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顯示具有 在地開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在地開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11) / 綠能周系列(5):綠旅遊──在地旅遊新體驗,食材尚青人情最濃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7



今日Call-In主題:綠旅遊有何魅力?台灣民眾能否接受?

來賓:

東豐綠色走廊遊客中心負責人 朱麗娟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周聖心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東豐綠廊走透透

一般印象中,旅遊不過輕鬆玩樂、享受美食,究竟什麼是綠旅遊?綠旅遊有啥好玩?在地食材、在地情感,東豐綠廊能提供給遊客什麼樣異於其他觀光景點的新體驗?



由台鐵舊東勢支線改建而成的東豐自行車道,因為擁有不受汽機車干擾的天然優勢,又有著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一直是國內自行車道中最為知名也最受歡迎的自行車道。如何簡單玩出最在地的經典行程,為您介紹東豐綠色走廊的自然特色與各類人文景點。



在地旅遊,有別於跟團趕場的旅遊模式,強調緩慢旅行,仔細觀察、細細品味。從交通運輸到旅遊感受,綠旅遊創造出什麼樣的全新旅行經驗?有沒有導遊帶路,真的會差很多嗎?



環保深度綠旅遊

綠色旅遊風行社區,看在地的社區媽媽們如何搖身一變,成為最稱職、最熟悉地方特色景點的導遊?綠旅遊有何指引?什麼叫綠色生活地圖(綠活圖)?綠活圖的意義與有趣之處為何?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簡單繪出屬於自己的綠色生活地圖嗎?



如何著手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園──自己建構我的在地私房旅遊路線;享樂、減碳、友善環境,三者真能兼顧?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10);河川主題旅遊 嘉義船仔頭 竹筏、牡蠣、新農村 朴子溪的美麗與再生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來賓
船仔頭社區文化基金會理事長 謝素貞
千里步道籌劃中心執行長 周聖心
導遊 林 龍

船仔頭在那裡?到船仔頭可以怎麼玩?有那些主題可以供選擇?都在今天節目中報你知
到這裡可以吃社區媽媽自己烹煮的甕仔香茅雞、還能現採蕃茄來吃,還能到朴子溪划龍舟跟竹筏、吃牛奶牡蠣,體驗農村生活、感受濕地旅遊。




而這樣以河川為主軸的旅遊會替當地社區帶來怎樣的效率,又有多少的觀光可能?
你知道溼地、侯鳥跟牛奶蚵是東石三寶嗎?

什麼改變了朴子溪,改變一條河流需要多大的力量?
而一條河的重生 又能帶給附近的社區怎樣的活力



船仔頭付出的努力有多少,花了多大的力氣才打造成現在的模樣?
而台灣其他地區的河川在整治時,又遇到怎樣的困難?





想到船仔頭一遊嗎?
請洽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 聯絡電話 : 05-3702667
E-Mail : ship.lead@msa.hinet.net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9):雲林古坑 台灣咖啡真正好 地方產業該如何行銷?



今日Call-In主題:你對古坑咖啡的印象與建議?

來賓:

前古坑鄉鄉長 謝淑亞

古坑鄉咖啡業者 劉易騰

世新傳管系主任 蘇建州

古坑咖啡的由來

台灣曾經是日本人眼中的咖啡勝地,但在戰後,台灣咖啡產業包括古坑在內,曾經歷經數度興衰,直到九二一地震之後,古坑鄉公所為了重振當地產業,再度成功地將古坑咖啡推上了舞台,成為台灣咖啡的代表圖騰。究竟重獲新生的古坑咖啡有何特色,又好喝在哪裡?



檢視台灣咖啡地圖,事實上不僅只是古坑,全台各地都有種植咖啡為業的聚落,但在其中,為何只有古坑咖啡享有相當的高知名度?古坑咖啡年產量多少?這香醇的黑色飲料,吸引了多少觀光客一探雲林與古坑之美?



此外,今天我們邀請到業者劉易騰先生,為各位觀眾介紹如何用簡單的設備與方法,煮出一杯香醇好喝的好咖啡。另一方面,我們也邀請到曾任古坑鄉長,並且一手促成古坑咖啡產業復興的謝淑亞小姐,介紹別具特色的咖啡餐,以及相關的咖啡週邊產品。



究竟古坑咖啡是如何從九二一的廢墟中重生?古坑咖啡的行銷模式,是否有值得其他地方參考或效法之處?我們看到古坑咖啡結合了地方遊樂園與客運業者,成功將行銷帶入大眾當中。究竟地方產業該如何異業結盟、拓展機會?



