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避免兒虐悲劇,立即行動!填補兒福漏洞,鄰里通報,雞婆可以救命!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兒福聯盟執行長 王育敏

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 方荷生

母親 黃麗雅

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 張尚文



擴大通報責任

接連數起兒虐致死的人倫悲劇,再度掀起了社會隱忍已久的傷口,但在媒體短時間內的大幅煽情式報導,以及籠罩社會的不忍心情之外,成人社會必須自我反省的事情是什麽?事實上,「自掃門前雪」是華人社會罹患及忍受了幾世紀之久的一種疾病,究竟在「別人的家務事少管」之類的錯誤觀念下,造成了多少原本可以消彌於無形的悲劇?



儘管「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國家並沒有完全袖手旁觀,然而目前的社會安全網,包括鄰里通報機制在內,整備與完善的狀況究竟如何?這些機制所交織而成的安全網絡,是否仍存在有某些漏洞?



修改法律規定,將基層村里長納入通報體系,負起保護兒少的責任,能有多少幫助?為何至今村里長無法納入通報體系?就我國地方上的現實狀況來看,這是做得到的理想嗎?理論上,政府應該配置有足夠且專業的社工人力,以因應層出不窮的虐兒危機,但實際狀況究竟如何?談談台灣社工人力的缺乏及其他困境。



兒福聯盟統計,在今天的台灣至少還有3000名兒童,因家人酗酒或染患藥癮,而長期生活在不可預期的暴力與生命威脅陰影之下。我們的社會上,還有多少尚待拆解的未爆彈?



立委提案修法,以死刑嚴懲虐兒者,這種重典有用嗎?為何家暴案得到起訴的比例會如此低?而光靠法律條文與嚴刑峻法,真的能有效解決我們社會所面臨的家暴問題嗎?



父母情緒要控制

受暴兒童無辜,施暴者也要面臨法律制裁與良心的終身譴責;一旦虐兒案發生,沒有人會是贏家。我們若想要拯救兒童免於暴力,是否也需要先設法救救遭逢不景氣而承受巨大身心壓力的家長?此外,統計指出有高達37%的虐兒案例,是因為父母對於養育孩童的知識不足,如何解決?



現代父母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哪些壓力?這些壓力該如何有效排解,並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萬一做父母的人情緒失控,自己該如何控制情緒?旁人應該要怎麼幫助他們?



父母面對經濟惡化、情緒失調,造成育兒環境劣化。面對這種問題,政府該做什麼?是否應該整備更完善的托育制度,或者改善都市中兒童遊戲成長空間缺乏的問題?此外,公共設施中是否存在著對親子極度不友善的環境?



最後,如果一切事前防範都未能發揮作用,我們該如何將家暴、兒虐訊息傳達出去?如何尋求協助管道?最重要的,今天起就該採取具體行動,不再以別人的家務事,當成自己冷漠或鄉愿的藉口。多管一點閒事,或許就能挽回一場悲劇,改寫出令人滿意的結局。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山寨經濟出頭天?逆勢上揚、商機無限?仿冒品擊潰全球品牌?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救經濟,台灣該不該加入山寨集團?

來賓:

工研院產經中心主任 杜紫宸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產業分析師 陳唯泰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 楊勝帆


山寨產品多?

目前,以仿冒起家的中國山寨電子產業,彷彿成為金融海嘯之下台灣高科技業的取暖對象,究竟山寨經濟目前發展的情況如何?真有可能取國際大廠而帶之,成為新的主流產業?



何謂山寨?何謂仿冒?這兩個名詞之間有何不同之處,還是其實只是一體兩面?山寨機的興起,創造了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山寨經濟有何特殊之處?這種超乎全世界商業常識與經驗法則的產業模式,真的值得全球如此關注嗎?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大力推崇山寨產業精神乃是「創造性的破壞」,更以「今日山寨、明日主流」作為他對山寨產業充滿信心與肯定的表示。他這麼說,是真有道理,還是強辭奪理?



靠山寨吃飯?

從經濟層面來看,這波似乎已遭到過分吹捧與美化的山寨經濟熱潮,對台灣有何貢獻?而山寨產業對台灣以及全球總體經濟來說,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山寨經濟能持續多久?



