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直轄市升格明天決定:中選縣市直升天堂,落榜縣市次等國民?



來賓:

高雄縣市合併民間監督聯盟發言人 魯台營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吉源

台北縣議員 陳明義

都市計畫學會 中原景觀系副教授 陳朝興



縣市升格明審查

每逢地方選舉,縣市升格或合併的老話題就會被一再提出來變成光彩耀人的政見,然而檯面下的資源與權力的角力,便顯得不那麼樣優雅了。隨著審查時間逼近,各縣市爭著升格的動作也出現搶破頭的情況。究竟為何這些地方行政單位要急著搶升格?北縣、高縣市又有何迫切的危機?



台北縣不是早就升格準直轄市了嗎?準直轄市跟直轄市,又有何實際上的差別?明天內政部「改制計畫審查會議」就要做出決定,縣市首長們在擔些什麼心?黨派之分?內定升格?



窮困縣市財務困頓已久,導致什麼事情不能做或做不來?餅就這麼大,而且國家稅賦年年減徵,就算真能合併升格,難道能有什麼改善嗎?



富縣越富,窮縣更窮?國家的資源有限,在這波合併升格熱中落榜的縣市,以及居住其中的民眾,豈不是更永無翻身之日?誰多吃一口,其他縣市不就更營養不良?各縣市福利比一比。



搶著要合併

台北縣單獨升格會成真嗎?這麼做,豈不擺明違反了馬總統的三都十五縣政見?為何不跟台北市合併升格?台北縣能不能等一等?

回過頭來檢視馬總統的競選承諾:三都十五縣的規劃合理嗎?比起雲林、台東、嘉義,高雄縣(市)所獲得的資源有更不公平嗎?



地方財政的問題,出在哪裡?升格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問題?為何北高兩市不能少拿點?

明天內政部「改制計畫審查會議」就要決定?會不會太急了點?很多人搞不清楚要不要今年底到底要不要選舉,也有很多陰謀論出來,為何不能等到縣市長選完後再來改制?升格與延選,中間是否有其必然關聯?



以現在這種縣市升格的操作方式,對國土重劃以及國家整體運作,是好事還是壞事?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你不知道的中國(3):中國網路防火長城力量強?網民援救鄧玉嬌!網路封鎖擋得了言論自由?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看不見的北京」作者 阿潑

媒體工作者 楊憲宏

中文全球之聲計畫負責人 鄭國威

維基百科管理員 K.J.

網路視訊連線:

哈佛大學伯克曼網路與社會中心研究員 毛向輝

中國公民記者、部落客 周曙光



中國言論自由變化

從鄧玉嬌獲釋一案談起,當中國跟台灣一樣,某些不公義的事件,也能透過網路輿論加以改變,我們能藉此論斷,中國的言論自由環境,真的有變化嗎?或者,這只是一件難得的個案?



外界原本樂觀的預期網路能改變中國,但是網路時代進入第二個十年,中國政府的統治,以及中國政府對各種輿論管道的控制,並沒有明顯鬆動的跡象。除了打造網路防火長城以外,中國政府也試圖將影響力伸入每一台在中國販賣的個人電腦中。

網路封鎖大廠也低頭

為了打進中國市場,西方主要的電腦軟硬體製造商,以及網路服務提供者如谷歌、雅虎、微軟等大公司,面對中國言論審查,都不得不降低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妥協於中國法律規定,交出用戶通聯記錄與資料,或限制在中國所提供的服務內容。美國國會曾舉行聽證會,要求這些企業經營者解釋他們對於此事的態度。



日前,中國政府宣佈,為了防堵色情資訊危害,凡是在中國銷售的個人電腦,七月一日起都要預先安裝這個名為「綠壩」的軟體。雖然許多電腦製造商準備再次配合中國政策,但是事實上,網友破解綠壩的資料庫之後,發現八成以上的過濾內容都是與色情無關的政治性資料。



這個耗資四千餘萬人民幣開發的網路過濾軟體,遭到中國網民的各種抵制。網民們自發性的分工,有的以人肉搜索方式追查採購過程中的官商勾結與不法,有人運用程式能力破解軟體內容,發現軟體存在嚴重缺陷與安全漏洞;更有大量的諷刺創作,把綠壩軟體擬人化成漫畫人物,或者套用知名台灣流行音樂的曲調加以嘲諷。



