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Wenli問信聰:漫談國富論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5.12

國富論專題(32):六大新興產業,產業轉型大革命?台灣能否脫胎換骨?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
(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邱文仁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 楊家彥

財經雜誌社長 林奇芬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六大新興產業

在馬政府上台即將屆滿一週年之際,行政院決定加大力道執行「六大新興產業推動計畫」。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雄心萬丈的計畫?這個計畫,又會為台灣社會帶來多大的改變?



仔細檢驗:六大新興產業推動計畫,編列的預算以及人力資源是否足夠?而六大產業的方向,會不會太過龐雜,甚至搞錯方向?



這個對台灣產業市場影響深遠的計畫,就業市場會發生多大變化?真有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嗎?而台灣的經濟、產業結構會因此而產生質量上的變化嗎?



過去幾年,政府也提出過相當類似的計畫,例如挑戰2008與兩兆雙星產業,現在回頭檢視,這些計畫方案的成效如何?如果有某些未盡理想的部份,為何作不到?究竟問題出在哪裡?而這些以前發生過的問題,現在有方法能解決嗎?



未來就業方向

十年後,台灣產業將會發生多大的變化?這次「推動六大新興產業計畫」有何可能的盲點存在?兩岸的垂直水平分工?國際的產業趨勢局勢?分散力量缺乏焦點?閉門造車?回顧台灣歷次重大的產業、經濟結構變化,這些經驗能給我們什麼教訓跟啟示?

面對新興產業的到來,個人與產業,應該做好哪些準備與調整,才能面對未來可能變化?

每日微型對談:Wenli問信聰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Wenli問信聰:題材選定與對觀眾的想像+番外篇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5.11

台灣便利商店傳奇!新興市場教父加碼,小商店創造大奇蹟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文大廣告系副教授 鈕則勳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 張旭嵐

財經雜誌總編輯 盧燕俐




超商大商機

在一片不景氣聲中,台灣的便利商店門市仍然快速增加,已經達到世界人均密度的第一位,等於每兩千多名國人就有一間便利商店加以服務,兩家超商之間相隔兩百公尺就算遠的地步。這樣的盛況,意味著超商業的後市值得看好嗎?為何就連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墨比爾斯,都要加碼台灣便利商店,甚至進軍上海?




台灣便利超商的成功經驗,能夠套用在中國以及其他的市場嗎?雖然便利超商的概念是舶來品,但是便利超商在今天的台灣,已經是所有人生活中難已欠缺的重要部分;究竟台灣便利超商,創造了什麼樣的營運模式?為何台灣的連鎖便利商店產業能夠如此蓬勃發展?



客製化是關鍵

經營便利商店的重點是什麼?是商品種類?還是光線照明?是櫃位擺設,還是服務態度?便利商店的行銷秘訣何在?




在台灣已呈現爆炸性飽和的超商市場上,究竟未來投入便利商店經營的發展性有多高?有意加盟創業者,可能需要面對什麼樣的競爭環境與課題?究竟現在入市,還能算是合適的時間點嗎?



此外,便利超商的服務內容不斷擴充增生,是否對某些產業或經營者產生了殘酷的排擠效應? 我們能從便利超商的發展壯大,學到什麼成功的經營或行銷經驗?

每日微型對談:Wenli問信聰


番外篇:信聰問Wenli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Wenli問信聰:三中與遠傳



關於「Wenli問信聰」網路單元

錄影時間:2009.5.8

有話好說網誌微型對談新企劃:Wenli問信聰!

如何有話,怎樣好說?

wenli

有話好說部落格今日起將推出新單元:「微型對談‧Wenli問信聰」,將在每集節目錄影結束後,由部落客Wenli與信聰進行簡單的對談,回顧今天節目從發想到錄影結束的各種環節與大小問題。訪談結束後,影片將上傳Youtube,為各位觀眾呈現電視螢幕之外的「有話好說」。

目的
增加網站內容可讀、趣味性,延伸電視螢光幕以外的內容,對每日節目整體優缺點簡單討論。檢視題材選定、來賓選擇、節目進行方式、技術細節、其他任何與節目,甚至公視有關的題目。

