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我的老闆到底是誰?招之即來、揮之則去,派遣勞工命不如人!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時機歹歹!有工作就很幸福?派遣是好是壞?

來賓:

遠見雜誌副總主筆 游常山

文大勞動所助理教授 李建鴻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 朱維立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邱文仁



勞動市場回溫

近來各項經濟指標似乎略有起色,勞委會公布的近期職缺調查,也看似台灣勞動市場有回溫的跡象?究竟勞委會的樂觀是真是假?現在這些等人來應徵的的工作,又是些什麼樣的職缺?



派遣勞工似乎常常要多想些一般勞動者不用擔心的事情。對於使用派遣勞工的要派企業主來說,勞動派遣是否就意味著別人的員工來幫我工作?而對派遣勞工來說,他是否必須時時記得:雇用我工作的公司,並不是我真正的老闆?勞資關係錯亂無章,派遣制度真奇怪?



派遣沒保障

如果資方撂一句:只有派遣工作,不要拉倒,急著求職養家餬口的待業勞工怎麼辦?連銀行員、業務員,高科技人員甚至醫生等都用派遣,萬一出事,誰來負責?




支持派遣勞動模式的人認為,派遣勞動是一種有彈性、有學習可能,而且潛在機會很大的生涯規劃方式,這些說法有道理嗎?而派遣勞動對企業主與勞工來說,有何可能的好處?



對於派遣、外包等非典型勞動方式,感到疑慮的人士,譴責派遣勞動是一種不穩定、無法期待晉升、剝削、同工不同酬的工作方式?派遣勞動究竟有何壞處?

不論有何優缺點,在金融海嘯風暴侵襲之下,無論各種大小企業幾乎都優先解雇派遣勞工,而且很多還根本不給錢,也是事實。本已脆弱的工作權遭到粗暴侵犯,大部分的派遣勞工也不敢吭聲、或者是因此對工作根本沒有認同感。究竟台灣派遣員工的處境為何?

遇到工作權遭侵犯,派遣員工還能怎麼辦?



日本派遣經驗

談談日本終身雇用制崩解之後,派遣勞動興起的經驗。究竟派遣是拯救了日本,還是毀了日本?派遣制度對企業的好處與壞處?



政府應該把勞動派遣法制化嗎?會不會與現有的勞基法有嚴重的衝突?究竟政府該以什麼態度面對派遣制度?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Wenli問信聰:你所不知道的中國?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6.2

國富論專題(35):全球W型發展?通用破產道瓊竟大漲?短期榮景?復甦確立?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政大會計系副教授 康榮寶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梁啟源

通用破產

通用汽車宣佈破產,道瓊指數卻大漲221點?究竟美國經濟後續走勢如何?通用救了那麼久,為何最後還是破產?還會衍生其他破產效應嗎?



全球大多頭確立?美國也開始止跌復甦?



還是,通貨膨脹的噩夢又要來臨了?如何看待這陣子原油價格的飆漲?



美元走貶,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多大的衝擊?



買氣來危機在

原物料上漲,對全球與台灣經濟復甦,是正面還是負面?通膨真的會來嗎?來不來又有何差別?



全球W型復甦確立?復甦的力量是什麼,阻礙又是什麼?再次衰退的因素?



台灣W型復甦確立?復甦的力量是什麼,阻礙又是什麼?再次衰退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台灣消息面與基本面似乎呈現相當乖離的狀態,如何回歸經濟本質?

有話好說新專題「你不知道的中國」預告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你不知道的中國」系列新專題,每週一次深入報導 :除了經濟成長、世界工廠,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維權爭議、社會事件、網路審查與言論箍制...;有話好說將與您一起深入探討政府不願面對、媒體選擇性忽略的各種中國真實現象,也歡迎兩岸觀眾朋友透過節目網站,提供您對本單元的期望與建議。

首播:6月4日晚上七點到八點,「六四二十年」(暫定)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Wenli問信聰:業配新聞與置入式行銷?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6.1

假記者、假媒體、假政績?新聞報導攏係假!政媒墮落納稅人買單?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當新聞成為商品,記者變成業務,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來賓:

台灣記者協會會長 莊豐嘉

文大廣告系副教授 鈕則勳

台大新聞所副教授 王泰俐

公民記者 林靖堂

視訊連線: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 管中祥



政府公帑買新聞,民眾繳稅替自己洗腦?

