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日本航空破產 大象終究無法跳舞?
創全球最大運量 日航神話破滅 大企業說倒就倒!
來賓:
政大會計系副教授 康榮寶
台灣企業重建協會副理事長 黃達業
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所長 蔡增家
財經記者 許啟智
CALL-IN 日航破產 大企業說倒就倒!對台灣的啟示?
債台高築的日本航空公司,在19號時聲請破產保護,不只讓股價暴跌,也敲碎了全球投資人對日本企業的信心。
創業60年、1983創全球載客量第一,這個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破產,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是內在勞資糾紛,使用公司內耗不斷;還是政商勾結,不願改革,使得消費者對它失去信心?
工會對抗,日航內部耗損頻繁?經營者與工會的再思考?
政府才是國營企業破產的幕後黑手?過去日本由自民黨長期執政,自民黨將日航視為禁臠,予取予求?政黨對日航的影響?日航不是已經完全民營化了嗎?
大到不能倒?日本政府一定會全力協助重整?
大企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以及金融海嘯的多重競爭壓力下,該如何調整步伐,迎上潮流?「創新」、「效率」,是產業唯一生存之道?
破產之後的日航,下一步怎麼走?破產才能重生?選擇一條險路,破舊例才能改革萬年企業?
日航(JAL)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全日空(ANA)規模僅日航三分之一(員工數),何以能屹立不搖?
全日空為何走出不同的路?
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組織再造的重要與弊端?台灣造船奇蹟?組織精簡的重要性?台灣國營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產業的轉型有何啟示?低價才是硬道理?蘋果電腦的經驗?
產業轉型,可能的困難與關鍵?
日航破產,對台灣的啟示?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員工偷上網 老闆都知道!
臉書.MSN.即時通 公司全面監控 企業安全?侵犯隱私?
來賓:
律師 李明諭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處長 李欣陽
網路部落客 黃正
企業負責人 鍾炳耀
上班族 林玉涵
CALL-IN 上班時間上網?員工、老闆該如何調整面對?
任職於人力銀行的賴小姐,控告公司非法監看員工MSN內容,並要求立即辭職。公司方面則回應工作契約裡已經說明相關規定,發現賴小姐網路流量太大,並違反公司規定傳送機密文件,目前全案轉交司法程序。
上班時絕對不能作自己的事?為何老闆不看員工的工作成果,而只是擔心過程中有沒有作自己的事?上網聊天會上癮?從老闆的角度來看,付薪水讓員工上網聊天,有道理嗎?
資訊全都露?員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網路監控軟體全都錄?如何監控?
網路即時通對工作是否有幫助?網路互動媒體的正負面如何看?
因網路而引起的爭議案件有哪些?
民法保障全民秘密通訊自由,然而簽署契約可能讓法律保障失效,如何認定民眾使用網路自由與責任?跟員工簽契約,就可以監看網路資訊嗎?
網際網路普及除了帶來新的溝通契機,也帶來了始料未及的爭議。企業如何合理有效制定工作規則?永遠不變的雇傭關係!員工應有的體認?就算做樣子也要作?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捷運夢碎!八條輕軌遭退回!
公車難經營 捷運路遙遠 台灣大眾運輸 阻礙重重!
來賓: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 陳敦基
高雄市都市計畫技師公會理事長 徐弘宇
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CALL-IN 輕軌捷運 各地搶破頭!浪費公帑?真有需要?
交通部退回淡海、台中、高雄等全台八條輕軌捷運的興建計畫案,認為地方政府財務計畫不明確,也建議地方應該先培養公車搭乘人口。
為何各縣市都要輕軌?輕軌捷運設置後,交通以及各方面是否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
走出台北市,各縣市公車為何經營如此困難?是民眾沒需求?還是品質太差?還是經營型態出了問題?
倡導節能減碳,鼓勵民眾利用大眾運輸,輕軌捷運、公車是最佳選擇?輕軌的優勢與迷思?如何作專業考量?