走味的咖啡

古坑咖啡的高知名度也為自己帶來的麻煩。層出不窮的假古坑咖啡事件,是由於產地的產量太少,還是市場擴充得太快?古坑人的下一步該怎麼走?一個成功的好品牌,該如何永續經營?除了建立監督機制之外,是否還應該落實品牌標章的認證,與咖啡業者的自律?



如果這些都是已經浮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何似乎仍停留在概念階段,而無法推行?而對地方產業的經營者與政府來說,旅遊品質維護一直是困難卻絕對重要的議題。該如何才能讓遊客盡興、店家獲利?為您探討台灣發展地方產業的困境與借鏡。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8):田尾公路花園─活力新台灣,休閒農業好去處;台灣最美的公路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7

今日Call-In主題:田尾公路花園,有何魅力?休閒農業的前景與困境?

來賓: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游文宏

田尾社造協會理事長 詹勳禎

田尾現場來賓:

柳鳳村村長 周一郎

回鄉青年 胡春生



田尾公路花園

今天有話好說在地開講專題,將為您連線著名的彰化田尾公路花園現場。田尾公路花園好玩的地方在那裡?當地有何景觀、產業及人文特色?而這個中部知名的花卉產業聚落,又是如何行程的?到田尾,飲食小吃、特色冰品、住民宿MOTEL;玩花、賞花、買花、騎腳踏車賞夜景,帶您一探公路花園日夜風光。



田尾公路花園簡史之整理:長期以來,台灣農業一直處於逐漸沒落的處境中,是否已到了做出大規模轉型的時刻?發展精緻有特色的休閒農業,是農民改善生活的新契機?而全台各地大小農村目前發展休閒農業的狀況究竟如何?他們是否遭遇到某些困難?




明天就是情人節,一如預期,各類應景花卉價格節節高漲,為何花價經常暴漲暴落?台灣的花卉農產品產銷制度與體系,是否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

全村近八成230多戶的居民都是專業花農,田尾公路花園的興盛,對花農們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效益?



漂鳥回鄉

過去社會的觀念總認為年輕人要在大城市中才有機會發展,為何近年來返鄉的漂鳥青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返鄉青年開創事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

胡春生先生返鄉所遭遇問題:技術、經驗、資金…而觀光休閒對農民有何實際幫助?務農與觀光,真能兩全其美嗎?一般來說,農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做出轉型的決定?而田尾的轉型經驗又是如何?這三十多年來的公路花園營造經驗,如何能與其他的社區分享?



目前,台灣農村在發展休閒農業的道路上,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而政府的總體農業政策又該如何配合?而三十年來人氣始終不墬的田尾公路花園,下一步準備做什麼?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7):天涯海角,台灣最後一個漁港,何去何從?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
2 3 4 5 6

來賓:

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清春

導遊 陳受祿



在地連線:

宜蘭南澳朝陽里里長 李順義

漁業主 朱信正



寂寞漁港

今天有話好說為您在地連線宜蘭南澳朝陽社區,朝陽漁港作為台灣最後一個興建的漁港,但是仍無法帶動改變當地漁業持續衰頹的局面,為什麼會這樣?觀光漁港與休閒漁業的成功個案參考;台灣已經有許多漁村努力推動轉型的成功案例,備受矚目的有淡水的漁人碼頭和彰化的王功漁港,但是,小型漁港其實也有不錯的個案。



儘管如此,在小型漁港的轉型過程中,還是不免有失敗的個案:為什麼有些地方,政府投入這麼多經費下去,卻無法達到帶動轉型或營造新風貌的效果?究竟發展休閒漁業有哪些主要類型?又可能會遇到哪些限制?



南澳朝陽里,有什麼美麗的自然和特殊的人文景觀?近年來朝陽里在社區營造方面做出什麼成績?做為政府富麗漁村改造的示範社區,朝陽里在社造方面遇到什麼難題?朝陽社區雖是漁村,
但卻有著咖啡種植的特色,為什麼會想到在漁村中種植咖啡?



除了咖啡之外,當地還有什麼有趣的產業?政府政策上,對於漁村發展的重點是什麼?從營造漁村新風貌到農村再生條例,鄉親的期待是什麼?參考其他漁港的案例,參考朝陽漁港的優劣勢,朝陽里發展休閒漁業的機會與限制在哪裡?