要想挽救經濟不景氣,台灣該不該放下身段,投入山寨集團鏈?另一方面,從中國本土市場演化出來的山寨產業,是否是另一種變相的保護主義?中國市場只對自己開放,全球大品牌大家都別想玩了?



正牌怎麼辦?

山寨產業,對傳統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創意研發、品質管理等經營已久的正規品牌,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只圖自己短期獲利與方便,不顧手段正當性與否的山寨經濟,是否會在模仿抄襲與不按牌理出牌中毀了全球經濟?品牌產品與山寨產品市場有何區隔?



如果,山寨產業可以四分之一的價格提供九成的服務品質,那麼品牌的價值究竟在哪裡?面對山寨機大舉來襲,品牌廠商為何反應如此冷淡? NOKIA、Apple、Sony等國際大廠,為何不進行大規模的法律行動?在中國這樣的地方,即使品牌廠商有心提告,真告得成嗎?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9):第四波產業登陸、MOU開啟兩岸大門,台灣金融大放光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第四波產業西進,台灣金融將大放光明?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 楊家彥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台灣金融優勢

從兩岸加速簽訂MOU、以及舉辦博鰲論壇的金融合作最新狀況,我們如何看待算來以是台灣企業登陸的第四波,生產性服務業的登陸?他們會成功搶灘,建立灘頭堡,還是像過去大舉西進的製造業一樣,陸續陣亡?




在兩岸經濟場域中,所謂的生產性現代服務業,也就是包括物流、商貿、金融、交通運輸、信息諮詢、工商服務等行業在內的產業,將成為舞台上的新主角?



在金融風暴橫掃全球與不景氣的背景下,目前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困境,與其迫切的需求為何?檢視兩岸金融競爭力的比較,兩岸金融業在經歷這波整合與重新洗牌後,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之內,將在市場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中國經濟看好

中國第一季的GDP還有6.1%,雖比市場預期低,但三月份的工業生產、固定投資與零售銷售的數據都出現正面的成長訊號,也是少數仍能維持住正成長的大型經濟體。外界因此預估,中國經濟成長可期。台灣與中國出口依賴愈來愈高,台灣的經濟想要復甦,最終還是得依靠中國的市場嗎?



如果真要靠中國,台灣該怎麼個靠法?從製造業、電子業到服務業,兩岸產業分工競合,台灣該如何定位?產業結構如何改變?此外,台灣在服務產業領域,還有哪些優勢?從WEF去年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分析台灣未來的競爭力何在。



而我國政府面對服務業西進的態勢,抱持何種態度?政府有何因應的政策?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兩岸股票大三通?建構證券共同平台?台股是注入活水,還是會遭吞併?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今日Call-In主題:兩岸證券共同平台,台灣有何利弊得失?

來賓:

世新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政大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

財經雜誌總編輯 盧燕俐



金融大三通

兩岸三地證券共同平台,對台灣金融體系有何幫助和隱憂?而從多次兩岸協商的進度來看,兩岸簽署金融MOU,已經幾乎是水到渠成。這樣的發展,對台灣金融、銀行、壽險業等產業,會發生何種影響?




ETF是什麼?為何要訂定兩岸三地ETF指數?如果兩岸資金與金融相較以往可以更大幅度地自由流通,究竟是錢回台灣,還是錢進大陸?對台灣股市與金融市場來說,這種發展是擴大資金注入活水,還是讓國內的金融體質有更加脆弱的危險?



開放利與弊

兩岸金融大幅鬆綁,對台灣企業與投資人,是否會出現各種隱憂?例如資訊上的不對等、作假帳等誠信問題等;而對兩岸兩岸另一些競爭性產業來說,兩岸金融開放,有何種風險存在?最後,兩岸金融開放對台灣總體經濟而言,是否可能會危及我們經濟的自主性與穩定性?



另一方面,如果區域開放與合作是必然趨勢,那麼兩岸金融未來將可能如何發展?面對這種局勢,台灣公部門與民間必須立即做的配套措施,會是什麼?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在地開講專題(13):山城美麗與哀愁,從三義看熱門觀光景點的未來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第一段第二段

來賓:

時光隧道導覽藝術工作室 高景鳴

苗栗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李棋陞

專業導遊 趙曼白



三義遊蹤

位於台中縣與苗栗縣交界上的三義鄉,以多雲霧的靜謐谷地而著名,也是中部相當知名的人文景點城鎮。三義鄉聚落,成型發展的歷程為何?這座靜靜地圍繞在丘陵與雨霧中的小鄉村,為何會以木雕及其他木刻工藝而遠近馳名?



