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把國家找回來 搶救「崩世代」!
財團化.貧窮化.少子化 年輕世代快速崩解!

來賓:

崩世代作者 洪敬舒
崩世代作者 王兆慶
經濟評論者 馬 凱
青年人 王祥維




何謂崩世代?
現在的希臘=20年後的台灣?

















少子化,對下個世代將造成多大衝擊?

















埃及動亂、希臘、歐債、美債…全球崩世代?

















當產業大量外移,當工作只剩非典,崩世代不可能改變?
把國家找回來?台灣不能再放任自由經濟發展?

















債多不愁?舉債對下一代會有多大影響?

















工作貧窮!只會越來越嚴重?

















黯淡的下一代?
重振製造業,才是解決崩世代之道?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針對馬凱老師對全球化的觀點,其實是一個偏頗的單向角度,這也是自由經濟學者/菁英對全球化美化包裝的用詞之一。

另一個面向來看全球化,其實是一個工業國家的少數人運作的"全球勞工套利化"。能加入這個全球化跨國世界的機會,僅限於工業化國家的少數人,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極少數人。

事實上,企業在全球勞工套利,尋找的並不只是"能力與你我相仿,但薪資更具競爭力的勞工"。而是一個人治或極權政府,或法治或人權觀念薄弱的區域,在降低勞工成本的同時,他們更獲得了專制政權在土地,租稅,環境,勞工權利等更大的"讓利"!

全球化其實是資本家與獨裁政權的利益交換,被美化後的名詞。

一位企業顧問就曾如此指出:企球化所促成的一件事,就是把政府的權力轉交給全球的消費者。當全球市場取代了國家社群,國家公民就讓位給全球消費者了。

如社會學教授曼紐。卡斯特所言:菁英都是世界主義者,一則人則限於地區主義。

又如杭特與葉慈所言:不只是跨國企業,所有全球化組織所營運的世界奠基在「持續擴大的市場」,及對「競爭優勢」的需求,「效率」,「成本效益」,「獲利率」及「市場利基」。他們以迎合全世界消費者的說法來正常化自己的行為。

崩世代是個難解郤又已降臨的大問題,建議一本好書:「超極資本主義: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他的說法是唯有公民在同時是「消費者」又是「金融市場中的股東」的三重角色中重新拾回「公民」的社會責任,才有機會力抗嚴重傾斜且步入岐途的資本主義。

我們需要更多元而深入的資訊及重新思考,集思廣義,慎重而認真的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