當政府變成媒體背後資金最雄厚的老闆,當追求事實真相的記者變成跑單幫的業務員,當公平客觀的新聞成為標上價碼的商品,消費者,也就是廣大的媒體閱聽大眾,他們的權益又該怎麼辦?究竟置入性行銷,對政府的公信力有何傷害?對媒體的權威與正當性有何威脅?不知情的一般民眾,是不是要冒著乖乖繳稅好給自己洗腦的風險?



媒體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馬總統第一次盛大出訪,結果傳回國內的只有酷嫂跳舞吐嘈的新聞?如果政府不花錢買置入新聞,人民是不是就無從了解政府的政策?這件事真的有「假新聞、假政績」那麼嚴重的地步嗎?若是,到底有多嚴重,又會產生那些問題?



雖然民眾對媒體評價低落已久,但難道是因為新聞早已綜藝化、娛樂化多年,所以媒體是不是真的被收買了,民眾其實也不在意?反正見怪不怪,電視報紙只是個打發無聊時間的玩意,所以沒期待就不會受傷害?

線上記者對議題政策熟悉,政府當然會要求記者配合!記者領錢做事,有何不對?這種邏輯說得通嗎?業務配合報導,對記者的報導專業而言,是屈辱?還是無奈?

引用圖片來源: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馬總統選前不是明確承諾過,當選後絕不進行置入性行銷,還親筆簽名回覆,但為何馬政府上台後,置入性行銷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變本加厲?藍綠為何一個樣?



為何要花錢買新聞?

政府有錢,大可買時段、做節目、辦活動,發新聞稿,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去購買新聞、報紙版面?再說,如企業贊助電影般,在戲劇節目置入各種商業訊息是可被接受的,在新聞中置入,就是滔天罪過?這兩者有何本質上的不同?



三中爭議,跨媒體財團大肆抨擊主管機關干涉新聞自由。然而,如果政府用法律、法規規範媒體,是扼殺新聞自由,那用錢來操控媒體輿論走向,就不是妨礙新聞自由嗎?



先顧腹肚再顧佛祖,全台灣只有公視不作業配新聞!不作業配,媒體就等著倒!?這問題,如果政府有誠意,可以怎麼作?媒體應該站穩的立場是什麼?觀眾、讀者,又可以怎麼分辨假新聞、真宣傳,並且尋求自保之道?




本集節目文字紀錄:

[2009/6/1]公視有話好說本日議題:假記者、假媒體、假政績?新聞報導攏係假!政媒墮落納稅人買單?( http://bit.ly/qioKQ )仍繼續由志工 @aboutfish 為大家進行文字直播服務。


陳信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有話好說,我是主持人陳信聰。今天是繳稅最後一天,相信很多人都對繳稅很頭痛,政府對納稅錢究竟怎麼用,大家一定很關心,如果政府拿去亂用,人民會更痛心。馬政府上台一年,各媒體對馬政府政績做了回顧和檢討,但有一名資深記者揭露,這些報導很多是政府花錢買的。介紹今天來賓。台灣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文大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台大新聞所副教授王泰俐,公民記者。林靖堂。等等節目中將會與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做視訊連線。

到底為什麼政府已有那麼多資源,可以買廣告,還偏偏選擇要買新聞?為什麼連新聞都可以用買的?新聞不就是要監督政府、報導真相嘛?如果新聞都可以拿來買賣,還能相信誰?

(公視報導)

政府拿人民納稅錢都拿去做什麼?除了蓋橋鋪路,其中還有一筆拿去做政策宣傳。

管中祥:過去預算書可發現每年政府投入幾千萬將近上億的金額,來做置入性行銷。


陳信聰:大家對政黨輪替的期待是什麼?我個人是認為,對前任政府的錯誤不要再犯,所以在上次總統大選前,都要求候選人承諾「不要做新聞的置入性行銷」,當初馬英九總統寫的非常清楚,在新世紀台灣人權宣言承諾說,政府不能再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如果就職總統後,會責成行政院落實這項政見。但這兩天的新聞發現,很多部會首長都承認有做置入性行銷,請問莊豐嘉為何他們會抗命?


