次立委補選中慘敗的原因何在?用理想參與政治,真的只能是理想嗎?台灣必然走向不平衡的兩黨政治嗎?這種趨勢可能帶來哪些風險?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所帶來的後果。政黨真的離人民的想法越來越遠嗎?然而,雖然人人都對大黨有話要說,但為何人民最終還是選擇了他們並不完全滿意的政黨?


第三勢力如何突破

這次選舉的結果,意味著人民仍然被政黨所綁架嗎?還是大安區特殊的選民結構與政治歷史使然?誰才能玩得起台灣政治?難道真的只有地方派系與政治世家,有著掌握政治的機會?



從各種大小公職選舉的門檻來看,一個生活在台灣的有志青年,有可能不依賴政黨組織與資源奧援,順利走上從政嗎?民主轉型多年,各種選舉頻繁舉辦,台灣民主看似蓬勃發展,但公民參政的平台在哪裡? 公費選舉是解決這種困境的方法嗎?它的意義與在台灣實施的具體困難是什麼?

提到選舉,我們總想到千奇百怪的宣傳花招與人流金流所堆砌而出的龐大造勢活動,究竟在台灣,選舉有多花錢?

在主流媒體上,幾乎難以見到獨立參選人或小黨候選人的身影,彷彿他們並不存在,究竟第三勢力在大小選戰中難以發揮,媒體大小眼是原因嗎?是欠缺新聞性,還是根本就受到有意無意的忽視?台灣的政黨政治,是否已經走到了瓶頸?該如何打開這種局面?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農村再生條例:出路還是死路? 是農村活化還是圖利財團?



Internet Explorer 6使用者請點以下連結收看:1 2 3 4 5 6



來賓:

台南縣後壁鄉後廍村長 黃正雄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蔡培慧

政大地政系主任 徐世榮

台大農經系教授、前農委會副主委 林國慶

農再條例惹爭議

從七零年代至今,政府推出過許多農村與農業政策,但台灣農業與農村的衰退趨勢卻一直沒有停止過。新的農村再生條例,目的在於處理什麼問題?為何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農村再生條例,其中對於農村的土地利用,有著許多與以往的農村政策截然不同的規定,這些規定可能製造出什麼問題?






農村再生條例,牽連台灣所有農民,但並未受到太多媒體與社會關注;而針對質疑聲浪,媒體的處理和水保局對反對者的回應其實一樣,也就是塑造成二元對立─反對農再就是反對發展,再進一步切割成:我們不是不處理產業,而是產業有別的法律處理。



目前,農再條例的幾個最大爭議,包括了所謂的「由下而上」參與方式,可能隱含地方派系問題,甚至牽連黑道、建設綁樁;而認定老舊農舍有礙觀瞻,需半強制性更新並由農民負擔款項的窳陋條款,可能侵犯到個人財產權利;幾乎空白的寬鬆授權,是否是架空法律,方便圖利財團炒地皮、大肆開發農村土地的巧門?而整合型農地整備,是不是強迫農民賣地求生?誰有能力進行農村再生計畫的提案?為您一一深入探討。

政府似乎急於畢其功於一役,加速了農再條例的審議速度,即時召開公聽會也無法杜絕質疑聲浪,甚至大舉對媒體置入性行銷,大有強渡關山的態勢,究竟農村再生條例的急迫性為何?甚至,立法院將農村再生基金從1500億加碼到2千億,如何解讀這樣的動作?


農村出路何在

政府砸大錢「改造農村」是否陷入都市人「田園農村」想像價值觀的迷思?目前台灣農村最急迫的問題真的是缺乏資金與建設,還是農村產銷問題導致農民收入低迷而離土離農?解決做法有哪些?理想的優先順序應該為何?




沒有人會反對將農村活化與改造、改善農民生活,但是農再條例是最好且唯一的方法嗎?沒有農再條例,是否農村就無法生存?農再條例強調所謂「由下而上」的觀念,有何正確或錯誤的地方?而反對者能否提出改善農村景觀的積極性建議?