形式
一對一的簡單訪談,為時5到10分鐘,採Webcam錄影加文字聽打的複合型式。

可能作法
(1)工作人員訪問製作人
(2)部落客與電視製作人對談
(3)有意義、富深度的閒聊扯淡
(4)以上皆是

產出
(1)每天一篇生動深入的微型訪談文字資料
(2)5-10分的Youtube影音內容
(3)Podcast音訊素材

效益
(1)增加網路傳遞管道與效果
(2)豐富網站文字內容
(3)提高網站資訊親和力
(4)資訊進一步公開
(5)補每日節目之不足

設備
Wenli一名、Wenli的筆電一台、Webcam

何時開始?
擇日不如撞日,就是今天。


對談內容將會於節目播出後當晚上傳Youtube,並且置於每日節目內容文章之後,提供網友觀賞。


旺旺集團跨媒體、中資投資電信業:媒體壟斷?國安疑慮?利弊得失全分析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政大會計系副教授 康榮寶

台灣記協會長 莊豐嘉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 楊家彥

資深媒體人 許啟智



NCC查遠傳

遠傳電信與中國移動相互入股,究竟有何爭議之處?而台灣的電信產業開放中資投入,究竟會衍生什麼國家安全問題?究竟電信法中,對於第一、二類電信業者的定義有何差別?這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又有什麼影響?



業者偷跑?遠傳與中國移動只是簽訂意向書,這樣能算是偷跑嗎?政府又該如何處理民間業者的主動商業行為?遠傳與中國移動的合作案,可說是近期中資投入台灣市場的一個關鍵指標,一旦失敗,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成功,台灣電信市場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在政府眼中,面對中國政經勢力透過各種管道影響或介入台灣市場,究竟哪些產業是可以放心地開放,哪些產業又必須堅持住底線?抓怕死、放怕飛,中資投資台灣,我們究竟該制定什麼樣的開放或管制策略?



禁絕中資入台論,只能解釋是台灣的鴕鳥心態,還是有其他真實的顧慮與考量?即使法令做出限制,中資仍可取巧,扮成外資進入?這種顧慮有根據嗎?一旦成真,政府打算怎麼做?


跨媒體聽証會

旺旺集團入主三中(中視、中天、中時),就是所謂的跨媒體壟斷嗎?要求商業媒體負擔公共責任,會不會太過於武斷?媒體不跨業整併,就會比較「公平」、比較符合「社會利益正義」嗎?跨業經營,不正是未來潮流嗎?我們究竟擔心什麼?



三中併購案,是否存在著規避現行廣電法令的問題?為何台灣不能有如旺旺一般的複合媒體集團?在旺旺併購三中之後,台灣民眾接受資訊的權益與內容,發生了什麼影響和改變?不限制外資,只對中資設限,難道只是20世紀的落伍想法?或者,某些社會憂慮,正在三中併購案當中成真?


每日微型對談:Wenli問信聰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大堡礁效應:獎金一百萬!行銷絕招出重金,觀光局要讓老外瘋台灣!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體驗真台灣,你會帶外國朋友到哪玩?

來賓:

導遊 陳受祿

巴西籍遊客 家倩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陳家瑜




大堡礁保育員結果揭曉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澳洲向全球徵選大堡礁保育員,活動反應熱烈,雖然台灣候選者王秀毓最後與保育員工作失之交臂,不過台灣仍然因此在國際上獲得了不少目光。此外,整個熱烈的活動過程,似乎也給了台灣的觀光主管單位一些啟發。究竟該如何看待大堡礁保育員全球徵選這樣的行銷手法?




台灣觀光局也打出獎金百萬,要吸引國外觀光客或部落客來台,這樣的行銷方式有沒有成功的機會?而外國旅客眼中的台灣,到底呈現出什麼模樣?台灣的觀光吸引力何在?如果外國朋友來,你又會想到帶他去哪裡玩?




台灣更好玩

台灣發展觀光的潛力點在哪裡?而近期相當受矚目的陸客來台觀光,大量陸客觀光潮湧入島內,引出了哪些正負面效應?台灣推動觀光已有相當時日,某些始終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癥結在哪裡?



台灣觀光,哪些地方可能讓外國人不舒服?是在標示、資訊、衛生環境上,對外國人不夠友善?還是旅遊品質、安全保障不夠好?究竟台灣觀光產業還有什麼需要精進的地方?公部門與民間業者,該做些什麼?