莊豐嘉:當初要他們簽署,國民黨競選總部就已經非常推拖拉,拖到最後一刻才連署。這是態度問題,劉兆玄院長之前才講,都是媒體負面報導才讓政策難行,跟陳水扁時代是一樣的心態,假新聞就是假新聞,不會因為新聞式的廣告,就變成是新聞。這對媒體公信力傷害很大。馬總統選前的承諾非常清楚,但之後沒做到,是明知故犯呢?還是怎樣?


陳信聰:政府說媒體對政府不友善,但媒體對人民也不友善啊。看這次馬英九伉儷出訪,所有媒體幾乎都只看到酷酷嫂跳舞的報導,對於外交的討論,民眾想知道的事情媒體不讓他們知道。


鈕則勳:買新聞都是違反新聞倫理,但回過頭來看,五二零前後為何那麼多政績報導,其實可能是滿意度調查壓著閣員喘不過氣來,民眾多少比較相信報紙上的報導,政府心態上一定有考量,然而對整個媒體和政府造成不好影響,政府只想要強化總體政績在民眾的印象。

愛之適足以害之,民眾會懷疑媒體被政治綁架了,懷疑專業在哪裡。我覺得不足以鼓勵,整個競爭生態太激烈,生存不下去的媒體會說,我都生存不下去還談什麼新聞道德。馬英九夫婦打情罵俏的新聞為什麼一直播?因為這些新聞比較好看,觀眾都看得懂,從過去收視率又發現觀眾愛看,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陳信聰:我們覺得自己有教育意義,結果觀眾不愛看(嘆氣)。請教王老師,你自己在學校教,學生出來會不會有疑問?


王泰俐:台灣的民眾有沒有那麼在乎新聞置入性?根據NCC的民意調查,在新聞性節目有五成的民眾覺得ok,戲劇性節目更高達六成,似乎節目只要好看他們就不在乎。我們觀眾是否不太了解,當一個新聞可以用買的,民眾的利益會受到多大侵害?對企業或對政府有害的新聞他們就不敢報了。


管中祥:我們到中小學去演講,我的經驗跟ncc的統計比較不一樣,很多民眾根本無法分辨置入性和新聞,這統計到底反應多少觀眾的想法,我是質疑的。新聞是真實的,因為它是真的,如果是假產品,為什麼要買?新聞的本質受到非常扭曲,即使是真的可能也是誇大甚至掩蓋部分事實。

媒體應該要站在權力者的對立面,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一個常常拿政府錢的媒體,又如何監督政府?最近的例子是農再條例,很少在主流媒體看到反對意見,但這政策條例在民間確實引發很大的疑慮,甚至農民提出滅農法案的說法,然而這些反對意見在媒體都看不到,就對國家政策起很大負面的作用。


陳信聰:(圖版說明)蘋果日報整理的疑似置入性行銷報導。節能減碳、稅賦制度等等,我也想從媒體知道政府做了什麼,為什麼不行?


莊豐嘉:日本有規定,看起來像新聞卻是廣告的東西不能登,廣告不能做成像新聞一樣,有很清楚的自律。但我們政府抓住媒體不景氣,用預算買新聞,讓民眾覺得政府可能真的做很好。


林靖堂:一個政策一定有正、反兩面,無論正反兩面都跟人民生活相關,不管是好的影響或壞的影響,都應該要講清楚。例如這次農再條例的問題,如果一味講它的好,可能就隱藏它壞的問題,對農地變更的影響很大,身為農民或身為都市吃米的人,我們都需要知道農再條例對農業有什麼衝擊。


陳信聰:國民黨說那是民進黨時代的標案,執行完畢就不做了。王老師怎麼看?


王泰俐:目前正在修衛星廣播電視法,可望全面禁止「置入性行銷」,但最新的草案已經把這五個字拿掉了,其中值得玩味。到時草案送到立法院,能不能擋住各方利益壓力?現在是媒體寒冬,還有各種企業主的壓力,能不能三讀通過?