三義在發展地方特色觀光的路途上,擁有那些優勢?三義距離中部人口最密集的台中與豐原都會區,無論是公路或鐵路交通都極為便捷,這樣優異的交通優勢,是不是三義觀光另一種潛在的負擔?遊客來得快去得也快,三義在發展觀光產業時,是否因此而發生某些偏遠觀光景點所不曾遭遇過的問題?



即使三義位在南北交通要道上,每天有無數人經由鐵公路途經三義,但對許多人來說,這處鄉鎮只不過是南來北往漫長路途中的一處窗外景色。為您揭露您所不知道的三義:怎麼玩,才能玩出三義的深度?



無論從人文、歷史,以及舊鐵道等產業史蹟來說,三義都有著非常豐富的觀光資產。究竟這些特色景點,有哪些迷人之處?自1998年台鐵切換新山線以來,已經過了十年多,然而當舊山線不再有列車通行之後,反而受到遊客所重視,成為中部的一處知名景點。如今舊山線已規劃做為台灣第一條專為觀光而設計的觀光支線鐵路復駛。從鐵路局不要的醜小鴨,到地方民眾與外地遊客心目中的美麗景點,舊山線在三義人的心目中,有著什麼樣的地位?地方文史工作者、政府與民眾,如何使舊山線觀光復駛成為可能?而舊山線的正式復駛,對三義來說,究竟是好是壞?



近年桐花季活動開辦後,對三義人的生活與環境,造成哪些改變與衝擊?無論是旅遊人次的改變、交通密度及街廓風貌的變化,乃至於實際帶來的觀光效益,三義人如何看待油桐花帶來的人潮與商機?全台共有十個縣市參加的桐花季,投入五千萬經費,期望創造千萬人次的觀光人潮,更製造百萬商機,這樣遠大的目標,該如何辦到?

三義的挑戰

像三義這樣久已聞名,發展已有多年且交通方便的傳統景觀區,面臨著全台灣類似聚落幾乎都難以迴避的共同問題,也就是為了營生,必須吸引遊客,但當人潮車潮成功湧入當地之後,卻反而製造了更多問題,例如旅遊品質的下降,以及地方商家的惡性競爭,究竟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事情都有限度,觀光也不例外,一旦接待的外地遊客超乎原本公共設施規劃,不難想像旅遊品質會與遊客人數呈現明顯反比。觀光負荷量,真的是台灣地方民間與公部門不願面對的真相?

為了發展觀光,一定要破壞嗎?以木雕聞名的三義,卻在十多年前拆除了近百年歷史的木造老車站,雖然三義舊站贈送給遊樂區業者後,異地重建,但就如流落在外的台北新北投車站一樣,都已成了失根的建築,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這麼做是不是反而破壞了原本三義城市大門應有的形象?與木雕之鄉的美稱是否有矛盾?



另外,為了容納更多遊客與車輛,勝興車站旁原本晚上可看螢火蟲的空地,全被鋪上水泥變停車場。這些做法,是不是在殺雞取卵?經濟效益與觀光資產之間,該如何取捨?而台灣各個知名觀光景點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通病?我們能找到解決之道嗎?


[道歉啟事]
今(17)日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播出中,因訊號問題致節目中斷約八分鐘,目前已恢復播出並檢整設備線路,以究明原因。另因此意外影響,晚間24:00重播暫停一日,請觀眾靜候今日節目上傳Youtube。造成各位觀眾收視不便,特此致歉。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非核家園辦不到?核能反攻、綠能退位?全國能源會議罵翻天!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第一段第二段

來賓:

英華威集團總經理 馬維麟

台電發言人 杜悅元

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長 黃鎮江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 王塗發



全國能源會議登場

十一年內,台灣政府舉辦了三次全國規模的能源政策會議,這類會議頻率如此密集,代表我國的能源政策與經濟策略,是否出了什麼問題?究竟這最新一次的全國能源會議,做出了哪些結論,以及引爆了何種爭議?



公部門與產業界,儼然高舉著「減碳」的正義大旗,趁著這次會議,大力宣導核能發電鹹魚翻身、重回主流的時代已然來臨?為何政府的能源政策想像,與民間對同一件事情的論述,會有如此大的落差?