針對農再條例沒有處理農村產銷問題的質疑,農委會回應這屬於農發條例的規定範圍,但如果這兩千億預算所想要處理的內容:農村發展、農村景觀與農民就業問題,環保署的清淨家園、文建會加勞委會所推動的社區營造,與多元就業方案就可以解決,我們又有何急迫性必須在這時候債留子孫?



延伸閱讀:OURs都市改革組織漫畫談「農村再生條例」







台灣農村陣線:「不要說再見──守護台灣連署」






本日節目內容逐字記錄:
[2009/3/27]公視有話好說本日議題:農村再生條例:出路還是死路? 是農村活化還是圖利財團?( http://tinyurl.com/cyd9hq ) 仍繼續由志工 @aboutfish 為大家進行文字直播服務。


主持人陳信聰:去年初審通過農村再生條例,這幾個月農委會在各地舉辦公聽會,但很多農民高度質疑這個條例到底要幫助農民還是圖利財團,農再條例到底有何幫助或有何傷害?介紹來賓:台南縣後壁鄉後廍村長 黃正雄、台大農經系教授、前農委會副主委 林國慶、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蔡培慧(來自南投日月潭)、政大地政系主任 徐世榮。農再條例爭議到底在哪裡?來看這則報導。


(公視報導)農再條例十年兩千億初審通過爭議不斷,農委會再度召開公聽會,贊成學者說農村再放任下去會很慘,但這條例改善環境美化農村的美意,農民卻說:這家很簡陋是我童年的記憶是祖父母留下來的,我為什麼要改?


陳信聰:農再條例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林國慶:活化農村的問題,過去政府做得太少太慢,條例想把事情做得更積極,我們是贊成的。都市裡有都市計畫法,在非都市部分只有管制規則,有三、四千個農村聚落,不但沒有好好規劃也有很多地方趕不上時代,很多年輕人不願意住在農村裏。村長請教一下你們是示範村,到底農村社區問題在哪裡?


黃正雄:農村問題最嚴重的是人口嚴重老化,年輕人因為生活品質、數位落差、真正投入農業無法養家活口等問題不願意回來。農村再生計畫是維繫存亡的關鍵。


陳信聰:人口外移原因是在哪?


黃正雄:因為農村無法生活,都會賺錢比較多,所以工業化社會後人口外移。


陳信聰:來看農再條例的優劣(圖版說明)~優點是活化農村土地利用、解決舊有農村社區用地不足、保存農村文化。缺點:架空現行法律、易使財團炒地皮,大規模開發不利台灣農村文化、剝奪農民處分財產權。請教培慧,農再條例真的可以解決農村問題嘛?


蔡培慧:表象看起來是農村破舊和人口老化,但實質關鍵是政策長期壓制農業,有很棒的農產品賣的價錢很低,真正關鍵的糧食自給率已經降到30%,重要的嚴重問題不去管,反而去管表象問題。


徐世榮:農村結構性問題是重要關鍵,前面幾個來賓都提到所得太低,農再條例有對症下藥嘛?其實並沒看到,房舍的美化美觀,土地活化有辦法提高農民所得嘛?


陳信聰:支持條例的人說,產銷的問題應該在別的地方解決,如果混淆似乎對農再條例不是那麼公平?


徐世榮:贊成條例者要用切割的方法,但其實就是以前做得不好啊,長期對農業壓抑,農業發展條例又提到什麼樣的保障呢?除了農再條例,農委會對農民生計有討論什麼?農民對農委會說要切割,看法很不一樣,他們就覺得農村再生最重要是肚子可以飽、孩子註冊有錢。


林國慶:農業振興本來就要有不同的政策來做,農民所得要如何提昇是要繼續努力,如果用這種理由就說,農再條例沒有需要,這部份是過去做得太少,所以要強化,對於目前的組織架構要來執行一年兩百億的預算,我是質疑的,應該要強化農村再生的組織架構,成立專責單位積極規畫推動。提到農民所得、壓抑農業問題,應該要全方位來做,組織立法,投入更多資源。鄉村風貌無法保持,農再條例做下去應該不會發生。