儘管中國管控網路資訊早已不是新聞,例如六四二十週年前夕,中國大舉封鎖Twitter、Hotmail、Flickr與微軟Bing等國外知名網站,導致網民怨聲四起,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網民們一天之內便研究、分享各式突破封鎖的技術與資源,讓原本困難的穿牆技術普及開來。顯然綠壩與大舉封網,反而造成了反效果。



但是,網路的開放本質,還是讓中國的網路公民社會露出一線生機,而部落格與公民報導的興起,也讓舊有的資訊控制,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於迫使中國政府必須以網路評論員,也就是俗稱的五毛黨,來迂迴地操控網路輿論。而這樣的控制力量,也隨著許多社會矛盾事件的發生,越形低落。

儘管仍舊有各種壓力加諸在每一個中國網路公民身上,但是網路輿論已經成為一股無法被忽視的聲音,而中國網民從逆來順受到草泥馬式的自嘲,再到主動出擊拆解綠壩軟體,這些進一步與政府爭奪話語權的演變,還是給中國公民社會的成型與發展,帶來了一絲希望。


延伸閱讀:
【有話在這裡說】科技無關自由
關於綠壩的一些思考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在地開講專題(16):眷村的故事;1949年外省大遷徙,來台60年落地生根



來賓:

資深藝人 陳淑麗

桃籽園文化協會執行長 顏毓瑩

三重空軍一村村長 王繼新

中原大學景觀系副教授 陳朝興



遷徙 眷村之愛

近年來,在政府想起了這些幾乎被國家遺忘的眷村,在土地開發上的巨大利益與價值之後,全台各地的眷村聚落被快速而有效率地一個個淨空,然後一個個鏟平。在過去曾經是眷村的這一片片瓦礫上,圍起了建商的圍籬,長出了許多俗豔的樣品屋和豪宅大廈。然而這些記憶中的眷村,承載了多少的歷史與生活故事?這些價值,是否為人所重視?



對於離鄉背井60年的第一代外省移民來說,眷村對他們來說,有何意義?憲光二村與空軍一村的現況如何?

眷村保留運動,想保存的是什麼?保存這些的意義何在?除了歷史與文化記憶上的價值,保留眷村空間,能夠帶給台灣社會什麼樣的省思?即使少數的眷村能逃過怪手與推土機而成功保留下來,如果這些社區空間成為另一個蚊子館,又該怎麼辦?除了商業性的經營之外,眷村空間可以如何活化?



儘管難以啟齒、難解的省籍情結,從來都是台灣社會與政治地景無法忽視的一部分。從敵視對立、仇恨衝突到理解信任、互助融合,眷村文化在台灣歷史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眷村文化

標語、磚瓦、窄巷與廣場,眷村有何獨特的空間與特有文物?在緊密的眷村社區中,產生了哪些獨特的美食文化?牆內的眷村生活文化,與牆外的社會,有何明顯的不同之處?




眷村的精神是什麼?人情味濃厚的緊密社群?而來自中國各省,五湖四海的軍人與其眷屬,在這一個個的小社會中,怎麼樣共同生活與相處?

眷村社會與外界,從封閉到融合的過程為何?而眷村保留運動,所遇到的主要困難與阻力,來自哪些方面?當然,除了美食外,眷村更培養出一批文學家與作品,例如:朱天文《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朱天心《方舟上的日子》、《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還有袁瓊瓊、苦苓、張大春、蘇偉貞…等知名作家。究竟外省社群如何豐富台灣的文化風景?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台灣該設合法紅燈區?宜蘭雲林屏東不反對,行政院本週研議



今日Call-In主題:紅燈專區?道德淪喪或務實管理,你的看法?

來賓: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執行長 鍾君竺

性產業工作者 麗君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世新行管系助理教授 彭渰雯

荷蘭網路視訊連線:公視記者 陳廷宇



娼嫖都不罰

如果台灣要設立合法的性產業專區,你支持或反對?

設專區,就能達成性交易除罪化?一般民眾該如何看待政府這次拋出的議題?禁不了,所以開放,所以集中管理,這樣的邏輯是否合理?



另一方面,從荷蘭的例子來看,性產業的合法化的確能達成增加稅收、提高就業、促進發展等經濟效果。既然政府對於禁絕多年的博奕產業,都有意開放了,為何性產業不行?賭博會傾家蕩產,嫖妓會嗎?這是可以比較的事情嗎?



對於開放性產業持質疑態度的人,到底在擔心害怕什麼?他們的擔憂合理嗎?理由何在?不論是性產業除罪化,或是設置專區集中管理,政府對性工作者的基本人權保障態度,究竟如何?而社會對此有可能達成共識嗎?



