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房地產景氣恐大幅下修:產業火車頭?商人賺過頭?政府該出手救?


播出日期:2008年11月26日

CALL IN主題:政府出手救房市 你支持還是反對?

來賓:

政大地政系教授 張金鶚

不動產投顧業者 顏炳立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蔡吉源

視訊連線:人民火大聯盟發言人 賴香伶




房價也該降,開發案牛步?

行政院大張旗鼓推出救房市八大措施。現在是政府出手救房市的時機嗎?如果該救,該用什麼方法?這個救房市八大措施,對房地產市場能有什麼實質幫助嗎?



講到救房市,現在的房價合理嗎?是不是該等房價下修到一定水準之後,政府再出手?這樣對建築上下游關聯產業來說,是不是太遲?張老師說,房市會倒退三年;但房仲業卻說,現在是進場撿便宜好時機。雙方這麼說的依據是什麼?接下來的變化會如何?



一般民眾對現在的房價以及政府救市措施,有何看法?房價居高不下的理由是什麼?是現在房價雖高,但有錢人仍然很多,所以目前價位堪稱合理?還是各種低利率優惠貸款,撐住本應下跌的房價?



延長建照兩年,對建商有什麼幫助?是否真能解決房屋過度供給問題和建商資金成本問題?放寬投資移民門檻至1500萬,是否真能增加外來資本和房屋需求量?





房貸協商單一窗口、貸款成數從七成提高到八成,合理嗎?有作用嗎?許多業界人士,批評都市更新要蓋一百多個章,使得老舊社區無法加速發展。但是因此而加速都更審查速度,是否是理所當然的德政?



美國紓困例

次貸風暴來自美國房地產業,而在金融風暴中美國房地產業也受創嚴重,但似乎美國政府出手拯救的,是消費者以及金融銀行,而非建商或房仲業,原因何在?政府有一套完整的整體住房政策嗎?這樣的政策該如何制定?

150餘名學者連署向政府提出建言,台灣房市已處於泡沬化的十字路口上,強調開放陸資投資不動產,造成房市短期過熱,沈痛呼籲新政府要有所作為,勿使房市泡沬擴大甚至爆破。這些建言,政府聽進去了嗎?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9):保2的成敗關鍵─救經濟招數盡出,GDP2%真能保住?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 黃耀輝

財經記者 許啟智

視訊連線:板橋市長 江惠貞




工商界看景氣:舉債救台灣?

政府採取擴大內需手段搶救經濟,這樣的方向正確嗎?目前還有哪些面向的政策,沒跟上其他國家?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愛台12建設…等政策要發揮具體效益,事實上需要多長的時間?而政府主計單位發布各項政策利多對於GDP貢獻的試算法,是否正確?是否過度樂觀?



目前,經濟成長保二的成敗關鍵是什麼?完全只能靠政府執行力嗎?而政府執行力又真的可靠嗎?是否預算編了,效果就會出現?從政策制定、發包到完工驗收,過程中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實質效益?目前政府執行公共工程的問題出在哪裡?




舉債型的財政政策,是非常時刻的非常手段,還是亂槍打鳥?檢視中央與各級政府的負債詳細情形;政府公債佔GDP不到三成,相較OECD經濟發展合作組織國家動輒佔GDP50到70%,這是否意味著台灣還有很大舉債空間?公債的意義?有哪些種類?利率?消費者買公債,有什麼好處?政府公債是財經亂世的投資首選嗎?




政府就像聞聲救苦的消防隊,不斷救房市、救車市、救股市、救DRAM產業。那麼,還有哪些企業會開口求援嗎?面對救不完的企業,政府怎麼辦?集中火力的策略是什麼?提高執行力,該怎麼作?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失業海嘯來了!裁員減薪無薪假,工人上班族怎過寒冬?


來賓:

資深記者 洪素卿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邱俊榮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邱文仁

視訊連線:勞工陣線秘書長 孫友聯


最新失業率數字公布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佈了10月份最新的失業率數字4.37%,如同預期般繼續上升。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數據?針對失業率居高不下,勞委會表示目前失業狀況還在控制範圍內,這樣的說法合理嗎?




勞委會也表示,11月後,立即上工計畫就會發生效益,真的嗎?我們該如何面對今年底和明年初的失業潮?結構性失業:社會現在面臨的失業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會持續多久?




中高齡失業與長期失業者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在這波失業海嘯當中,哪些產業受創最重?