你所不認識的台灣:民俗祭典、社區、生態…台灣觀光資源其實並不匱乏,如何為國際觀光客打造更友善的旅遊環境?探討台灣觀光總體規劃與環境負荷量的問題。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兩岸談判震撼彈!江丙坤堅決請辭,兩岸進展再添變數?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前海基會董事長 洪奇昌

資深媒體人 陳敏鳳

空大公行系教授 李允傑



江丙坤閃電請辭

今天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閃電請辭的消息,震撼台灣政壇。既然政府認為近來三次的江陳會都相當成功,為何江要選在這個時間點上請辭?他是否承受了某些壓力,或者自認在兩岸談判的火線上受盡委屈?



究竟江丙坤是什麼樣的人?兩岸交流看似好不容易盼來春暖花開,江的請辭,會對兩岸未來談判以及實質關係的進展,投下何種變數?這個決定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江丙坤下台究竟是國民黨內部鬥爭的結果,還是在野黨對他的任務強烈杯葛之下的產物?另外,這一決定,對台灣民眾來說,又有何關係?

如果把兩岸談判視為一種較勁,台灣在這緊鑼密鼓的時候陣前換將,好嗎?中國會怎麼看待這件事?中國的態度會發生任何變化嗎?而這些變與不變,對台灣接下來的策略與處境會有無法逆料的影響嗎?而社會與政治圈對江丙坤本人的質疑公允嗎?



兩岸談判誰接手?

面對高度複雜,且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各種政治性色彩的兩岸談判,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談判代表?是德高望重的長者?還是獲得充分授權的技術官僚?或者是富於經驗與策略的謀士型人物?這三種截然不同的特質當中,哪一種對兩岸談判最重要?



上桌談判,究竟是一團和氣地照表操課,還是檯面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江表示:「我只是扮演一個戲子」,這是否意味著至今為止的兩岸事務開放,事實上都由行政部門完全主導?兩會究竟在歷次談判中,扮演什麼角色?

歷次兩岸談判,或者其他會議場合,中國政治人物總要吟詩作對?這是一種充滿中國特色的政治表演藝術?還是台灣的政治表演學?分析前後三次江陳會的功過得失,我們如何看待江丙坤在三次兩岸談判中的表現與得失分?



中國擺明以商圍政、以經促統,台灣有應付的具體策略嗎?面對兩岸談判,執政黨與在野黨分別犯過什麼錯誤?陣前換將已成定局,接下來台灣還能怎麼辦?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31):中資要來了!大利多?大傷害?台灣面臨什麼挑戰?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分析師 賴憲政

政大會計系副教授 康榮寶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 楊家彥



中資來台因應

今日台股延續昨天大漲三百多點的氣勢,開盤便上漲227點,但隨著中場拉回,最終收在6379.94點,只小漲了49.54點。眾望所歸的挑戰十年線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市場上的熱錢是否仍然持續進場台股?



中資開放,已不只是消息面的風聲而已;經濟部已經提出正面表列的九十八項產業,準備正式開放中資進入台灣市場。台灣經濟與社會未來將為此一重大政策,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是量變,還是質變?



檢視這九十八項產業對中資開放的作法,是否恰當?許多被認為是高度敏感性的產業,是否都未在開放名單中?而開放中資入台,對於台灣產業有何實質幫助?而可能發生的具體傷害與風險,又是什麼?



在政府規劃中,中資亦可參與公共建設投資,這麼一來,在政策、勞動市場、原料採購…等實際面向上,對台灣公共建設的可能影響何在?迎接中資來台,台灣無論是在監管機制、主管機關,以及其他配套措施上,真的都準備好了嗎?



香港困境

檢視回歸前的香港經驗,當中資挹注港市之後,香港觀光業似乎蓬勃發展,中資對香港究竟產生了什麼助力?而九七回歸後,香港本地的製造業幾乎已經全軍覆沒,股市也常見狂漲慘跌的不穩定現象,金融重心不是移往新興的上海,就是瀕臨崩盤,今天的台灣可能重蹈往日香港的覆轍嗎?



除了限制中資的持股比例,目前政府對中資來台所訂出的管理辦法,真的夠詳盡嗎?還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強?而在兩岸資金往來勢必更緊密,互動更密切的情形之下,除了反對開放中資之外,台灣能否有更積極的策略與作法?