捷運真能帶動地方發展,還是可能成為潛在錢坑?不能虧損?這樣對偏遠地區公平嗎?政府不就是要照顧有民眾行的權益?
先公車後輕軌?這樣的邏輯通嗎?有大眾運輸人口才能蓋捷運?蓋了才能培養大眾運輸人口?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能不能用捷運造鎮?沒交通沒新市鎮?淡海新市鎮的慘痛教訓?
能不能先用BRT替代?捷運計畫那麼多,交通政策或許需要更清楚而明確的規劃。
機車、自小客車太多?大眾運輸、交通政策的根本困難?
木柵線初期運量也很低?要求其他縣市要有基本運量才能蓋,有道理嗎?
目前各縣市的規劃是什麼?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地方制度法 藍綠究竟在吵什麼?
派系妥協vs務實合理 鄉鎮市長轉區長 對地方好壞?
來賓:
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會聯合總會秘書長 劉冠雄
台南縣後壁鄉代會主席 廖文振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曲兆祥
CALL-OUT:台南縣善化鎮長 李文俊
CALL-IN 鄉鎮市長轉任區長 對台灣地方發展是好是壞?
立法院下午舉行臨時會,處理地制法修正案,朝野協商破局,但國民黨團佔有人數優勢,最後地制法修正案於傍晚6點30分三讀通過。
國民黨主張縣市升格後,現任鄉鎮市長和代表,直接擇優留任轉成區長、諮詢委員。民進黨主張,維護直轄市長人事任命權,藍綠協商破裂,爆發衝突!民進黨挺行政院版,國民黨反行政院版,國民黨鄉鎮市長反國民黨版!地制法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怎看待此次修法?鄉鎮市長對地方的重要?官派會不讓地方首長越來越遠離民意?一市兩制?
頭痛醫頭!為何是五都升格後,才要來解決鄉鎮市長代表問題?北高可以官派,其他四縣為何不能官派?北高兩市能不能比照?
能不能再選一次?或者,增加議員名額,讓現任的鄉鎮市長代表參選,不也能解決問題?
地制修法是在強化責任政治?增加地方自治爭議?區長為何不能民選?選了代表民意的區長固然是好事,但新市長叫不動鄉鎮市長,怎麼辦?
能不能北高改區長民選?為何有輿論說國民黨向派系妥協?
一延延九年?延任的正當性?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海地強震 死傷大幅攀升
機場碼頭毀損 國際救援困難 台灣能作什麼?
來賓:
政大國關中心美洲暨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嚴震生
台北縣急難救援協會大隊長 曾慧龍
公視國際新聞中心召集人 余佳璋
台大地質所教授 陳宏宇
CALL-IN 海地強震 台灣救援隊紛紛出發 我們還能作什麼?
台灣在中美洲友邦國家海地發生芮氏規模7的強震,首都太子港市離震央不遠,加上人口密集以及建築物老舊,聯合國估計將近300萬人受影響。
聯外交通不便,海地總統府也被震毀,海地遭逢空前的危機,地震之後,目前確切情形如何?國際救援不斷設法遞送到海地,搜救隊率先啟動,掌握黃金搜救時機!機場、碼頭、交通、電力全毀?怎麼辦?
物資不足、醫療缺乏,地震災變剛過,生還民眾也面臨危機?
中美洲最貧窮國家海地,為何和鄰近的多明尼克相比,如此貧窮,友邦國家海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在東半球的台灣,為何如此陌生?
地震規模7.8 為何導致如此嚴重災情?S波P波同時發生導致?
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地,處於兩大板塊交界,地震頻繁。而這次地震,被喻為釋放了200多年來的能量,又是淺層地震,才導致這次災禍?
海地強震後,花蓮也地震,有無關聯?地狹人稠,又是地震帶的台灣,若是遇到類似情況,民眾如何自保?政府如何保護民眾?而在海地的台灣人,目前是否平安?
黃金72小時?各國大動員,台灣也出動了搜救隊,人道救援團體也啟動,能盡多少心力,遭逢哪些困難?地球這一端的台灣民眾,該做什麼?能作什麼?