藍色公路是不錯的選擇?扣除東北季風之外,為何朝陽里的藍色公路無法進行至少半年,最多只有三個月,賞鯨或其他海上活動還有哪些發展可能?政府法令上是否對漁村發展休閒漁業造成困擾?有哪些法令該鬆綁?朝陽里要讓遊客駐足多天,似乎有困難,但是是否可以思考與鄰近地方(如南方澳或宜蘭和花蓮其他景點)結合,推動旅遊觀光的策略結盟?



小漁村如何尋覓春天?國際上有類似小漁港的成功模式嗎?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6):宜蘭中山休閒園區 過年何處去?社區渡假去!旅遊全新體驗!





今日Call-In主題:旅遊新型態 社區渡假 真的好玩嗎?

來賓: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周聖心

導遊 陳受祿

在地開講連線: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長 李振福

茶園老闆 劉景源




社區合作休閒產業

全家出遊,不一定要辦護照、飛國外,好景點也許就在離你家不遠的地方。台灣雖小,但是到處都有許多非常有特色的農村小聚落,正在努力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究竟過去以傳統經濟作物耕種為主的小農村,在結合社區力量,轉型為休閒觀光產業聚落的同時,能夠提供給遠來遊客及在地居民什麼樣的新體驗、新成長?




中山休閒園區

今天的有話好說在地開講,為觀眾連線到宜蘭縣冬山鄉的中山社區,請李村長與年輕的茶園老闆劉景源現身螢光幕,談談宜蘭中山社區的休閒旅遊產業如何發展,以及在地子弟如何在原鄉闖出一片天的心路歷程。中山休閒園區有什麼特色?它的成立與運作過程如何?



我們的旅遊型態,似乎應該由看熱鬧式的走馬看花,轉變為具有教育及娛樂意義的深度旅遊。那麼,來自城市或外地的觀光客,可以在社區旅遊的過程中,玩到什麼?看到什麼?而社區合作發展休閒或特色產業,能夠為在地成長或返鄉發展的農村青年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嗎?



社區發展旅遊,相較於傳統由上而下的規劃,具有哪些優勢與不得不面對的挑戰?遭遇過什麼樣的挫折?在經營管理、行銷以及整合上,是否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深入探討台灣社區發展的幾個階段,以及下一步的社造如何繼續發展。



延伸閱讀: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社區發展協會網路服務中心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5):澎湖博弈產業綠燈大開?深入分析與各方觀點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7



來賓: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鄭明修

美國內華達州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 陳思庭


在地開講視訊連線:澎湖馬公

澎湖縣議員 陳雙全

澎湖縣生態保育聯盟召集人 林長興



博弈公投迫在眉睫

開放離島如澎湖地區設立博奕特區的法案,已經三讀通過;而在半年之內,澎湖縣政府就將針對博弈特區,對澎湖民眾實施地方性公投。在這樣緊迫的時程之下,澎湖的觀光條件、軟硬體建設、開放博弈的優缺點,是否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討論?

正反雙方論辯未完

贊成設立博弈特區的人,著眼在賭場為澎湖所可能帶來的各種收益,例如土地價值提高、觀光遊客增加、地方工商業的更加繁榮等;反對博弈特區的一方,則擔心賭場會在澎湖地方產生各種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例如大型複合性博弈設施,對周遭其他小型產業活動的排擠、賭博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包括了治安惡化、色情產業甚至高利貸等隨著賭場進入澎湖。



究竟在博奕特區設立與否的拉鋸上,正反雙方的觀點能夠得到完整的呈現與闡述嗎?而檢視鄰近各國,甚至其他世界知名賭博區域的經驗,例如澳門、韓國,以及正在興建賭場中的新加坡,這些國家的經濟是否真有透過博弈產業而得到幫助?而他們的社會,是否因為博弈產業的出現,而發生了種種問題?而一般地方民眾,都能和投資者一樣享受到博弈產業所帶來的直接好處嗎?



澎湖博弈,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另一方面,在周邊國家如澳門、韓國、新加坡、菲律賓與馬來西亞都有合法賭場的情況下,澎湖的博弈產業,還有機會在這個飽和的國際市場上卡位嗎?