本集節目內容逐字紀錄:

[2009/5/5] 公視有話好說本日國富論專題:「中資要來了!大利多?大傷害?台灣面臨什麼挑戰?」由志工Renata為各位觀眾進行文字紀錄。


(一週財經新聞提要)主計處公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103.75,較去年同月下跌0.45百分點,已連第三個月負成長,因通貨緊縮,民眾需求不振、購買力下降。美國第三大汽車廠克萊斯勒(ChryslerLLC)宣告破產,由義大利汽車廠飛雅特(Fiat)接收股權。美國對銀行所做的壓力測驗,後天揭曉,此乃評估銀行所需資金以預防經濟惡化,將有10家銀行需要增資。行政院4/30公佈陸資投資台股辦法,以QDII為例,最大投資額約72億新台幣,經濟部強調持有某一公司股票超過10%,視為直接投資納入管控。遠傳與中國移動達成策略聯盟,總交易金額約為177.736億新臺幣。


陳信聰:今日台股又大漲兩百多點,但隨著中場拉回,最終收在6379.94點,只小漲了49點。為何這三點台股開盤皆大漲?是否因今開放中資來台?對台灣產業與總體經濟是好是壞?政府準備好了嗎?來賓介紹,政大會計系副教授康榮寶、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分析師賴憲政、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今台股一度站上十年線,台北股市開盤227點,收在6379點,是否因獲利賣壓或外資來台榮景不再。來看今日台北股市。

(播放公視報導)中資來台,台股上午開盤大漲227點,衝破十年平均價,因獲利了結賣壓出籠拉回,終場指數僅上漲49.54點,收6379.94點,成交值放大至新台幣2134.37億元。中資效應,多檔金融個股翻紅(多檔跳空漲停),買單高掛,金融股聯電四十四萬張成交量。

經濟部長尹啟銘:短線上,量或指數一下子過大,三天漲了1000多點,有過熱現象。要化解十年線長線壓力,需要時間。

外資喊出上萬點,分析師認為還早。虧損的怡華、威盛、南科,打入全額交割股。跌停鎖死至收盤。


陳信聰:中資湧進造成台灣不錯的資金行情,台股大漲200多點,最後只漲40多點,是否為外資走掉?


康榮寶:外資應該沒有走。台股三天漲幅16.88為十八年來最大漲幅,短線上,市場些許風聲鶴唳。中資尚未來台,外資已先進來。在2500點起落間,前1000點不包括外資,外資另闢戰場,以中資來台為新題材。我認為應有少部分中資已披著外資大衣卡位,造成台北股市熱絡原因之一。


陳信聰:根據經濟部所列98項陸資投資項目,不從消息面,若中資來台所造成影響為何?


賴憲政:就現金面來看,當然是正面的,但台灣目前不缺資金。台股三天漲1000多點,一企業三天並不會有任何改變,股票只是反應在前,「漲在題材,盤在營收,跌在盈餘」。三資進入,台股大漲,過了十年線生龍活虎,跌破十年線死氣沉沉,但因基本面跟不上,故大家過了十年線仍沒信心,有心虛感覺。


陳信聰:因中資尚未來台,或只是披著外資大衣近來,股市些許過熱。經濟部正面表列98項產業開放中資來台,對台灣產業與總體經濟所造成衝擊?

(播放公視報導)

中資來台非單純的只可投資股市,行政院公佈中資來台投資辦法,可獨資、合夥、購買台灣股權、設分公司,若具中國黨政背景、國防敏感工業、經濟上有獨占寡占和壟斷性質者、對國內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者等產業,將列為禁止中資來台投資範疇。持股上限尚未確定。但中國移動以12%股權入主台灣遠傳電信,將成立子公司,但此合法性受質疑。學者表示須注意對台灣智財權與技術研發上的保護。

陳信聰:昨日談及,台股大漲兩因素,一為開放QDII投資,一為中國移動與遠傳的合作案。(圖版說明)中資投資項目行政院已正面表列這98項,若中資真來台對台灣正、負面影響為何?

康榮寶:中資來台最大影響在於如何真正使用這塊內需市場及如何利用台灣製造方面(研發、管理、通路)競爭優勢。中資希望透過經濟達到統一,因此會有較短線的投資,如QDII等正規機制。全球經濟衰退尚未停止,台股卻大漲,表示台股漲與經濟走勢不搭,全球經濟學家預測因貨幣寬縮政策,投資人首先進入股市,兩岸三地台股悶最久,從策略性角度,不一定透過QDII此正規機制,可能披著外衣進入。如企業併購、產業投資等長期性或短期性的股市進岀,需擔心股市漲幅過大造成經濟波動、風險變大,期望有一長線投資整合兩岸優勢。


陳信聰:中國移動與遠傳的合作案,是否為兩岸間產業最好的合作方式?