陳信聰:所以林老師認為沒有資源排擠的問題。


蔡培慧:林老師繼續當主委比較好,農再條例預算是舉債來的,不是國庫盈餘,既然如此是否更應對症下藥,名為再生條例,再生的實質內涵卻被取消掉了。農委會現在要積極做,是要實踐馬總統的政見。


蔡培慧:即使是環境改善,那最該改善的是什麼?農村建設是長期不足的,聯外道路應該要做,但水保局怎麼做?是用發包的方式。然後台南村長你們村裡的十二生肖座椅,是大陸包去做的。只打算做小區域偏重景觀設施,這當然不合理。


林國慶:培慧說的這點我完全同意。基本觀念,水保局過去做小規模、小示範,跟全面的農村再生是不同的。剛她說的缺點都該改善,把生產方面、文化方面都要納入條例的精神在內,當地人的聲音若無法納入,社區精神應該要融入並持續推動,要持續監督。


陳信聰:現在大家爭議最多的就是由下而上的方式,現在政府說我們一起來由下而上,民間批評聲音反而很多。(圖版說明:農村再生流程)條例規定,要整合在地組織,共同提案提出構想,找代表提出計畫送到縣政府再送到行政院,通過再給工程款。農再條例第二十四條(政黨協商):主管機關可選定範圍實施「整合型農地整備」,會不會有黑道介入?


徐世榮:現在有兩個~農村再生計畫,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兩個是不同的。政府講的是農村再生,主要的問題是要立法組織才能提,涉及到權力大小,到時整合變成整併。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是在第二十三條,就沒什麼由下而上了,最後幾個字是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涉及的再生發展區土地交換辦理程序,都是由主管機關來定。)


黃正雄:我來自無米樂的故鄉,感覺上整合情況沒像老師說得那麼嚴重。農村人口一直在負成長,需要做整合型農地整備,真有住的需求再去做。不要像宜蘭蓋農舍變成別墅,農村風貌都不見了。


陳信聰:因為農再條例得到好處的村,和傳統型農村、黑道可能有影響力的,條例適用嘛?


林國慶:人民可以自己做的就不用麻煩政府來做。這個立法之下,社區很難形成共識的,要排在後面,四千多個農村還是要有優先順序,真的很需要外界幫助,社區願意好好去討論的先做。法條要怎麼寫,才不會侵害私人財產,這要好好討論。但也不能寫到無法實施,例如只要有一個人反對事情就無法進行。基本精神要尊重私人處分權,第二點就要讓社區精神可以落實實施。


陳信聰:我之前也在做社區總體營造,當資源不多時大家很拼,但資源一多,政治力介入綁樁就來了。現在立法院已經從一千五百億提高到兩千億了,這錢到底是好還是壞?


黃正雄:我認為錢要好好用,我們在做示範時,一百萬兩百萬整治,過去農村很封閉,農民很保守,剛開始做也會讓人有疑慮,但做好了大家看見成果就會投入。政府給你錢地方自己不要做的情形也有,還有人說無米樂這三村什麼都有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就說你們社區動起來將來就有機會。


陳信聰:村長認為資源進來會有活化農村之效,培慧你怎麼看?


蔡培慧:兩千億或更多錢是要看怎麼做?要去改善產銷問題,兩千億不夠,但如果只是要做美化,兩千億太誇張了。現在的主委去看土溝就說,土溝村是集眾人之手促成的,不是發包來的。我們很羨慕有黃村長這樣的人,但六百個村也有要五毛給一塊的情形。五百億可以去每個村設農村發展辦公室,讓年輕人回去貢獻腦力,農村再生應該共同參與不是頭人控制,應該要有時間等待,不是趕進度。

這個世界不管是多元民主,有人是做產業、有人農會、有人是文史工作室,一定要成立單一組織嘛?你只顧方便行政,但沒有規範區域性,在地會員有可能是遠地來參加,社區有提案權沒有主導權,水保局補助的主要對象是自行車道、涼亭等,數位落差和醫療彌補都不是水保局要去做的。應該要有永續發展委員會那樣,有專責機構來做這個事。


陳信聰:農業發展區做下去,農村會有什麼變化?


徐世榮:現在大家都可以去買農地,農民沒有身分限制,卻都不是要去務農。


陳信聰:來看都市更新的流程。(圖版說明)



陳信聰:空白授權給主管機關會演變成浩劫?