在自然環境與公共建設上,澎湖想要設立博弈特區,將受到什麼樣的先天限制?這些限制是能夠克服的嗎?如果賭博業進駐澎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維持住澎湖博弈特區的設立與營運?澎湖人對這些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有正確的理解嗎?對於博弈產業的好與壞,都有充分的討論與認知嗎?

許多支持博弈產業設立於澎湖的人士,都認為博弈特區是吸引對岸人流與金流進入澎湖的絕佳方法。究竟這樣的看法是否正確?或者尚存在某些未被清楚討論的風險?如果引入博弈產業之後,卻沒有能夠達成當初想像的理想,澎湖人能夠怎麼辦?

回到基本的問題上,澎湖要發展,只剩下引進賭博產業這條路了嗎?還有沒有其他的選項存在?如果還有著其他選擇,這些選擇沒有被重視與寄望的原因為何?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4):別把父母當負擔!重建社區互助力量,預約你我幸福人生



來賓:

社會福利工作者 王榮璋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南投縣中寮鄉龍安村龍眼林福利協會總幹事 廖振益

長照路迢遙,中寮長照村

大環境不佳,社會經濟景氣與就業情況不見好轉,導致年輕人養不起父母、獨居老人孤單過世無人知曉…,類似的悲劇越來越常發生,我們的老人福利措施與社會安全制度,出現了什麼問題?




俗話說:「久病無孝子」,或許這苦澀的俚語反映了人性的無奈面,另一方面我們卻要問,在如今的台灣社會,為何照顧病中或住院的長者,往往需要全家付出非常高昂的資源與代價?



何謂長期照護?包括有哪些項目?而長期照護制度的設計,針對哪些需要幫助的對象?是年老的長者,還是長期臥病在床者?行政院長期照護十年計畫,目前的執行情況如何?而台灣的整體長期照護環境,是否齊備?



今天的在地開講為您連線至南投中寮鄉的龍安村。曾經遭受九二一大震打擊的龍安村,在逐步恢復的過程中,發展出了蓬勃的在地長期照護產業,究竟龍安村長照事業有著什麼特色、如今發展的現況如何,又面臨什麼樣有待突破的困境?

社區究竟能夠發揮怎樣的力量?中寮龍安村的經驗,可以推廣到台灣的其他角落嗎?有著不同需求的老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照護?而在地老化的安養模式,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對於青壯年人來說,很重要的是,究竟社區照護能創造出多少工作機會?




聘請外勞照顧,跟社區照顧,有什麼差別?是單純的費用差異?還是有其他值得深究的因素?照顧人跟被照顧的對象如何看待社區照護制度?


在地長照,扎根社區

目前,政府正著手將長期照護事業法制化,究竟長期照護法有哪些重點,立法進度如何了?長期照護產業目前在台灣發展的情況如何?會帶動哪些週邊產業?我們將以國外的案例及經驗,例如日本及北歐福利國家,對照台灣的現況與可能的發展方向。

長期照護應該是一種社會福利,還是社會保險?打造良好長照制度,政府、社區、個人該怎麼努力?


本集節目內容逐字紀錄:

[2009/1/9] 公視有話好說本日議題:別把父母當負擔:重建社區互助力量,預約你我幸福人生 由志工關魚 @aboutfish 為大家進行文字直播服務。

陳信聰:前不久發生兒子和老母同死的慘劇,社區政府能不能協助這些家庭,讓這些老人有尊嚴地過老年生活,成立長期照護制度,一方面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又能給老人好的退休生活。介紹今天來賓:老盟秘書長吳玉琴、社福總盟秘書長王榮璋。

我國六十五歲老人人口比例,九十三年佔9.48%,現在佔10.43%,也就有240.2萬,這些老人有58%由外勞照顧,人數高達十四萬,每月薪水17280,聘請本勞的話要六萬元。請教吳玉琴秘書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吳玉琴:外勞不只照顧老人,還把家事和照顧小孩都包了,又很便宜,所以大家都用外勞,機構的日間照顧服務大多都是本國勞工,勞動條件也滿糟的,一小時一百八來算,但八小時的話是一千元左右,居家服務平均來說沒那麼高。

陳信聰:如果請社區媽媽或社區人來照顧可行嗎?請外勞一萬七千是最低工資,若包其他的工作可能有兩萬多。為什麼現行運作都逼大家都只能去找外籍看護工?