政府真的要以擴大發展核電產業的方式解決台灣能源問題,而把綠能產業晾在一邊涼快?馬總統多次表態,再生能源相關法案一定要盡快通過;劉院長宣示減碳決心,這些宣示與表態難道是喊好玩的?但多年來口口聲聲說要發展綠能、扶持綠色產業,政府實際上又提出哪些目標與加以實踐的具體政策?

究竟,政府的宣示從「非核家園」到(拿核電發展來達成的)「低碳家園」,是一場詞藻華麗的大騙局?還是面對現實的務實作法?台電方面曾表示:「要訂定再生能源目標,必須要有科學證據」。反對核電者與環保人士真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而反對核電?他們手上真的沒有科學證據嗎?而哪一方的證據才夠得上「科學」的水準?



發展核能與綠色能源之間,有可能並行嗎?還是純然的互斥與矛盾?當政府與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嚐到了核電復興的甜頭之後,台灣還有可能回頭去發展台電口中「發展有限制,缺乏科學證據」的再生能源嗎?

德商英華威大動作宣佈將撤出台灣?究竟這是屬於英華威一家公司的事,還是關係到全台灣的事?在發展風力發電以及其他再生能源上,多年來政府到底做了,或者沒作到些什麼事?

綠色能源,例如風力與太陽能,真有那麼不穩定嗎?要想符合台灣經濟發展以及全民的利益,台灣真的只能一頭栽入核電的懷抱嗎?我們有沒有選擇綠色能源的權利與權力?



矛盾的政策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認為,這世紀的前五十年是無法達到「非核家園」的理想的,因此核能應是台灣能源產業的選項之一。所以,發展例如國光石化、八輕、大煉鋼廠等的高耗能產業,以及對環境、社會都影響巨大且不可逆的核能發電,註定是台灣人唯一的出路與能源解藥嗎?



政府高喊節能減碳,一面砍老樹、種小樹,一面新建或擴建七輕、八輕、火力電廠,更試圖延役或大舉擴張核電機組,四處找偏鄉僻壤去儲存城市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核廢料,這一連串的舉動是不是有些邏輯上的錯亂?究竟政府與公部門眼中的節能減碳,節能節的是誰的能?減碳減的是什麼碳?

從德國發展再生能源多年的經驗來看,綠色能源有什麼機會?它適合在台灣發展嗎?在政府的思維中,要想救經濟,還是得靠核能跟石化產業?減碳真的是強人所難?產業界為何極力抗拒溫室氣體減量法等節能減碳措施?產業界真的一面倒地支持核能,而對綠能嗤之以鼻嗎?

購電成本合不合理?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台電的天然氣購電價格是每度5元,而購買風力發電的價格是每度2元,台電本身2007年度的風力發電成本則是2.57元。這樣的價格結構,合理嗎?能夠讓投資綠能產業的企業有獲利與經營空間嗎?

台灣的能源政策該如何走下去?目前顯現的方向,有沒有潛在的問題?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性交易除罪化:娼嫖都不罰,是兩性平等,還是天下大亂?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第一段第二段

來賓:

性產業工作者 MIKO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秘書長 王芳萍

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劉承武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需要這集討論性交易該不該除罪完整影音檔案,請寫信至106 台北市光復南路100號公視有話好說陳信聰收,註明索取性交易除罪DVD,務必內附可放DVD大小的回郵信封,貼好12元郵票,填妥收件姓名地址。至4月25日止。



性工作除罪化

在教育與社會體系的氛圍下,我們早已習慣將性交易視為一種犯罪行為,為何此時有性交易除罪化之議?從廢除社會秩序維護法80條,來看國家公權力對成年個人道德與行為的約束,並檢視此種規範的合理性與問題。



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聯合國在1981年決議生效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與目前台灣社會議論的性交易除罪化修法,有何關係?性交易合法與兩性平等之間,其邏輯與實務上的關聯是什麼?

此議一出,當然也招致了反對聲浪,反對性交易除罪者,紛紛自社會治安、家庭關係、教育、道德價值觀等不同面向,提出相當嚴厲的意見。究竟在反對者眼中,性交易為何不能輕言除罪化?除罪化之後,色情將變本加厲、登堂入室?性工作者的個體戶數量會大幅飆升?我們的社會能接受這樣的改變嗎?