陳信聰:研考會有個案子,到馬政府時代仍然繼續決標,669萬給三立電視台拿去,需要的內容包括八條要播出的相關新聞,每則最少要有九十秒。新聞局98年有新的置入性行銷招標案,是馬政府上任七個月的事情,這個推給前朝就說不過去了,得標價格是一千兩百多萬,最後八大得標。廣告後再來談。

當新聞媒體變成可以買賣的商品,當應該是被媒體監督的政府變成媒體最大廣告業主,到底問題出在哪?歡迎觀眾叩應。


(台北陳先生)每個政黨都有傳統風格,早期為何在中國兵敗如山倒?就是他們有很要不得的歌功頌德文化。

(台北陳先生)公視是很優質的電視台,你是13台,50-55台曝光率比較大,台視、民視這些應該要有公平的競爭,你們公視收視率比較低,因為觀眾收視有一定的習慣。

(台北徐先生)我看兩黨都有這樣置入性行銷的習慣,媒體有維持運轉的需要,每個公民要提昇自己的程度,去辨別新聞的可信度,期待政府和媒體業者自律,ncc就算通過法案也能鑽漏洞。我有個問題,今天歐美和日本對置入性行銷採取什麼態度?

(桃園陳先生)置入性行銷問題在媒體一直很嚴重,尤其是財經記者和影劇記者。就像醫生,應該是由基金會去盯那些媒體檯面上和檯面下的活動。


莊豐嘉:在最民主的國家是不需要做這種規範的,因為媒體人不會允許政府這麼做,美國曾發生對伊拉克戰爭的政策宣導,就被參議員強力批評。台灣是很奇怪,又非常微妙。


陳信聰:(圖版說明)各界看置入性行銷,新聞局長蘇俊賓說,政院對各部門這些作法十分關切,已勸說閣員不要搞這麼難看。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景為說,近來政府廣告置入性行銷史無前例的多。

如果全台灣只剩下公視不做業配,然後以此標準要求全台灣媒體,這標準會不會太緣木求魚?


管中祥:最近NCC對中時、中天和中視的處理,媒體說政府侵犯新聞自由,但他們對這種柔性的新聞自由侵犯卻是全然接受的。到底為什麼政府要做置入性行銷?因為每個政府都想控制媒體。例如澎湖的地方媒體,縣政府要求至少每天要刊登五則以上政令宣導新聞,政府便宜行事,反過頭來就暴露政府怠惰,應該是要檢討整個媒體環境的政策。


陳信聰:台語有句「先顧肚子再顧佛祖」,說活下去最重要,如果談大家都做不到的道德標準,有必要嘛?


鈕則勳:應該要教育民眾什麼是置入性行銷的新聞?我們也要教育政府,你用花錢拼湊出來的業績更讓人質疑。政府做好政策辦好活動,讓媒體主動願意來報導,而不是用錢去解決任何問題。


陳信聰:(圖版說明)不買新聞,政府還能怎麼做?例如部會網頁清楚說明政策內容,以節目戲劇處理,邀公眾人物代言,增加曝光度,或用部落格宣傳等。還有一點我很氣,首長應該要把握任何政策說明機會,例如來上有話好說有完整時間讓你談,可是他們都不來。

(圖版說明)新聞和廣告如何辨識?論調一致,缺乏批評反省對話,或掛了特別企劃、座談會、論壇等。敏感議題首長專訪、政績說明一直講多好多好。


鈕則勳:有特定議題,突然在廣告和新聞之間大量出現,閱聽人也可以判別。


王泰俐:我覺得台灣觀眾好可憐,還要自己判定置入性行銷新聞,看個媒體新聞這麼累。在衛廣法修訂之前,根據我自己用國科會的經費研究,如果明白標示出「廣告主是誰」,例如就標出是農委會買的政策宣導,閱聽人認為的可信度反而比隱藏來得高,不要用騙的。


(公視報導)羅世宏:政府不該花大筆人民的納稅錢來買新聞為自己宣傳。

蘇貞昌:政府應該要讓人民知道做了什麼。


陳信聰:不管民進黨或國民黨,兩黨作法一模一樣,新聞可以用買的,觀眾到底可以相信誰?我們可以相信公民記者不要相信主流媒體嘛?