王榮璋:政府看到人民有此需要,但不願承擔去根本解決這個問題,久病無孝子批評很容易,長期負擔壓力是很難想像的,或多或少從親人或隔壁鄰居可知道這樣的問題,重要的原因是縱使想盡孝道,到底有沒有能力?十二年前,我屏東有鄰居失能了,孩子將爸爸送到機構每兩週送回家一次,爸爸都不願意回機構。

鄰居問兒子你這樣對嗎?兒子就大哭,爸爸在家都是媽媽照顧,爸爸失能後照顧到兩次昏倒,他一個月作黑手兩萬六千元,兩萬元要交給機構,六千元跟媽媽過一個月生活,他才二十一歲,未來要怎麼走?不是他不孝。他還沒結婚喔,要不要養家養小孩?我們如果沒有好的政策去面對這樣的問題,類似的慘案會再繼續發生。

陳信聰:我們要問政府到底該作什麼?政府也想作但遇到很多困難。(播放公視報導)

(公視報導)政府原本推動補助居家服務員定期照護中風患者,後來補助又減少,且下年度的預算往往跟前一年接不上,導致照護的品質參差不齊,現在行政院長劉兆玄又要推老年長期照護保險,保險是最適合的路嗎?從社會福利走向社會保險,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

陳信聰:(介紹行政院十年長照計畫)預算817億,對象是65歲以上,項目包括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復健、喘息服務、交通接送等,困境是無明確法源又無專責機構,領錢可能去買酒,村長送餐會不會順便綁樁?

吳玉琴:十年長照從民進黨政府時代開始討論,817億元是十年的預算,今年才開始實施,馬英九政見是四年內推保險,院長宣示明年要上路或一百年要上路,只能送機構嗎?到家服務和社區服務太少了,逼得大家只能聘外勞。

陳信聰:談到社區照顧,我們等等來連線中寮鄉前龍安村村長、有內褲村長之稱的廖振益,請村長簡單介紹是怎麼透過社區力量來照顧我們的長輩。

廖振益:社區照顧是早期有互助的精神,地震以後互助的效益就跑出來了。在平常時有互助會,地震後就變成自助互助,互相來幫忙,建立互助的社會。

陳信聰:村長你剛剛講得太謙虛,我們來幫你講,來看看龍安村的送餐服務工作(播放公視報導)

(公視報導)中寮龍安村長期照護做出口碑,送餐服務讓獨居老人都感到滿意。共同廚房社區媽媽也把照顧老人當成幸福的工作。

陳信聰:村長,我剛說你太謙虛,送老人餐一餐25元付不起就免費,關懷站還有什麼其他服務?中寮鄉總幹事廖振益:還給老人開課學書法和畫畫,打發時間抒解壓力,培訓關懷站工作人員時,要注意跟老人寒暄要關心老人身心狀況,生命連線24小時作監控服務,有狀況立刻馬上回報。

廖振益:各地需求不同,我們是針對在地需求來作照顧,例如隔代教養我們也關心,要讓年輕人放心出外打拼。

陳信聰:你們經費怎麼來?龍眼林出龍眼,我手上有一包你們出的龍眼乾,可否介紹你們村有什麼農特產可作為財源?

廖振益:龍眼林特產當然是龍眼作推廣行銷,中寮龍眼很香很甜,碳培後香味更迷人,所以很吸引觀光客,一直在推碳培龍眼乾,還有龍眼蜂蜜和龍眼蜂蜜酵素、養生茶等等,我們協會長期作已經送出百萬便當,很多社會大眾也給我們鼓勵支持,所以也要建立長期財源。農民順利賣出農產,也自願把盈餘給我們。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我們作起來很快樂。

陳信聰:村長你這樣講我們究甘心,有話好說好像變成購物頻道。其實老人照護需要很多專業,來看看長期照護類型,有機構式(護理之家、養護機構、榮民之家等)、社區式(居家照護、居家照顧和日間照顧)和特殊長照(失智症照護、另類療法)。

吳玉琴:照護人員需要訓練,可以依照需求分班,照顧到一定程度,年輕人工作回來可接老人回家,像是幼稚園托兒所。是否一定要醫護人員,要看收容的照顧群,沒有規劃一定要到醫護人員,可能是社工人員就可以。

陳信聰:每個老人狀況不太一樣,有些老人身體不錯,有些老人需要專業醫護。

王榮璋:到特殊機構還是在社區取得服務,社區由誰提供服務?人老有好幾個階段,像是中寮龍眼林提供的服務是比較初級的照顧,是給健康的老人,白天讓他們有事情可作並送餐,旁邊有人幫忙注意健康狀況,但隨著他們身體更老化或疾病的發生,就會有護理需求,更嚴重是24小時得注意就要機構或醫院了。