康榮寶:沒錯。因為以往台灣與大陸一樣,以出口、製造為主,如何雙方攜手挖掘內需市場,突顯製造優勢。以「微笑曲線(下圖)」來看,一邊研發,一邊為通路,製造在下方(按先進地區微笑曲線),如何將製造提高成為直線,平起平坐,這將是一個機會。



陳信聰:您怎麼看中國移動與遠傳的合作案此模式,或未來中資來台與台灣產業的模式?


楊家彥:企業合作方式有多種。香港經驗來看,當時房市與股價上漲,許多台商看到此趨勢,已將一大部分資金放在不動產上,且因對台產業發展了解,對特定產業也會投資,如旺旺集團投資媒體。全球趨勢投資可區分兩大類,一為短期金融性投資,二為長期生產性投資,即FDI(外來直接投資),八成發生於先進國家。

中國對外投資屬於初期,大部分偏向穩定能源供應、發展金融業、投資IBM。因陸資對台投資了解不高,我認為早期投資會較集中,鎖定在電子業。我們需擔心特殊利基*(知識、技術)的保護,政府相關配套措施尚不完整。若企業判斷中資入股對其無保障性,也許會拒絕中資入股。


陳信聰:中國移動為何入主遠傳,對其好處為何?


楊家彥:就經濟利益上,或許能吸取台灣的市場經營、服務與經驗。目前台灣開放的產業是認為較不會使技術外流者,但對中國而言,知識技術來源多元,台灣刻意封鎖無實質效果。產業發展需要謹慎考慮,在生產性投資方面,中資投資可能會較想像中來的慢。


陳信聰:開放的產業較無敏感性可言。擔心的是以下三波產業:(圖版說明)尚未開放產業。
陸資投資重點:1.可掌握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產業,2.know-how的取得。在商言商,若中資想取得核心技術與經驗,對台灣是好是壞?


梁國源:先補充一點。金融時報有則關於中國移動入股遠傳一事的評論,認為遠傳的加值服務與3G技術優於中國移動,而遠傳著眼於中國市場。總之,對中國移動而言投資金額換算成美金伍億三千三百萬,佔其資金2%,很小部分,但投資報酬率高。雙方促成peace dividend(和平股息),營造更和諧關係,相信非只有商業上因素,應有非常多面向考量。回到問題,對台灣影響先從總體經濟來看,中資是否來台不清楚,但看到大批資金湧向台灣的現象。倫敦金融時報說4/30台股大漲為非理性(irrational)現象,但5/1、5/4、5/5台股仍舊大漲。困擾的是,在匯率面,資金大幅增加造成新台幣增值。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台幣升值對出口商不利。

從總體經濟來看,若未來確定中資入股,將會是一波很大資金潮,金融變數走勢將影響產業經營。未來資金一進一岀,波動率增大將影響企業經營。


陳信聰:(圖版說明)香港經驗。不談政治面,就股市、產業、經濟面而言。台灣會不會步入香港後塵?休息一下,再繼續討論。


(廣告時間一分鐘)


陳信聰:九七年回歸後,重創香港製造業、金融體系及其總體經濟,究竟中資對香港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播放公視報導)

兩岸經濟關係合作越來越緊密,當中國經濟越來越強大同時,一旦少了中國資金的挹注,對台灣經濟有何影響。如香港,大三通後兩岸直航班機增加,香港的中樞角色不再重要。台灣未來將該如何競爭以維持自主性。


陳信聰:從香港經驗,在運輸(如航運)、觀光、金融業等皆造成衝擊。台灣會不會步入香港後塵?


康榮寶:視台灣的定位。香港回歸中國後,經濟衰退,2004年後因定位不同,如中國的內需市場與香港良好的國際人才、法制,使香港經濟地位與特色成為大中華經濟圈代言人。大三通後,因台商大部分屬外向型,而中國為外匯管制國家,因此大部分台商營運資金放在香港,約幾十兆規模。若未來台灣與中國合作更密切,這些資金將對香港影響更大,台灣或許將可取代亞太金融中心的角色。


陳信聰:那麼楊老師您怎麼看?