徐世榮:計畫目標在哪裡?增加產業所得、改善硬體都是,都市計畫的程序很重要。農村再生發展區你要怎麼畫?涉及土地重劃,保障私人財產權是憲法規定,區域劃分你要怎麼表達不同意見?都市計畫法光是涉及人民私產方面的說明規定就二十五條,農再只有一條。等同空白授權。


林國慶:剛剛講的問題就是凸顯政府過去做得不夠,所以一直沒有法源,你剛剛詬病的水保局只會做工程,也是我過去一直批判的,一直沒有牽涉到土地徵收的部份。現在法只有走一半而已,不足處就要修法。我不希望農村振興問題就這樣沒做,過去對農業問題真的是做得太少做太慢。


蔡培慧:我同意做太少做太慢,但程序真的要注意,方法怎樣做很重要。我們拜託水保局給我們法律體系,而不是行政命令,水保局就說你們要相信我們啊。我們要求要看到清楚的遊戲規則,水保局卻只說你要相信我們。


林國慶:我要澄清,剛說做太少做太慢,不是說水保局做的事情把時程說短,我去荷蘭看,人家鄉村發展,光規劃就花五年,建設又花另外五年,社區變成完整十五年,農再條例跟我理想離太遠。期望徐教授和培慧未來做好監督,但監督不是滅掉法案,而是要更加法治體系化。台灣最好的資產是在鄉村,瑞士教授來農村看也說台灣好漂亮。這筆錢本來兩黨有共識,本來叫農村改建條例。


陳信聰:如果你說兩黨有共識我反而覺得怪怪的。來看這則報導。

(公視報導)農民心聲:農業要能再生,不是土地能再生,農產品盛產或天災就會價格失調,農民感受不到公平交易的保障。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農再條例是可以突破的一條路,突破農村發展那麼困難的一條路。

陳信聰:(圖版說明~三農問題在台灣)農業:糧食自給率低、價格常受氣候影響。農民:戶數多所得低,仰賴非農業收入。農村:硬體建設落後。請教村長,這個條例真的會對你們有幫助嘛?


黃正雄:農村景觀一直在消失,寄望再生計畫實施後,除了環境景觀以外的事情也可以做,希望能推展新的稻米文化,以稻為師,敬天愛土、謙卑,這都是農村特有的味道。這些不用靠政府,還是要農民自己做。


徐世榮:對農村再生我們下什麼定義?再生應該是解決產業的問題,再生名詞是學日本的,產業和所得的解決一定要加進來。


陳信聰:這好像一個女生要淹死了,你還在說你頭髮沒梳好,我來幫你梳頭髮,結果沒救她的生命。


蔡培慧:剛剛村長說農業文明是寄託在種稻上,我聽了很感動…(聲音淡出,節目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收看)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癌症,人類殺手:預防、對抗、共處,如何面對癌症?



Internet Explorer 6使用者請點以下連結收看:1 2 3 4 5 6

今日Call-In主題:預防、對抗、共處,我們該如何面對癌症?

來賓:

乳癌患者 李肅容

直腸癌患者 湯佳安

醫師 戴承正

醫藥記者 張耀懋



十大癌症死因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十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中,由結腸癌所導致的死亡已躍升至第一位,究竟國人的飲食習慣出了什麼問題?



人人都想避免癌症的威脅,但該如何具體地預防?預防勝於治療這句醫學格言,在癌症這種棘手疾病上也能適用嗎?



除了定期接受檢驗之外,如何才能提早發現罹患癌症的早期徵兆?罹癌會出現什麼樣的初期症狀?癌症人人聞之色變,但我們真的了解這個難以克服的威脅嗎?究竟什麼是「癌」?是基因上的因素?癌細胞是身體的一部分嗎?我們如何理解癌細胞和其性質?



面對癌症,個人和家庭該如何調適與面對?社會能夠提供他們什麼樣的實質與心理支持?當癌症病患尋求另類療法時,該採取哪些態度以避免遭到詐騙,或延誤治療時機的可能?為您介紹目前幾種主要的癌症治療方式。



面對死亡

「面對癌症」、「走出來」,這些看似平常的言語,對癌症病患有何重要性?說比做容易,癌症病患本身與家屬該如何進行心理上的調適?