日本長期照護分成五級,重點都是盡量讓老人待在家裡或社區,萬不得已有需求才會送到機構。但在台灣,家裡和社區我們若沒選擇,也只能送到機構。

(連線到南投中寮)社工人員黃淑真:白天在我們這邊可學東西,回家有餐飲美食可享用,又有通訊系統可讓老人呼救和注意身體狀況。

陳信聰:來看看老人照護國外作法(圖文版顯示美、加、英、德、澳等國的六大重點作法)。再來連線問中寮村民廖阿姨的看法。

廖呂鳳:九二一地震我們這邊房子倒得很嚴重,我的家也倒了,協會送餐給我們吃,辦老人活動,還給我們健康檢查,在這邊協會很快樂很歡喜,感謝福利協會和總幹事很努力出去打拼,要給總幹事說謝謝。

陳信聰:你們在那邊學到什麼?

廖呂鳳(拿出在畫畫班的作品):老師教我們畫圖、還有唱歌跳舞,很快樂。

陳信聰:老人照護站讓他們得到很多東西,龍安村這個例子要怎麼讓其他村發酵?政府少做了什麼事?

王榮璋:這個例子要推到其他村很不容易,他們有很強的社區凝聚力又有特產,這裡面不能單靠鄰里互助系統,要有一套制度,除了錢以外,要有專業人員來作。台灣一般想到要請中年失業婦女來作,但當她們都是中年、體能專業適當嗎?有了一群人後才能用錢。行政院現在請財經專家來規劃老人照護財源,但以健保為例,如果健保是發現金,感冒發三百、盲腸發一萬,可以治病嗎?日本花十年時間來打照他們整個照護體系,日本還沒有外勞喔!我們老化速度是全球第二名,只輸日本一名。

(開放call in)

台北林小姐:台北市老人照護是作得不錯,但公司今年經營不好我提早退休,一百萬退休金現在利息1%,公務員18%,「我們貢獻有比較少嗎?」社會公平正義在哪啊?馬英九都沒看到嗎?

陳信聰:很多老人家確實都靠退休金的利息,這問題確實很嚴重。

宜蘭李先生:我們要從老人角度去發想,老人家不是需要說要住多好,25元一頓餐是溫暖的才有用。

苗栗江先生:久病無孝子我是一個例子,媽媽生病時,我生意不作回家照顧媽媽四個月到她往生,叔叔說我們村裡沒人像你們這樣。媽媽看大兒子回家照顧她心裡很安慰,她是老人退化在苗栗醫院和新竹醫院住,回家第二天就往生,到現在我無怨無悔,我六十幾歲沒結婚。

彰化陳先生:我昨天才剛去中寮看那個協會和捐款,我覺得這些獨居老人是希望更多人來關懷他們。善用多元就業方案來關懷這些老人和長者。

吳玉琴:早期多元就業很多據點確實有聘請人在社區照顧老人,但規定一陣子就要換人,結果穩定不足,社區若有設置照顧中心,剛提到龍安村龍眼林其實是社區關懷據點,目前全台有一千五百多個點,主要是在謝長廷閣揆任內推的,但後續經費確實不夠,不能只仰仗志工。

陳信聰:再度連線中寮龍眼林,問問村長其他村要怎麼學你們?

廖振益:社區照顧服務很重要,陳先生說的多元,龍眼林(協會)有今天,勞委會也有很大的功勞,他們給我們補助幫忙,但資源後來減少,要作基礎社會服務不夠。後來有董事長一個月給我們十萬元,讓我們能做很多事。說句難聽但實在的話,有些機構聘一個人薪資三、四萬,服務作得不見得有在地協會好。

廖振益:國家能將資源注入社區,才能作長期、社會型的,剛吳小姐提到全台社區關懷據點,政府一個月補助才一萬元,光電話錢、水電就不夠了。

陳信聰:要建立長期照顧制度不能只靠愛心,政府到底少作什麼?

王榮璋:財源當然是個大問題,在老人照顧這塊,所需經費一般估計至少佔健保十分之一以上,應該從所得稅的再度分配著手,不要再收保險費,不要說有交保險才能得到照顧,沒錢交保險就得不到。

陳信聰:謝謝大家今天收看,請大家持續關心台灣的老人照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