楊家彥:看香港經驗當然不能依賴中資,台灣亦是。需看「法」的部分,因其涉及貿易、投資、服務業市場開放,甚至是學歷的承認與否。台灣製造業較香港優,但國際化較不足。若與先進國家密切往來,我們的工資所得水準提高;但與發展中國家,則薪資與就業機會將減少,這是開放兩岸經貿所須注意問題。未來,資金入注,無論房市、股市皆上漲,需考慮到受薪階級負擔能力。


陳信聰:(圖版說明)中資來台後續問題。從產業分析來看,中資大規模入台,利弊大小?


賴憲政:目前利大於弊。香港的弊端成為前車之鑑,但須知中資到香港的錢多為黑錢,因此才造成香港金融體系的震盪。香港製造業約90%轉至中國,完全依賴中資。台積電外資比率72.79%、台肥(國營企業) 外資比率52.56%,無論中資外資短期只要不炒股、炒地、炒匯,入台是好的。

而中國移動是一個測試訊號,1.電信是管制產業,2.主權宣示(中國移動用戶全世界第一大,系統是獨立的)。


康榮寶:中國移動本身技術性充足,因此與遠傳合作,策略性因素大於實質意義。


賴憲政:面板將會是中國最缺一部分。因唯有互補中國才會需要。


陳信聰:台灣到底準備好了沒有?


梁國源:台灣曾有台美日三角貿易關係,當時最大市場是美國。今最大市場是中國,當此市場萎縮對台灣的影響。台灣最大優勢,是「軟實力」,即文化、制度、政策、道德面,產生屬於自己的優越性。才能做到所謂的營運總部,重要的服務技術留在台灣。


陳信聰:梁院長講的是治本方法。目前是否有治標方法,能降低影響衝擊?(圖版說明)中資來敲門,台灣怎麼辦?


楊家彥:涉及許多技術性問題,短期內若政府相關配套措施未準備好,將影響中資來台。過去台灣經濟發展強調經濟成本,當兩岸密切來往,千萬別走回頭路,應強調技術自主性。


陳信聰:感謝您的收看。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台股為何大漲337點?外資炒作?反應前景?中資將如何影響台灣?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世新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

財經雜誌總編輯 盧燕俐


如何看台股?

今日台股大漲337點,站上6330點,成交量達1645億,更有705檔股票掛出漲停板,台股有什麼理由如此大漲?



在全球仍未有明確樂觀訊息,外加新流感疫情與金融風暴餘波盪漾夾擊之下,台股何以能夠逆勢飆漲,而且是大漲?這代表美國及世界的經濟,真的已經落底完成,準備走上復甦回穩的康莊大道嗎?



或者,這又是一波外資炒作下的短線行情?春江水暖,鴨真能先知?股市與基本面的連動狀況,是否有所背離?而此波台股行情能否順利反映台灣經濟未來基本面的發展?



陸資來,台股漲?

經濟部準備開放中國QDII資金投資台灣市場。究竟估計有多少資金可投入?而主管機關對中國資本又有哪些限制?這些限制有意義嗎?而開放中資投資,台灣的經濟體質與市場狀況將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中資真的會大舉進入台灣嗎?真會來的資本有多少?這一個劇烈的改變,對台灣是好是壞?是把台灣市場搞得更淺碟,還是提高水位到更加穩定的水平?



輿論對中資來台看法極度分歧,似乎不是過度樂觀,就是過度悲觀:我們該用什麼態度看待來台中資?以香港為例,自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之後,港股上漲的因素何在?中國的熱錢確實流入香港與台灣嗎?一般投資者的建議該如何依據目前的形勢決定投資步伐?而台灣的產業結構與經濟體質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表示:今年第一季統計達5千億資金回流台灣,合併去年下半年計算,共一兆資金回台!薛琦所言是事實嗎?馬總統更喊出要讓五兆資金回流的宣示。業界跟進加碼,認為至少有八兆資金會回流台灣!真有這麼神奇的事嗎?台灣總體經濟能就此高枕無憂嗎?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推出PODCAST服務

PODCAST


各位觀眾大家好:

為了服務無法及時收看的觀眾,有話好說提供每日節目內容的Podcast,原則上每日約54分鐘的節目內容會完整上傳,格式為MP3,歡迎至Podcast頁面線上收聽或訂閱、下載。原則上,只要您的電腦安裝有iTunes或Windows Media Player 10,本節目所提供的Podcast可以下載到任何一台電腦上,您也可選擇在電腦上收聽,或是按照您的需求,將檔案同步到各類Mp3 Player上播放。