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家屬該如何陪他一起對抗病魔?如果已經窮盡了一切可能的努力,該如何讓他平安地走完最後一段?告別,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智慧?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郭冠英事件:族群平等法之外,多元民主的台灣還需要什麼?



Internet Explorer 6使用者請點以下連結收看:1 2 3 4 5 6

來賓:

資深媒體人 陳敏鳳

文化評論者 張鐵志

律師 魏千峰

作家 林世煜



郭冠英的「意」想世界

郭冠英事件發展至今,除了他過去匿名發表的言論所引發的族群歧視風波,以及衍生的言論自由問題之外,事實上,他的多篇文章似乎也映射出某種族群在過去這幾年來的焦慮,而這種焦慮代表什麼樣的意義?如何理解?



如何看待郭冠英在媒體上的控訴以及自我辯護?敏感的族群問題,是否真如他所說是「部分人講沒事,他講就有事」?郭冠英說他「曾為少棒比賽而徹夜不眠」,因為那是中華台北隊,是代表中國出戰。「貓空纜車無問題,有問題必定是台獨破壞」;「武力保台後也不能談任何政治開放,一定要鎮反肅反很多年」;在媒體鏡頭前自言最大心願,就是兩岸統一後在「中國台灣省」,過一個安穩的生活。

郭冠英的字裡行間,除了表達他的意識型態取向之外,還有他內心的焦慮和對台獨的憤怒,其實反射了台灣社會的另一個問題,也就是國家認同問題。根據郭冠英的說法,這是因為國家定位不清,因此許多公務員陽奉陰違。政黨輪替,台灣民主化向前邁進一步,但是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是否有因此得到強化?還是內部爭論更加激烈,只是偶而出現,偶而隱而不顯?

過去幾年來,台灣社會內部問題雖然不斷,但都尚能維持基本的社會穩定,但面對中國崛起、中國威脅以及台灣與中國的密切交流時,中國問題顯然成了台灣內部團結的一項變數,從郭冠英的言論來看,這究竟是不是一種自由?



族群平等法再議

族群平等法或類似的法令在國內,各方黨派爭取立法已屆七年,但卻一直沒有具體進展,郭冠英事件或許有利於加速政府訂定族群平等法的態度和決心,但是定族群平等法能解決哪些問題,還留待哪些爭議未處理?



什麼是仇恨言論、什麼是歧視?定義、舉證、法律責任,在多元社會的台灣可能遇到什麼樣的難題?例如委員會組成方式?或者是否可能導致人民囁手躡足,或成為政治性的報復工具?



馬總統昨天對郭冠英言行表示,這是挑動族群對立的不當言論,但他也同時引用中時網路民調數字,表示有六成民眾不能認同政治人物利用這事件挑撥族群,顯示大家希望族群和諧,彼此尊重;而在野黨的蔡英文主席在22日也表示,台灣是個移民社會,最需要以包容來體現多元,不能把「本土」窄化成排他性的觀念,但他也表示台灣是生命共同體,主權是我們自己的統獨必須自己選擇,在國家認同的終極價值上,朝野領袖有交集嗎?



郭冠英將問題指向台獨,撇開公務員身分的郭冠英,這樣的意識型態在國內也有一定的人數支持,政治人物高喊要彌平社會分裂或避免挑動族群對立,除了立法之外,還能怎麼做?轉型正義與國家認同問題,還有什麼可能的方式可以好好處理?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5):景氣春燕來了? 急單擴大,失業同步飆高,是曙光乍現,還是海市蜃樓?



Internet Explorer 6使用者請點以下連結收看:1 2 3 4 5 6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

科技公司董事長 張忠本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失業率數字再創新高

主計處昨天公佈了二月份最新的失業率5.75%,即使計入因季節因素調整後,失業率還是高達5.63%;這意味著全國至少有62.4萬人苦於失業,還有更多的家庭因此受到影響。究竟該如何看待這些令人難過的數據?