是務實管理,還是助紂為虐?性工作除罪化或專區的設立,是落實人權的更廣泛保障,還是有可能讓更多人墮入深淵?



偽善或墮落?我們如何面對必然產生的道德問題?

性產業除罪化或設置專區,對治安會有何種影響?合法化之後,治安真的會惡化嗎?但是即使尚未開放,性犯罪還是經常在社會上發生,這又該如何解釋?



荷蘭經驗

荷蘭阿姆斯特丹舉世聞名的紅燈區,成立的緣由為何?是荷蘭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的產物?紅燈區為荷蘭社會與經濟帶來哪些正負面的影響?而荷蘭紅燈區在2000年正式合法化之後,現況如何?我們可以仿效荷蘭經驗嗎?



有些縣市強烈反對,有些縣市不排斥,設專區對地方會有何影響?配套配套,若真要設置性產業專區該有什麼配套?需要哪些社會安全面、衛生面與法制面的規範?



性交易當中,時間總是寶貴;15分鐘,能對社會產生多大危害?破壞家庭、危害治安、傳播疾病…,這些耳熟能詳的控訴,會不會太過於高估性產業的影響力?各方立場迥然不同,社會上現在是否達成了某些共識?

延伸閱讀:
性交易除罪化:娼嫖都不罰,是兩性平等,還是天下大亂?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37):被遺忘的經濟體,伊斯蘭?14億人口、33兆產值,台灣的下一步在穆斯林市場?



來賓:

台北清真大寺教長 馬超賢

醒吾技術學院會資系講座教授 周添城

世新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穆斯林印象

何謂伊斯蘭市場?伊斯蘭經濟的規模有多大?伊斯蘭市場在世界經濟活動中所佔的重要性如何?



歐美已經失足跌落不景氣的深淵,中國在世界經濟活動中將扮演的角色,還有待觀察;伊斯蘭經濟快速崛起的時候到了嗎?



從食品、製造、觀光等不同的產業面向來看,進軍穆斯林市場,台灣該走哪一條路?何謂清真(阿拉)認證(Halal Certification)?清真認證的程序與重點為何?



除了不吃豬肉,穆斯林在飲食上,存在著哪些禁忌?為何穆斯林拒絕食用豬肉製品?

穆斯林的教義,對生命非常重視;屠宰牲畜,一定要透過信徒?而屠宰的過程一定要念經文?嚴禁非自然死亡的肉品?面膜化妝品不能有動物蛋白、膠原蛋白、胎盤素?

在穆斯林信仰地區之外,豬肉是大宗食品原物料之一,無豬食品該如何生產?從主原料、用油、添加物、沙茶、單一廠房生產線...等細節說起,談談製造過程的規定。



中東的油元,是否會是另一種形式的統一貨幣?



穆斯林觀光

穆斯林到國外想玩什麼?需要什麼?清真認證餐廳?還是最重要的禮拜時間與場所,並非穆斯林國家的台灣,缺少哪些基礎設施或條件?



穆斯林經濟的禁忌有哪些?不得收利息、不投資博奕色情、不得保險…何謂伊斯蘭金融?伊斯蘭金融的定義與特色為何?嚴禁利息的概念,又從何而來?台灣如何才能打進伊斯蘭市場?談談伊斯蘭台股ETF指數型基金。

面對穆斯林市場,台灣最大的商機會是什麼?台灣真的能進入伊斯蘭市場嗎?優勢與劣勢分析。

清真認證就是乾淨與衛生?認識穆斯林的飲食生活。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少年仔為何殺人?飆車、吸毒、搶劫、鬥毆,狂暴青春遺憾終身!



今日Call-In主題:新竹南寮殺人事件,給我們什麼教訓?

來賓:

資深社會記者 劉駿耀

乘風少年學園社工督導 黃仕宏

流氓導師 張進益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 謝文彥



新竹殺人案偵破

新竹風景區殺人事件,五名嫌犯在短短幾天內全都落網,受害者在天之靈,能夠就此安息嗎?對於活著的我們,以及台灣社會來說,抓到人,問題就解決了嗎?



青少年引起的社會問題,要怎麼做才能減少?我們的大人社會,有比青少年們健全嗎?如果成人世界也沒有建構出令人滿意的社會環境,只歸咎、責怪於失控的狂暴青春,是否尚有不足?少年仔,為何殺人?

不是年輕氣盛,就是年少輕狂,我們只能從這些角度理解青少年問題嗎?該如何理解青少年問題?中輟生、單親、隔代教養…這些問題,有解嗎?