林靖堂:政府對置入性行銷多少標案、花多少錢,對媒體做了那些要求,應該清楚公布出來,媒體也有公布政府做了那些置入性行銷的責任。過去也有正反並陳的案子,可信度反而比較高。


管中祥:如果要標示,應該在刊登的新聞廣告標示,而非在網頁標示。透過衛廣法或許是個規範的行徑,也歡迎觀眾朋友支持這個修法的工作。


莊豐嘉:我認識大部分的記者都不願意做這種事情,他們跟採訪對象的關係很清楚,因為我要保留批判你的空間,如果寫了業配,以後你還怎麼評論他呢?如果媒體拿了政府的錢,告訴記者你不能修理這個部會,那記者是最痛苦的。


鈕則勳:媒體應該要回到自己做好新聞和節目的立場,你節目如果品質好,廣告捧場就能撐起你製作的成本...

(聲音淡出,節目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收看。)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中資來台買房產?大行情啟動VS泡沫化危機?台灣房市霧煞煞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開放中資買房,對台灣將有何影響?

來賓: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政大地政系教授 張金鶚

戴德梁行總經理 顏炳立

房地產投資達人 顏福榮



房市後續行情

開放中資投入台灣房市,房價會不會再度大幅飆漲?中資真的會來嗎?中資對於台灣房地產市場究竟抱持何種態度?



「殭屍行情」復活有望?近來的景氣回溫訊號,加上對中資來台買房的期待,意味著房市大行情即將啟動?



看跌不跌,是專家學者紛紛看走眼嗎?還是台灣房市的正義終將來臨?另一方面,如果現在不買房子,會不會從此一輩子都買不起?

如果對購屋判斷的觀念不改,是不是一世人註定騎「歐兜麥」?還是,如果放手進場,連「歐兜麥」都騎不起?




央行降溫

對於這波房市行情,央行罕見地提出警告。究竟是央行反應過度,還是真正的房市大地震才要來臨?



幾個重要指標聚焦:資金行情(中資、股市)、供需失衡(新成屋、法拍屋、空屋)、購買力(利率、所得、失業率)。房市將朝向中心越中心、邊陲越邊陲的兩極化發展?顏總的框框理論有道理嗎?



政府住宅政策是否需要重新檢討?放任房價飆漲是好政策嗎?還是政府認為,房市是經濟火車頭,所以死都不能倒?

話又說回來,房價動輒上千萬,大學畢業生還在爭搶一個月兩萬二的實習工,到底誰有那麼多錢買?



銀行搶客戶,大手筆祭出低利房貸,這些美麗的利率數字背後,有何風險與陷阱?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520魔咒、端午變盤破除!解定存進場?是順勢大賺還是血本無歸?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開放中資,對台灣金融將有何影響?

來賓:

證券分析師 賴憲政

世新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股市投資人 李金土

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主任 鍾經樊



交叉帶台股

這個月,股市持續回溫,景氣復甦的曙光似乎又照亮了台灣股市;五月份,台股漲幅近千點,股市總值則增加達225兆台幣,從理論上說,台灣八百萬股民平均單月都雨露均霑地大賺了28萬!然而,學界或業界都認為,世界經濟的基本面根本沒有明顯的好轉跡象,為何台股依然漲翻天?



無論是520魔咒的解除,或是端午節變盤預測的落空,各界認為台股早該到了盤整下修的階段,為何國內資金行情依然如此強勢?



而這波股市與景氣小榮景的後勢,該如何分析?是利多大漲的好戲才開始?還是有可能重演去年520發生的悲劇?就連劉揆都認為台股已經過熱,你又認同行政院長的這種看法嗎?究竟所謂的M1B與M2線的「黃金交叉」,代表了什麼樣的經濟現象?



居高應思危

中資都尚未真正進入台灣,台股已是如此波濤洶湧,未來一旦中資正式進入台灣金融市場,台灣總體經濟將受到多大影響?

究竟是該居高思危,還是見機進場提早卡位布局?學者專家們會給蠢蠢欲動的股民們什麼樣的衷心建議?



無基之彈?有基之彈?台股的反彈漲勢,是有真材實料做基礎,還是虛胖的迴光返照?為何中資要來台?這些開放投資的產業項目,是中資的真正標的嗎?而中資入台,對於台灣產業又將產生何種影響?中資來台的願景與想像。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Wenli問信聰:高鐵問題面面觀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5.27

高鐵問題面面觀:滿意度47%、虧損675億?政府要接管?高鐵能撐多久?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47%滿意、虧675億?政府要接管?高鐵有何問題?