貧窮的海地歷經劫難,地震又摧毀了政府組織以及聯外交通,瓦礫堆中的生命正在倒數計時,搶救刻不容緩,國際人道救援,台灣也正盡一份心力。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尋找台灣歐巴馬?小清華計畫啟動!
資源豐富學費全免 清大傾全力輔助原住民!
來賓:
清大清華學院執行長 王俊秀
屏北高中校長 洪武智
原住民導演 馬躍比吼
高雄網路視訊: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秘書長 達努巴克。
CALL-IN 你如何看待小清華計畫? 能否成功?有無問題?
多名清華大學教授合作發起的小清華計畫,將在國立屏北高中為原住民學生成立實驗專班,希望從教育著手,培養災區原住民精英,成為有故鄉光榮感的國土守護神。如今已募到將近兩億元,預計3月招生9月開學。
小清華計畫緣起於八八風災,目的是打造部落人才並能返鄉服務。執行面會有哪些困難?效益評估?
災區或者偏遠鄉鎮何其多,目前專為原住民學生設置的專班,只有屏北高中,其他包括嘉義、台南、高雄、台東怎麼辦?
這是一個專班保證一定能上清大或國立大學,會不會因此造成惡性競爭、排擠效應,會不會有不公平的狀況出現?或者不能如預期地,真正照顧弱勢原住民?
類似的多元入學方案還有繁星計畫,出意良善但執行時有什麼地方應該被檢討?相較於其他多元入學方案,這項計畫有什麼特色或問題?
資源集中投入固然是美意,規劃如何更臻完善?傾聽部落需求,小清華計畫能否平衡區域發展差異?相較於為原住民精英教育貢獻心力,部落或是偏遠鄉鎮,原住民的基礎教育面臨哪些問題?有哪些才是亟待解決的?
拉近受教權的差距,民間盡心,也需要政府再盡更多的力。
小清華等類似計畫,會不會加速原住民離鄉、往都市發展的速度?計畫中,為何特別強調國土守護員?部落裡,需要的人才應不只有保育人員,培育人才要全面,如果設定了未來塑造定位,是確保受惠原住民返鄉服務?還是反而讓他們出路受限?
為何名校沒有原住民學生?原住民教育問題出在哪?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等問題,如何解決?民間投入能持續多久?政府是否應帶頭做起?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誰是野蠻人?老師帶頭歧視新移民!
新移民受委屈 台灣母親遭歧視 人權立國攏是假?
來賓:
南洋台灣姊妹會北部辦公室主任、永和社大新移民高階中文課程講師 吳佳臻
新移民 邱雅青(來自泰國)
新移民 周愛萍(來自大陸)
作家 廖輝英
前天高雄縣傳出一名國中老師,當著全班面前,辱罵媽媽是印尼籍的學生是野蠻人,今天多名嫁到台灣的新移民召集民間團體到移民署外,抗議歧視並遞交申請書,要求政府根據移民法,處罰這位老師。只是個案嗎?
所謂歧視、如何歧視?為何歧視新移民?當我們拍胸脯保證,自己絕對沒有歧視新移民!真是如此?新移民VS外籍配偶?語言的定義,其實影響觀感?
而日常生活中,新移民的處境為何?部份外籍配偶在台灣面臨與夫家感情基礎脆弱,以及子女教養問題。婚姻商品化?一般台灣家庭如何對待新移民?語言文字文化隔閡有多深?如何解決?
新移民是否面臨雙重弱勢的窘境?原生家庭甚至是夫家經濟弱勢,語文隔閡難以溝通,新移民下一代的教養問題?能不能為新移民辦識字班?重要性以及成效如何?為何大多數新移民無法出來上課?
新移民對子女的教養問題,會不會衍生新移民下一代的學習情況相對弱勢?這次個案是新移民小孩在學校遭受言語歧視,關注新移民下一代在學校,歧視、霸凌、孤立排擠…會特別嚴重嗎?