面對強迫實施無薪休假、裁員、關廠的惡浪襲來,勞工有何權益?面對惡質的經營者時,該如何自保?一旦不幸遭裁員,政府也準備了失業給付。我們將與您探討相關規定,以及具體的領取管道。




最後,面對失業問題,政府盡力了嗎?還有什麼可以嘗試的方法?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連三季負成長,台灣正式步入衰退?老百姓該如何渡難關!


來賓:

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資深媒體人 李有德

資深財經記者 盧燕俐




馬總統為經濟衰退向全民道歉

台灣經濟正面臨什麼樣的危機?馬總統呼籲全民要「共赴國難」,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對於昨天主計處所公佈的經濟成長率數字,我們該如何解讀?所謂的負成長到底代表了什麼?難道現在還沒到真正的谷底嗎?




現在是台股危機入市的時機嗎?緊急避難,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連動關係為何?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各類基金都虧損!究竟是該攤平、停扣,還是乾脆贖回?投資人在這種情勢之下設定停損點的最高指導原則為何?




景氣兩樣情

台灣房市前景如何?許多媒體都報導現在是撿便宜的好時機,這樣的說法合理嗎?而房價是否已經真正落底?為您剖析不動產投資、自住與買賣的指導原則。此外,經濟不景氣,建商倒閉,仲介也跑路;檢視常見的購屋爭議及應注意事項。




面對景氣衰敗已成為既成事實,一般民眾該如何調整消費習慣及生活方式,好適應惡劣的大環境?此外,在關廠裁員頻傳的此刻,在職訓練的重要性再度浮現:投資什麼都可能賠,能否趁著景氣度小月的時刻,好好培養自己的第二甚至第三專長?景氣循環,下一波前景所需要的會是什麼人才?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明年經濟保二?萬事莫如救市急,政府再出手四年五千億!


來賓:

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主任 鍾經樊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梁啟源

主計處最新經濟成長率數字

行政院主計處今日公佈了台灣今年與明年(預測)的最新GDP成長數字。這些數值代表了什麼意義?國外經濟機構如惠譽認為台灣明年的GDP為負0.7%,經濟學人則評估為1.3%。政府機關所公佈的數字,為何往往與國內外研究機構有如此大的落差?



消費券政策底定

政府以829億台幣大手筆祭出消費券政策,是否真能如政府的預期,能夠發揮刺激消費效果,貢獻出0.64%的GDP成長?而消費券的發放若要達到最大成效,關鍵是什麼?



新經濟振興措施

另外,行政院更提出四年4829億來振興產業,是否真能挹注GDP成長1.64%?自新政府上任以來,已經有過擴大內需、愛台12建設、9000億紓困、調降利率…等各式各樣的振興經濟政策與措施,為何今天還要再追加將近5000億元的特別預算來救經濟?



補助舊車換新,汽車業紓困

台灣的汽車業迫切需要援助嗎?汽車產業在台灣整體產業結構上,佔有何種地位?就在不久前,美國府會還為了要不要出手援救汽車業鬧的不可開交,正反意見並陳。美國紓困政策現在面臨的道德危機,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汽車產業是美國的民族產業,具有經濟與國族層級的多重象徵意義;但在台灣,汽車產業的重要性,能和美國的情況相比嗎?何況,先前政府已經規劃了各種針對規模不同企業的紓困方案,現在還有必要對某些特定產業救急嗎?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消費券人人有獎!刺激景氣,829億消費券來得正是時候?


來賓:

財經記者 盧燕俐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財經雜誌社社長 林奇芬

視訊連線:

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 江鳳英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黃榮墩

花蓮縣前農業發展處長 杜麗華



舉債發放消費券,使用仍有限制

行政院大手筆對全民發放消費券,受惠最大的是誰?各行各業的狀況,有何差別?消費券的發行面額已確定是:500元六張,搭配200元三張,這樣的安排有何意義?面額要大還是要小比較好?



目前對消費券使用的限制,有道理嗎?營業稅能不能拿回來?雖然經建會表示消費券折現金,是觸法行為,然而經建會並沒有具體說明到底觸犯了什麼法律。究竟消費券折現有沒有犯法?

究竟,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的攤販,或者沒開發票的計程車,需不需要收消費券?可以收嗎?真正的鈔票都有人仿冒,可以預見消費券也將成為仿冒集團的目標。防止偽券流通,有什麼具體做法?另外,假藉消費券名義的詐騙手段也可能出現,該如何有效防止?

