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幽默戲謔的背後 馮光遠專訪
文化人參選!政見沒人理?只拿三萬票?連柯敗選關鍵?

來賓: 台北市長人候選人 馮光遠




有話好說專訪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
 
逐字稿全文


陳信聰:
觀眾朋友您好
歡迎收看今天有話好說的節目
我是陳信聰
今天我們再來關心
台北市長選舉的情形
有一個人很不一樣
到現在呢
很多人還不知道說
他在選台北市長
可是也有很多人
對他的參選是耿耿於懷
很多人說
幸好有這個人來參選
使得這一次的選舉
充滿美麗 豐富
有想像的一個可能性
可是也有很多人認為說
這個人參選
恐怕叫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歡迎收看今天有話好說的
市長你怎麼說
我們歡迎馮光遠先生

各位觀眾大家好 信聰你好

陳信聰:
我們現在在馮光遠的家
其實如果你看到的話
是一整排的書啊
一整排的黑膠唱片啊
滿山滿谷的書
還有像是他的一些創作的
一些作品
擺明了他是一個文化人
讀書人 搞藝術創作的人
那你幹嘛來選市長呢


馮光遠:
選市長是因為有一種
莫名其妙的使命感
就是看到台灣的現在的政治
為什麼都是蠢才在上面呢
蠢才太多
把台灣的政治搞成今天的局面
那我們這些讀過一點書的人
對於台灣有一點想像力的人
是不是可以出來呢
我們出來
那以後媒體的版面
是不是可以稍微少一點那些
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們多討論一些
對台灣比較有建設性的
一些內容呢
我覺得與其作為一個媒體人
把太多的時間
花在政治的批判上面
為什麼我們不取代那些
非常糟糕的政治人物
我們自己來主導一個城市呢

陳信聰:
不過你所說的蠢才
我不知道你在指誰
但是很顯然
我們現在
兩個比較有知名度的人
一個是醫學系的教授
所謂的葉克膜的權威
一個是說他是一個在企業
或者是有國際觀
或是一個青年才俊
他不是蠢才啊


馮光遠:
沒有 我講的蠢才是現在
是說坐在位置上面的這些人
把國政搞成這個樣子
把市政搞成這樣子的一些人
那當然有現在
就是說參選的人
其實裡面
我不管他是不是蠢才
可是讓我們稍微檢視一下
他們的政見吧
讓我們稍微檢視一下
他們整個參選的過程裡面
他們帶給台北市民
怎麼樣子的思考吧
你說有值得我們來討論的嗎
除了 你知道一些帳戶的東西
除了現在是竊聽的東西
那除了一些
比較是屬於天龍國的這種
喜劇演員的這些台詞的東西
我們看到些什麼東西呢
好像也沒有吧

陳信聰:
容我這樣講
可能比較不客氣不禮貌
剛剛一開始介紹您的時候
說有人批評您
這叫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如果純粹就民調
或是民間一般的看法是說
你要當選台北市長
恐怕比登陸火星還難
然後您的民調現在大概
比較好的是到3%
一般情形我們看到是2%
或是2%以下
你是來亂的嗎


馮光遠:
台北市已經亂成這個樣子了
還需要我來亂嗎
我覺得現在的很多的媒體
基本上都有
背後都有一些黑手
所以我從來不去管媒體的一些
操作面的東西
例如說媒體上面
很少有我的新聞
為什麼
因為其實很多媒體的老闆
他們心有所屬
他們早就認定說
我應該支持這個
我應該支持那個
所以就算他們媒體裡面的這些
真正很棒的一些中階的
中高階的
記者也好 編輯也好
他們都是做出很多很好的新聞
可是他們不會用
為什麼呢
因為老闆已經先入為主
那其實你講的民調
要知道台灣很多民調
是可以被收買的
是可以被操作的
所以我們什麼時候要去相信
這些民調
但也不可能買了所有的民調
操縱所有民調
可是當你今天
一開始的時候
你就是舖天蓋地的
用你們的一些民調
去主導一些事情的時候
其實很多人在後面
拿著所謂的
傳播學理論上面
Bandwagon(從眾)的這種理論嘛
就是這樣子了
那大家就基本上
就不太來管這個馮光遠
就變成說
這是一個惡化的東西
惡性循環的東西
所以你今天要談到
媒體的這個效應
我覺得在這次的市長選舉裡面
在這次全國的選舉裡面
我覺得媒體在選完之後
應該大家要來深切的檢討一下
在台灣民主的過程裡面
媒體到底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媒體是不是
如果要讓台灣變得一個更文明
更民主的一個國家
媒體是不是在自己的這個內省上面
大家是不是要多花一點時間
如果我們用成敗論英雄
或是用成敗定罪的話