漂洋過海來到台灣,號稱民主人權的台灣,法令能不能從結構上保障外籍配偶的權益?外籍配偶諮詢專線0800 088 885,知道的人有多少?新移民母語的媒體資訊,數目落差嚴重,如何彌補?哪裡有資源可以協助?
國外有哪些新移民政策可以借鏡?
因為語言文字,又因為嫁來台灣後的生活型態,新移民會不會有社會關係疏離、孤立無援的問題,新移民最需要家庭以及社會甚樣的幫助?新移民最需要政府什麼樣的幫助?
面對多元族群,矯正歧視的扭曲心態,政策調整之外,更考驗台灣兼容並蓄的文化涵養。
本日節目逐字稿:(感謝志工關魚熱情相助)
[2010/01/13]公視有話好說本日議題: 高雄縣國中老師,當全班面辱罵新移民小孩是野蠻人。台灣號稱民主人權,為何對新移民還是充滿歧視?從越南印尼中國飄洋過海,成為台灣人母親後,為何無法受到平等對待?仍由志工 @aboutfish 為大家進行文字直播服務。
主持人陳信聰:到底誰是野蠻人?其實台灣有很多新移民來台灣工作,並成為台灣人的母親,但昨天傳出個新聞,高雄縣有個國中教師管教學生時,竟然對母親是印尼人的女學生罵她是「野蠻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陳信聰:介紹今天來賓,南洋台灣姊妹會北部辦公室主任(永和社大新移民中文講師)吳佳臻、泰國新移民並得到很多新移民貢獻獎的邱雅青、大陸新移民周愛萍、作家廖輝英。
【公視報導】媒體報導高雄縣林園鄉林園高中國中部老師洪文裕,竟罵母親是印尼人的女學生是「野蠻人,滾回印尼去」而引發軒然大波,新移民組織因此集結到移民署抗議,新移民代表說:這不只是歧視移民,且歧視所有移民家庭和我們的小孩,我覺得他非常野蠻,應該解聘老師。
南洋台灣姊妹會北部辦公室主任吳佳臻:我們也是看到媒體報導覺得很擔心,這樣的老師加深了族群之間的誤解,也會影響媽媽和小孩的關係。這並不是個案,而是社會有些地方普遍存在這樣的看法。
泰籍新移民邱雅青:我來台灣這麼久的時間,還是被講你是外人,歧視壓力一直在,移盟才發動去推反歧視法。這新聞凸顯老師用怎樣的態度和觀念在看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的部份?像我會遇到歐巴桑用閩南語說:「你也是進口的喔?」她大概以為我聽不懂,其實我聽得懂。
新移民邱雅青(來自泰國):我還會跟對方溝通,但很多姊妹都是自己吞下苦痛,不敢說什麼。
作家廖輝英:我覺得台灣相對來講還是溫和的,我在國外也待過一段時間,西方人對中國大陸的人滿歧視的,我們台灣黃種人他們看起來差不多,也會歧視你。台灣人看外國人坦白有些等級差異,把歐美人放第一等,日本放第二等,東南亞放到第三等去。
廖輝英:老實說台灣一般人有固定的模式在歧視,很多人心裡有這種想法,只是那老師直接講出來。
新移民周愛萍(來自中國):台灣是個溫暖的社會,我曾在澳門做外勞,他們本地人根本不肯跟我們坐同一部電梯,但台灣不會。我的感受是台灣是充滿愛的社會。在我的小孩成長過程中,他曾跟我說:「媽媽大家都叫我們大陸客」
新移民周愛萍:雖然被叫大陸客,我鼓勵他說沒關係你要好好讀書,他考上大學時我很感謝他所有老師。我們都感覺住在台灣很好,很自由,那種自由是來自心裡面。
周愛萍:但有個問題我要澄清,新移民的母親被認為比較不會培養孩子,這是錯誤的,我認識很多新移民來自越南、泰國,他們很認真在培養自己的孩子。
吳佳臻:人生來就有偏見,就有歧視,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正視歧視?因為我們是文明社會。最近facebook有個調查:「誰最後會取越南新娘」,想也知道這調查是把娶越南新娘當成懲罰,設計者還是個大學生,前陣子還有大學生聚眾打外勞的新聞。
吳佳臻:我們是個文明社會,每個人出生長相本來就不同,不能因此就去放任偏見和歧視。
陳信聰:台灣當然是有好有壞,但在媒體上的報導,對特定族群有什麼事情就強調精神疾病或新移民,藉由分化來強化歧視。來看外配受歧視現象(圖版說明)。
【公視報導】越南姊妹同鄉會,越南籍移民說:有些台灣人會認為外籍新娘她們是用錢買回來的,不是娶回來的,所以心裡很難過。前北縣天生國小校長歐亞美說,有些孩子不了解媽媽母國的文化,看媽媽吃奇怪的東西還說媽媽是妖怪。公視旁白:新移民對台灣奉獻很多,我們還有歧視的理由嘛?
