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pnn/有話好說之【有話網講】012:講台灣話不等於本土化 台灣文化如何扎根?

轉開電視機,八點檔本土劇都是講台灣話,台灣還不夠本土化嗎?台灣文化還要怎樣扎根?文化經費補助是否過度集中、對文化發展又有怎樣影響?本集有話網講,邀請到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為您深入分析

 

台大政治系唸到被退學,周馥儀坦承自己過於輕忽課業,被退學後反而在博士班重新擁抱本來心中的第一志願、卻因為家人反對而無法如願就讀的歷史。事實上,周馥儀從高中時代開始,就擔任賴和基金會的學生志工,後來基金會面臨接棒,為了使命感,她毅然決然接下執行長的擔子。

周馥儀指出,賴和在文學上將台灣文學,從傳統漢文帶往白話文學,記錄日治時期台灣底層庶民生活,留下重要文化資產。在文學之外,賴和在文協運動中,也將包括俄國革命在內的當代思潮,透過演講以白話方式介紹給不識字的老百姓。戰後賴和因為反日進入忠烈祠,又因為左傾而被趕出忠烈祠,反映出來的是戒嚴時期政治干預文化、干預文學。

周馥儀說,文學應該面向社會,而不是關在書房裡自我取暖;而愛台灣也不該只是嘴巴講講,應該要更深入追問,我們要怎樣的台灣。傳承賴和精神,除了賴和基金會持續舉辦文學營、台灣史地競賽,讓高中生透過實際田野調查認識身處的土地,她個人也投入環保、農村以及各種文化保存運動。

在基金會的經營上,周馥儀坦言文化性NGO確實非常仰賴政府補助,但文化經費卻經常集中於放煙火式的、節慶式的活動,傾向錦上添花地補助大型的、知名的,容易快速看到成果的文化團體。周馥儀說,文化經費本來就是來自納稅人,文化補助不是「施捨」,政府應該思考整體的文化政策,妥善分配資源,將資源投注放煙火式的文化慶典,排擠中小型文化團體、排擠文化扎根,未來回頭看,恐怕只是一場空。

雖然講台灣話不等於本土化,但周馥儀認為母語是連結土地、連結歷史記憶的重要途徑,包括河洛話、客家話,以及各種原住民、新移民的母語教學,仍然非常重要。周馥儀說,教育刻意切割世界、中國和台灣,只會讓我們的世界觀流於支離破碎,教育應該回歸到如何培養現代台灣公民,從這個角度思考,包括漢文傳統下文言文的台灣文學作品,以及當代台灣文學,就應該被選入教科書。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周末會上班嗎?

5/7 不是應該來數位化?
還是要到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