來賓:

台灣高鐵公司發言人 賈先德

台大土木系交通工程組教授 張學孔

消基會董事長 謝天仁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高鐵滿意度低

消基會公佈最新高鐵消費者出口民調,民眾對高鐵的整體滿意度從去年的53%,掉到今年的47%。為什麼社會大眾對高鐵的認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民眾對於高鐵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麼?是票價太貴、班次太少,還是訂票購票與退票的不方便?而高鐵被認為相當高昂的票價,真的完全沒有降價空間嗎?無法調降的理由是否是不敷成本?薄利多銷是不是可行的選項?



高鐵正式通車營運已經兩年多,為何旅客購票方式、退票規定等很多的技術問題,到現在仍然無法改善?



對於財務頻頻傳出危機的台灣高鐵,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政府的最後手段是接管高鐵營運,但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會不會製造出另一個台鐵?



高鐵財務現況究竟如何?而台灣高鐵會不會面臨破產危機?如果高鐵真的破產,政府與民間該怎麼辦?



高鐵獲利難

做為台灣「一日生活圈」的基礎,高鐵一直被視為近年台灣重大公共建設的指摽,高鐵怎麼會虧損成這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台灣高鐵BOT案,被視為全世界金額最高的BOT案例之一,如今回頭檢視,這個計畫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

如果提前進入移轉(Transfer)階段,政府要如何才可能順利接管台灣高鐵?一旦高鐵「國營」,對利用高鐵南來北往的民眾是好是壞?政府接管就能解決問題?還是讓問題更大?



為了因應財務危機,高鐵減班、減優惠時段,甚至減免高階主管的薪水,最近更傳出裁員風聲。高鐵的通車,嚴重衝擊了國內長途運輸市場,鐵路、客運、航空,都在高鐵速度優勢下搖搖欲墜,為何最後高鐵自己卻虧損成這個樣子?我們的交通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當初,一般認為高鐵場站開發將大幅帶動新市鎮開發,三年過去,為何多數高鐵站旁還是一片荒蕪空地?高鐵場站開發存在著什麼問題?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Wenli問信聰:三小媒體農再公聽會之後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5.26

國富論專題(34):2010大崩壞?走出谷底?二次衰退?最壞局勢真的過了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邱俊榮

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今周刊顧問 林宏文



首季GDP大幅下修

主計處上週公佈今年首季GDP的統計結果,跌幅高達-10.24%,由於近來國內股市與景氣都有略為回溫的跡象,這個數字的出爐仍然震撼了台灣社會、公部門與產業界。怎麼看待國內GDP第一季暴跌的事實?這個數字又何以遠遠超出了各界的預期?



自從去年底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以來,政府不是已經舉債發放了消費券以刺激消費、更辦理了各項擴大內需的政策,這些當初政府口中的救命仙丹,怎麼都沒能即時發揮功效?



從目前已經浮現的各種跡象來看,世界會不會遭遇到第二次大衰退?理由為何?如前所述,近來全球市場的各項指標都有逐漸回升的趨勢,數據顯示將有V型的谷底反彈,但為何還是有經濟學家預測第二次衰退仍然迫在眉睫?這種悲觀的預測有道理嗎?



不管是L型、U型、V型與W型復甦,我們如何能得知那個復甦的轉捩點究竟在哪裡?而這些型態各異的復甦曲線,是否隱藏了哪些陷阱?不同的反彈走向,對台灣經濟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國際經濟

長期而言,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否一定會引發通膨危機?萬一發生通膨之後,接下來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情形?是全球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的大規模泡沫化?而台灣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



過去一年,全球原物料價格經歷了暴起暴落,全球商品、石油市場是否也有著泡沫化的危險?如何看待國際經濟市場的前景?



國內外銷訂單逐漸回升,是季節性的短期效應,還是景氣邁向復甦的訊號?如何才能確定真的是景氣回來了?



另一方面,出口不振,我們有可能以內需來補出口之不足?但是,內需補得起來嗎?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光是韜光養晦就好了嗎?好不容易得到了喘息空間,這半年內,台灣該做些什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