廖輝英:過去美國也有很多黑人歧視,現在他們可能心裡仍存在歧視,但表面上做到不歧視,這就是文明進程,人類對陌生的東西就容易覺得野蠻。新住民的語言融入問題,有些新移民配偶,沒有時間允許他們參加語言補習班,對能幹的老婆丈夫會把家庭重任放給她
廖輝英:外籍媽媽因此根本沒時間去學中文,小孩聽不懂媽媽說的話,只覺得媽媽講話腔調很奇怪,又被同學笑,結果媽媽跟他講話以後都裝成聽不見。
邱雅青:我看到比較多狀況出現在讀高中的孩子,比如說「別人媽媽幫我買筆電,為什麼我沒有」,但移民家庭在經濟上狀況比較不理想,孩子會覺得媽媽不夠愛我,溝通出現問題,孩子都會埋怨媽媽。
吳佳臻:有些姊妹的家庭會支持,爸爸有些也會講姊妹母國的語言,爸爸講媽媽的母語,孩子就比較沒有語言隔閡的問題。但在社會大環境下,大部分的家庭會讓他們無法傳承母語給下一代,這是台灣的損失,白白浪費這麼多雙語人才。
陳信聰:來看台灣新移民政策(圖版),籌措新移民照顧輔導基金,94年起10年共30億,還有識字教育等等。這些政策能幫到新移民嘛?
吳佳臻:這些政策確實某種程度可以幫到新移民的需求。例如托育的服務,許多政府政策是把你視為無能的一群來「輔導」,讓他們融入台灣,政府的政策若能正面積極一點,以培養多元人才角度。例如職業訓練課程不要再限制在美容美髮等,高階中文班是翻譯人才訓練。
周愛萍:我剛來時最大的困難是交通,本來在中國連腳踏車都不會騎,學騎機車,出門騎一趟都很頭痛,他們衝太快我很不適應,文化上我倒是融入滿快的。我公司的外勞因為工廠有些要加班又要顧小孩,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到課。
廖輝英:現在也開了個電視節目來教新移民,政府有在做些看起來成效不是很大的努力,但有在努力啦。
邱雅青:語言的問題,我先生雖然會講泰文,但我跟公公婆婆溝通,是要講閩南語的,可能我臉本來就很兇,我婆婆就會說你臉好像大便,她要教我東西她不知要怎麼教,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學怎麼問,初期都要靠先生,但有些先生很忙碌,新移民就要自立起來。
邱雅青:我最大的問題是拜拜。泰國的神是很光潔,敬神很神聖,但台灣的神對我而言很可怕。過程中我不敢拜拜,等別人跟我解釋才比較清楚,原來台灣的神這麼可怕是要管很多(鬼),初一十五要準備很多東西,有些姊妹被要求要記很多牲禮,但泰國只要準備鮮花和蠟燭。
邱雅青:掃墓也讓我很害怕。在泰國只要去廟裡,不是像台灣直接進到墳墓區拜拜。每次清明節就會怕。
廖輝英:雙方遭遇有點相似,有些台灣人到泰國去拜神,回來也很害怕,覺得有東西纏住他。
陳信聰:先上認識台灣的課有幫助嘛?