另一方面,嫖妓會因此成為光明正大的「休閒活動」嗎?反過來說,即使罰娼不罰嫖的現行制度已經行之有年,但性工作問題在台灣一直沒有消失。由於害怕遭到警察取締,處於社會底層的性工作者只好日夜陷於白嫖、暴力、罰款與拘役的陰影當中掙扎求生,這樣就符合社會的公平正義嗎?這樣的現狀真的是合情合理的嗎?



性產業和博奕產業一樣,是因為政府禁不了人性,所以加以合法?還是為了追求更進步的人性與社會公義價值?究竟現行罰娼不罰嫖的制度,是否是一種偽道德?而性產業除罪化真的是道德淪喪的象徵嗎?毒品要不要合法?性交易與其他犯罪,是否存在著某些根本上的差異?

問題是在於不該罰娼,還是不該放了嫖客?兩個成年人你情我願的私下交易,既不偷不搶也不會傷害他人,究竟民主國家的政府有什麼資格介入或說三道四?目前的執法方式,與宗教國家的道德警察有什麼差別?道德能當成公權力干涉私人生活的依據嗎?



另一方面,也有意見指出,應該在查獲嫖客時,課以社會成本捐?是隨便說說還是真有道理?性交易和二手菸一樣如此不見容於主流社會看法與論述嗎?另一方面,從其他開放性產業合法經營國家的經驗來看,能證明性交易合法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聯嗎?罰與不罰,世界各國都有考量,我們能從這些案例中得到什麼啟示?



性工作者也有權利

過去,無論是公娼私娼,幾乎都在國家法律及社會道德的陰影下,掙扎求生。既然男女、出身、職業都不分貴賤,依靠自身最基礎的勞力養家糊口、養活子女,有何好感到恥辱?公娼小青曾說:「如果能選擇,我也想當郭台銘的女兒!」,我們的社會,是否到了需要以同理心理解性工作者的時刻?

另外,社會真能接受性工作也是一種正當工作?如果僅是嚴格取締中大型情色業,不罰個體戶,是否能解決問題?或者只是逃避?

即使性產業尚未除罪化,目前的社會上也充滿了各種遊走尺度邊緣的,以性為主體的產業或經濟活動。至今為止的法律與政策,以及高尚的道德標準,是否只是一種偽善的假道學?面對截然不同的新時代,我們的道德與價值觀是否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社會能達成共識嗎?


延伸閱讀: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苦勞網 性產業相關報導

維基百科:官秀琴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8):冷靜看景氣,暴雨前寧靜?豔陽前曙光?台股為何閃亮亮?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 楊家彥



影響台股因素

目前台股的表現,是風暴前的寧靜?還是豔陽前的曙光?冷靜看待台股近期的表現與狀況。回到台灣景氣基本面情形來探討,先前政府不斷釋出三隻春燕(股市、訂單、內需)的訊息,這些利多消息是否確實?政府樂觀的根據又在哪裡?



對於投資人來說,究竟是戒急用忍作壁上觀,明哲保身的好,還是該把握時機逢低進場?而後果是大撈一筆或慘遭坑殺?從以往幾次經驗,看此波台股景氣反映的現象。



另外,從政府搶救出口、提振內需等經濟救濟措施的成效,談談目前台灣經濟基本面的健全程度。而日本資深經濟學家木內登英,對全球經濟的基本面,有著相當悲觀的分析。從上述兩種尺度、內容皆有所不同的經濟看法,投資人該如何衡量手中掌握的籌碼?




經濟復甦難

從克魯曼所提出的美國經濟四大考驗,以及歐巴馬口中的美國景氣觸底、樂觀訊號,來看美國經濟基本面的現況。

另一方面,我們該如何看待克魯曼針對全球經濟狀況的三大立論?這三大立論分別是:

1.第二次大蕭條已然確立。

2.上世紀30年代的景氣衰退也曾一度緩和,再垂直墜落。

3.經濟無法復甦,是因為救濟措施力道不夠?




究竟,近來國內外出現的經濟觸底反彈跡象,是因為有跌落得更深的可能?究竟這些跡象,是警訊還是曙光?而被金融風暴與衰退搞得焦頭爛額的政治人物與經濟學家,真能看得清楚?我們能依賴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