現在的財政狀態,能夠負荷這種重大政策嗎?從結果來看,消費券的發放無異於舉債花錢;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曾說:「非常時代要有非常手段」,按照台灣目前的狀況看,這種說法成立嗎?究竟消費券是債留子孫的政策,還是發羊毛給羊?老百姓對此到底該高興還是難過?



消費券商機,業者動腦筋

為了搶搭消費券商機的順風車,業者花招百出。究竟各大產業如何面對消費券帶來的額外購買力?降價、促銷才是硬道理!消費券雖是全民雨露均霑的大紅包,但它的使用卻不如發放條件來得寬鬆;經濟效益的受惠基礎該如何擴大?消費券對農業與其他各種產業,也能有所幫助嗎?




消費券也能夠透過捐贈社福機構來抵稅,有道理嗎?怎麼花消費券,才能到物超所值的效果?還是八折變現較實在?究竟民眾該如何看待這份天上掉下來,但是其實屬於自己的禮物?

社福捐助管道
聯合勸募 (02)8780-0556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8):省思經濟政策,消費券與紓困,能否挽救經濟衰退?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

醒吾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講座教授 周添城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劉揆記者會定調消費券政策

行政院發放消費券的決定,伴隨著可預見的龐雜行政過程,與各種實施細節,然而發放消費券的原始目的,在於及時刺激消費,活絡市場並挽救經濟;政府現行的採購法中,有關公開招標之時程規定,是否能滿足這種急於星火的需要?



消費券救經濟的效果,經得起檢驗嗎?民眾拿到消費券,是會將多出的金額儲蓄起來,或是額外消費?而消費券的使用期限達到明年底,有沒有緩不濟急的問題?照現行消費券規劃政策的方向來看,是否需要搭配其他政策?




經濟學人下修對台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學人對於台灣明年度GDP的預測為1.3%。而經濟學人對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之經濟成長預測值又是如何?惠譽與經濟學人等單位,透過那些評估標準與預測,而訂出了這些數字?

消費券可能的發放過程為何?從概念提出、通過國會審議與實施上的行政過程,到最後的實際執行,國民從得知有消費券政策的存在,到實際取得消費券並花用,需要花多少時間?

在消費券這個救急救窮的方案被提出以前,政府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風暴,曾經提出了各項政策,例如:愛台12項建設、擴大內需、9千億企業紓困方案等。這些政策是否已經得到落實,或確實到位?




華府觀測站:紓困的公平性

美國汽車業的慘況是如何造成,且影響哪些產業?美國政府斥資3656億美元,入股美國21家銀行,這是美國七千億救市方案的第二輪行動,這個方案預估會有多少成效?面對金融危機,美國政府為何採取退稅措施,而非擴大發放消費券或食物券?

輿論認為稅金不該為投機企業買單,歐巴馬如何在救企業與社會公平之間取得平衡?台灣也逐步走向鉅額紓困、降息之路,美國經驗有何可供台灣參考之處?美台兩國在應對經濟危機與企業紓困措施上的做法、標準,有何異同?



兩兆雙星,光環不再

長久以來已經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極重要一環的DRAM產業,面對需求不如預期與過度擴張產能的苦果,發生嚴重虧損,甚至可能倒閉。由於DRAM是PC產業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若是台灣的DRAM產業垮台,不但造成大量失業、銀行損失,更可能牽動往後台灣科技產業的全球佈局。



然而也有論者指出,DRAM廠的困境是咎由自取,應該放手交由市場機制決定,趁機改造DRAM產業體質,甚至透過自然淘汰使市場恢復健全,究竟哪種考慮才有道理?而政府應不應該出手拯救這些DRAM大廠?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面對企業,政府是否應該以紓困為最高原則,或是透過各種紓困措施,逐步改善企業體質,避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局再度重演?以美國為例,國會所通過的紓困法案,有高度的選擇性,甚至對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的公司主管訂有限制條款;台灣的狀況又如何呢?行政院對企業的紓困,有沒有上限?



在國內外各個財經機構,不斷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數字之際,政府希望全力保持明年GDP能夠成長至少2%以上。這個目標是低還是高?當初備受期待的兩兆雙星產業當中,DRAM與面板業都已面臨劇烈的衰退衝擊,我們能夠期待下一波的明星產業嗎?保住基本經濟成長率的方法,是擴大內需、公共投資,還是企業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