邱雅青:我喜歡成人教育的方式,我們不是小朋友要去上小學,想要了解台灣社會、生活上會遇到什麼要怎麼使用,但有些補校是把我們當國小一年級開始,姊妹會是從成人教育出發,教認識概念、法令政策等。假如政府在這方面作得很好,姊妹很多事可以自己去完成,根本不用透過仲介。
邱雅青:因為語言隔閡和害怕社會,我把自己關在家裡三年才敢出門,我只敢跟先生溝通,婆婆只叫我出來吃飯。過程中一度覺得自己無法待在台灣,跟先生講可不可以跟媽媽講我要回泰國,先生也決定先送我回泰國,先想一想後面要怎麼走。我就先回去。
廖輝英:關在家裡的三年有學什麼嘛?邱雅青:婆婆有介紹我在美容院認識一些人,慢慢學點台語,過程中也認識一些南洋姊妹,才知道要去學中文,2002年才去學中文。
陳信聰:台灣與外籍結婚情況,民87年15%娶外籍人士,92年升到31%,後來降下來。開放call in
(新竹徐先生)要外籍人士結婚,外籍人士準備好了嘛?台灣這邊的人又準備好了嘛?人要謙卑,我曾碰過有人把外勞叫番仔,台灣要進入聯合國就要包容外國人,外勞來台灣也要努力。
(板橋王小姐)我覺得高雄那個老師是個案,認識有些外籍媽媽是說注音符號很困難,若能用羅馬拼音他們能學得比較快。
(台南毛先生)我是半個原住民,如果歧視外來人,那外省人怎麼辦?早期來台灣的漢民怎麼辦?照顧外來人口是應該的,我們要對新移民好一點。
(台北張先生)今天早上南洋姊妹的抗議活動我有去支援,有這樣的組織對新移民的幫助是很大的,很多公共場合的生活資訊,除了英文和日文,我們可以提供泰文、越南文。
(基隆賴先生)要娶新移民的家庭應該先上課受訓,因為台灣女人會碰到的問題,新移民會碰到更多。
陳信聰:我覺得公共電視可以好好作新移民頻道。但這是另一個議題了。
陳信聰:台灣新生兒最多時,100個有12個是新移民生的,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小孩從學校回家問媽媽可不可以教我這個,但媽媽說我不會,教養問題怎麼辦
(公視報導)偏遠地區求學不易,對新移民壓力更大。新移民媽媽說:注音符號到現在還是很難拼。不是學注音的中國配偶,孩子一進入小學壓力就來了。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李俊豪,第一年會落後,但第二年通常都能拼上來。
陳信聰:外籍配偶遇到問題的諮詢專線:0800-088-885
陳信聰:新移民的教養學習主要問題在哪?吳佳臻:我們傳統上會把教養放在媽媽身上,如果媽媽是國外來的,自然對小孩的功課會無法像台灣籍的媽媽那麼掌握,但假設媽媽是美國或日本人,我們還會怪是媽媽不會講中文的問題嘛?
吳佳臻:新移民媽媽來台灣負擔很多,老的小的甚至是病的,這時候還要要求她把孩子功課管好,是不是恰當?還是該用社會的資源來協助?
周愛萍:我剛開始對買課本很困擾,學校用的課本版本常會不一樣,但小孩融入學校後,無論媽媽是來自哪裡,讀書都一樣。
陳信聰:來看美國等國外的新移民政策(圖版說明)。台灣作得夠嘛?
廖輝英:當然是不夠。教育部或學校來負擔津貼,幫助新移民,不能看成是個別家庭的問題,而是看整個社會未來發展的事情。
邱雅青:我不敢說是要政府多做什麼啦,我們是很努力在學習台灣的文化,但我們也希望台灣人能來認識我們的文化,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尊重。(節目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收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