公視有話好說的Podcast網址為:http://ptsnewstalk.mypodcast.com/。您也可點擊首頁右方的PODCAST貼紙圖示進入頁面。

使用上如發現任何問題,請來信pts.sphere@gmail.com賜教。感謝各位觀眾長久以來對公共電視以及有話好說節目的支持。


有話好說製作團隊 敬上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14):高美濕地,得來不易;錯誤造成的美麗,如何永續?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台中縣長 黃仲生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賴榮孝

牛罵頭協會理事長 吳長錕



清水高美濕地

高美溼地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濕地景點之一,也是開發密集的中台灣西海岸一個難得的生態保育活櫥窗。但是,這個生機盎然的濕地,是怎麼來的?是人為開發無意間的錯誤,所造就的美麗景象?而這樣的美麗,又該如何延續?



為您介紹高美濕地:除了豐富的棲地生態之外,尚有多種多樣的動植物、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構成的地景,處處充滿了人工與自然交織的美麗風景。

什麼是濕地?看似不起眼的濕地,在自然界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發揮怎麼樣的功能?除了最近因為某些新聞事件而備受矚目的高美濕地之外,小小的清水鎮,一個規模不大的城鎮聚落中,除了著名的米糕美食,還有哪些人文、歷史資產,以及迷人之處?



濕地特有的蝦蟹魚種,有哪些?完整的生態鏈,從產卵到供應食用所需一應俱全。如果濕地生態遭到破壞,傷害動物生存,會造成哪些惡劣的影響?究竟清水旅行,要怎麼玩才能有趣、深入,又不傷害自然環境?在地的朋友為您娓娓道來,並且展示清水鎮聞名的麵線、米糕等物產,第一手介紹給你看。


高美濕地的劫數

人怕出名豬怕肥,已有相當知名度的高美濕地,也有成名後需要面對的問題。當「保育」遇上「觀光」,該如何取得平衡?天生麗質的高美溼地,是個單純的遊憩風景區,還是需要細心呵護的生態保護區?

而高美濕地的假日,人潮洶湧,公共設施的狀況又如何?是否能夠負荷得了這樣日漸增加了人車壓力?假日時節,車潮往往塞爆前往高美濕地的道路,但是卻沒有一個人下車購物,而是直接跨過海堤衝向濕地,踩踏濕地、戲水、追趕螃蟹…,海堤的另外一邊,卻多的是攤販,雖然在台灣的各大風景區,這並不是稀有的景象,但高美濕地能當成單純的風景區來對待嗎?這座以高美為名的濕地,除了盛名遠播之外,為高美與清水帶來什麼具體的效益?



保護區公告,小到看不到?觀光客各種有意或無意傷害濕地生態的行為,真的只是遊客的問題?地方政府執行面上,有何限制與有待改進之處?而台灣有關濕地保護的法令,又是怎麼明文規定的?具體、有效的罰則在哪裡?

劃為保護區已歷經了五年的高美濕地,而台中縣政府與社區居民,為當地的規劃與利用方式,進行過什麼調整與探討?在溼地的經營管理上,做過什麼努力?政府所應負的責任究竟到什麼樣的程度?過去五年來,雖把高美濕地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但遊客還是幾近無限制地進到濕地挖螃蟹、嚇彈塗魚、趕跑白鷺鷥,高知名度對濕地而言,究竟是福是禍?



此外,高美濕地民間遊客中心,即將於六月一日成立,成立之後,預計會帶來多少觀光效益?



什麼是「濕地銀行」?「濕地銀行」的概念,國外已經推行多年,而在台灣才正要起步,台灣能夠做得到嗎?國內外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國外例子,可讓我們引以為借鏡嗎?參考鰲鼓經驗和香港經驗,高美濕地還可以怎麼做,地方和縣府的想法?



保育、觀光,是永遠的兩難嗎?無人關注的區域難以維持,但某些民眾對於環境若欠缺認知,甚至不能愛惜生態環境,這時大力宣傳生態保護區觀光,依台灣社會喜歡湊熱鬧的經驗,一定引來好奇民眾,在無法確保旅遊品質與素質的狀況下,是否反而會破壞原有寧靜,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