從中輟生到罪犯之路

處於社會邊緣的青少年們,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他們要如何才有可能擺脫這種循環?碩士高材生、有望成為科技新貴的受害者,面對中輟生、夜校生,凶狠的青少年,媒體與社會在報導、理解這件悲慘的社會新聞時,是否浮現了某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少年鬥毆、殺人,並不是今天才有。更可以說,這種問題存在已久。我們能因為「又」發生了,就說現在的情況更形惡化嗎?為何由學校、家庭,以及政府組成的看似緊密的網絡,卻難以解決這種問題?



青少年的問題,是整個國家的問題,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事件;法國青少年因勞動法令的改變而暴動,法國學者認為這是青少年用暴動拒絕被社會邊緣化;希臘青少年暴動,則是因為警察槍殺無辜少年。無論國內外,當社會一再敵視、醜化、邊緣化青少年,這些代價不是早就預見的嗎?

與孩子的關係愈深,管教的權力就愈大?真誠地在乎他們,是改變的第一步。也有說法認為,父母親的溺愛,是這些社會問題的根源。愛心可以包容,不能包庇,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一句知名的電影臺詞這麼說:「出來混的,總是要還。」關鍵在家長到底是給他機會,還是告訴他,做錯事不用負責?



放棄自己的青少年們,是否其實很努力地想獲得認同?可是「信任」並非一蹴可及,最後他們是否失望的發現,使壞,是爭取關愛最有效率的方式?狂暴的青春,不是少年的原罪,貧窮、挫折、家庭解體…他們是否並非天生就願意如此受人憎惡?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Wenli問信聰:談話性節目的界限

你不知道的中國(2):沈冤難雪!抄家、毒打、誣陷!有冤難伸,百萬農民北京上訪?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中國流亡詩人 貝嶺

資深媒體人 楊憲宏

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主委 薛欽峰


《東庄》記錄片引用來源:公視獨立特派員節目

上訪村人物:上訪三十多年老婆婆的故事

從一位33歲就開始上訪,歷經收容遣送、關押、送精神病院達199次,與兒女親人早斷絕了聯繫的老人講起;從夏楠的《東庄》談起,檢視中國「獨步世界」的信訪制度。



中國的各級政府,特別成立信訪工作單位,更立法規範信訪制度,為何一個國家的行政機關,需要透過這種方式來了解民瘼?這真的有效嗎?還是裝模作樣的空殼制度?




「山高皇帝遠」的問題,在中國是否嚴重?各級地方政府,或者黨委幹部們大權在手,貪污腐敗、魚肉鄉民,實屬常態?看似強硬的中國中央政府,為何管不好這些北京眼中的「九品芝麻官」?



千里迢迢,或搭車,或步行,千辛萬苦前往天朝首府專程上訪,對中國老百姓來說,真的有實質幫助和功用嗎?



截訪卑劣:各地幹部到北京劫訪

中國中央訂定的「信訪條例」中,明確規定信訪事件的受理程序、處理時間和後續工作。為何這許多案件還是久久無法處理?是單純的官官相護?還是有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究竟,信訪制度是否應該廢除?一個對執政者沒有真正內控機制的國家,是否需要更大幅度的改革?這些訪民有冤難伸,非得走上信訪這條路不可嗎?中國難道沒有其他的法律救濟管道與制度?



誰會去上訪?完全沒背景、資訊能力的農民?台灣中央有立法院、縣市有議會、鄉鎮有代表會,中國呢?中國地方有無制衡力量?一個個地方書記難道都是土皇帝?每年超過百萬人至北京上訪,信訪案件逾千萬,信訪制度對中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台灣也常見陳情民眾向出訪地方的總統、院長或縣長攔路伸冤,也經常透過各種管道向民代陳情。台灣與中國的陳情文化,有何根本上的不同?


上訪悲歌:上訪村的悲苦生活

許多上訪者經常被污名化為精神疾病患者,甚至被送進精神病院強制監禁。但是這與「信訪條例」中,對於上訪者看似周詳的保障條款完全無法等量齊觀。究竟中國中央對這些貧苦無依的上訪者,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中國群眾性事件年年遽增,與地方官員的素質有何關係?這種社會動盪的跡象,與上訪文化又有何關係?



官官相護是中國千年政治文化中最醜陋的部分之一,也是大多數華人社會中人民與國家互不信任的根本原因。地方政府、單位為了遮醜或其他僅有他們知道的原因,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經費與資源只求截訪,中國中央政府對此為何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