雖然失業率再創新高,但從年後開始的高科技業急單效應,也在持續擴大當中,大廠紛紛召回放無薪假的員工,或者重開生產線,我們如何解讀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



另外,寶華經濟研究院大幅下修今年對台灣的GDP預測數字,原因何在?主計處表示,台灣失業狀況可望在第三季緩和,這種說法的根據為何?另一方面,隨著金融風暴爆發後第一個畢業季即將於七八月來臨,失業率可能再創高峰,是危言聳聽還是忠言逆耳?



瑞士信貸證券預估,台灣經濟恐陷嚴重衰退、年底失業率將衝破10%、GDP-7.2%;摩根大通證券則認為,台灣出口展望疲弱,大廠裁員潮未見止血,這和政府趨向樂觀的態度似乎有相當差距,他們樂觀或悲觀的理由是什麼?有多少可信度?


各國競相印鈔救市

政府部會近來頻頻暗示景氣落底跡象出現,回溫可期;究竟經建會主委看到的兩隻燕子,是真的嗎?除了擴大內需和各類就業促進措施以外,政府手上還有那些法寶能夠救失業?



世界各國政府及央行,面臨傳統貨幣政策用罄,財政政策罔效的狀況,決定啟動非常應變機制,擴大貨幣發行,購買自己發行的國債或者跳過銀行體系,直接搶救病入膏肓的金融狀況,但是加印鈔票有其固有的風險,萬一祭出如此尚方寶劍,還沒能發揮穩定經濟局勢的功用,反而引發惡性通貨膨脹時該怎麼辦?



全球皆墨,唯台回春?WTO新聞稿中指出:「台、中、新、越等國的進口量增加,可能是下跌趨緩證據」,有道理嗎?

美國的金融與經濟局勢現在究竟如何?歐巴馬上任至今不斷紓困企業、拯救經濟,全世界真的看到曙光了嗎?談談在目前局勢下的台灣中短期經濟策略。

有話好說「綠能周」DVD免費贈送



各位觀眾您好: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三月份,從16日到20日製播一系列「綠能周」主題節目,除了可前往Youtube有話好說頻道線上收看之外,目前我們已將本週的五集系列節目製成一片DVD,將免費贈送給觀眾朋友。(各集節目內容請參考本網站「綠能周」相關分類項目。)

需要索取有話好說「綠能周」DVD的朋友,請附尺寸適合裝入一般光碟片的回郵信封,貼好郵票(郵資12元),並註明收件人地址姓名,寄至: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0號 公視有話好說 收


收到回郵信封後,我們會盡快奉上本週節目的錄影光碟,請您耐心稍候。

感謝各位觀眾長久以來對有話好說的支持與鼓勵。


有話好說製作團隊 敬上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郭冠英坦承:我就是范蘭欽!歧視仇恨=言論自由?郭遭免職有理?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
2 3 4 5 6 7



來賓:

司改會常務執行委員 高涌誠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 廖福特

台灣記者協會長 莊豐嘉

空大公行系教授 李允傑



之前疑似發表辱台言論的新聞局駐多倫多祕書郭冠英,今天首度接受電子媒體專訪,承認他的確用范蘭欽的筆名,發表過辱台文章,而新聞局也立即在下午宣布將他免職。我們該如何看待郭冠英之前否認、但現在又坦承自己是范蘭欽的舉動?對於他發表過的言論,我們又該如何看待?



到底什麼是言論自由?郭冠英跟范蘭欽的文章算在言論自由範圍裡嗎?



政府官員能不能有與當權者不同的自我思想?能否在私下表達?份際又該如何掌握?我們對公務員的想像與標準是甚麼?



對於匿名的文章,政府有權利蒐查嗎?網路審查制度會讓台灣成為怎樣的國家?





因不當言倫而懲處免職有道理嗎?公務員為何與一般民眾有不同標準?我們違犯了言論自由的精神嗎?個人、社會與國家間的言論自由又有怎樣的關係?



其他國家在面對仇恨言論的發表都如何處理,有相關的罰則或案例嗎?





回到個人層面來看,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資深公務人員,怎麼心中會有如此強烈的仇恨?這是個案,還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