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何去何從?台灣的共同難題:擁馬嗆馬難對話,分裂的台灣如何面對強勢中國



無法觀看視訊?(說明

本集節目PODCAST(可下載至mp3播放器收聽)

來賓:

前紅衫軍決策小組成員 魏千峰

民主基金會前副執行長 董立文

國民黨前立委 許舒博

民進黨前立委 李文忠

凱達格蘭大道SNG連線 公視記者 林俊賢



517嗆馬遊行與馬總統回應

馬總統上任剛滿週年,就有數萬(或數十萬)民眾上街頭,以長達一天一夜的抗議活動,批判馬政府上台後一系列「嚴重傾中」、「主權退讓」的兩岸政策,以及無法達成的經濟競選承諾,這些批評是事實,還是多慮?嗆馬者的意見公允與否,又基於什麼樣的背景理由?




馬政府看來似乎是「做到流汗、罵到流涎」?究竟馬的兩岸開放政策,問題是出在內容上的過度妥協,還是開放幅度過大過廣?是開放速度超乎常情,還是馬政府的施政作為,無法讓抗議民眾感到信任?




「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是一句人人會說的漂亮話,但在馬政府上台這一年來,台灣社會究竟得到些什麼?我們是否同時失去了某些一度尊敬或信任的價值?517後的台灣社會情勢將如何發展?完全執政的國民黨與馬政府,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而發起大規模嗆馬遊行的民進黨及主席蔡英文,面臨的局勢會產生哪些變化?




儘管兩岸互動在馬政府上台的這一年來越趨頻繁,但是在民意調查中,希望獨立的台灣民眾比例反而繼續上升?做為民主國家與獨裁政權互動,我們難道不該有自信?如果批判馬總統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過度依賴中國、集遊法越修越嚴、中華台北參與國際組織等,在民進黨執政時代,這些問題難道不也存在嗎?馬英九總統為何會動輒得咎?



輿論強烈分裂的台灣,該如何對付精於權謀,且徹底貫徹領導意志的中國?黃武雄所提出的50年維和方案,真的那麼不切實際嗎?當在野黨持續發動街頭運動,對台灣民主來說,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它又會給台灣的政治及社會帶來哪些影響?民進黨該如何成為具有建設性的在野黨?



中國利多不斷

面對民眾對於兩岸統合速度的高度擔憂,馬總統該怎麼做?該放慢開放腳步嗎?他和他領導的政府有可能這麼做嗎?如果台灣島內藍綠兩方光譜的距離,還比兩岸遙遠的話,朝野如何面對共同課題?



兩岸互動,注定是全有或全無的零合遊戲嗎?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是政治上的務實主義,還是沒有原則的退讓求全?兩岸互動,台灣能否更靈活彈性?「先經濟、後政治」?究竟經濟與政治能否真正、完全切割?除了堅壁清野或引狼入室,台灣還能有什麼策略?




每日微型對談:Wenli問信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