陳信聰:
我想在這一次選舉
會有一個很特殊是
特別是兩位比較
被看到的候選人
他們其實是很拉鋸的
但是如果我們就以前的
一些資料來看的話
這一次如果要當選台北市長
他至少要70萬票
這個是在低投票率
大概六成五左右
陳水扁拿到
最高票是68.8
換句話說
柯文哲如果要贏的話
他至少要多拿到
2 3萬票以上
最少最少
馬英九拿到最高票是87萬多
郝龍斌呢 在上次選舉拿到將近
80萬的票 換句話說
連勝文如果要落選的話
他至少要掉了
20 30萬票以上
也就是最後最後
選舉的兩個人的勝負差距
可能就只是在2 3萬票左右
而你剛好
就可以拿到2 3萬票
如果依照民調的話
會不會到時候落選的一方
就會說 都是馮光遠害的


馮光遠:
今天任何的候選人
如果他本身不吸引人
本身犯錯
然後最後因而落選
我這個有提出最多政見的人
我這個最主張價值的人
難道要被歸罪嗎
這是什麼樣子的一個思維邏輯
讓這些人去這樣子思考呢
今天台灣
難道永遠就是一個藍一個綠
這樣對峙嗎
我們去思考事情的時候
能不能夠把它提升到
一個價值面呢
很多事情是沒有藍綠的喔
今天食用油的問題
有藍綠的問題嗎 沒有啊
藍綠吃到那些油
中毒就中毒
把身體搞壞就是搞壞了
沒有藍綠的問題


陳信聰:
OK 那你到目前為止
提出什麼新價值


馮光遠:
今天我們提出來
最好的一個價值
就是從我們的宜居
從我們居宅政策開始的
所有的價值
很簡單嘛  我們就主張
如果我當選市長的話
我們絕對要禁絕
所有跟建商
再來所謂搞聯開案
聯開案是過去這些年
台北市地價大漲
台北市出現這麼多
弊案的一個元凶
很多公有的地 市有的地
被低價賣給了建商
建商炒作土地
他們有沒有回饋給
這些市政府官員
大家心裡面明白
至少已經有市議員因為拿錢
已經被定罪了
所以我們今天有多少的
像這樣子聯開案
像這樣子大的BOT
我們必須絕對要禁止
其實我們認為台北市今天
我們的財政是非常健全
因為台北市的整個預算是最多的
我們只要能夠節流
你知道我們不要亂花錢
台北市絕對是有錢
來做很多事情

陳信聰:
所以你認為
美河市是絕對錯誤的
雙子星是絕對錯誤的

馮光遠:
我不只這樣覺得
我覺得現在正在就是說
有一些正在蠢蠢欲動的
很多的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基本上都跟所謂的土地炒作
都跟所謂的權貴有關係
這些事情如果
我們剛剛講到價值
這些事情如果不阻止的話
我們的價值就崩毀了
我們價值真的崩毀
為什麼台北市的這個房價
這麼高
因為熱錢大量的湧入
因為國家整個貨幣政策的錯誤
使得台北市有很多年輕人
有很多弱勢的族群
沒有辦法再負擔得起
在台北市居住

陳信聰:
所以如果你當選
雙子星就不蓋了


馮光遠:
基本上當然不可能了
你是說當選還是雙子星
我說雙子星這件事情
很多雙子星的東西
一定要拿出來重新檢討
包括像大巨蛋都要檢討
大巨蛋也要檢討
大巨蛋原先的整個
當他們標到那個案子的時候
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一個
棒球場的室內
就是有一個有dome 有屋頂的
這個室內棒球場的
一個案子而已
什麼時候已經周邊出現
這麼多的旅館的東西
什麼時候 因為裡面的規劃太擁擠
必須把所有的這些建物要往外面推
以至於說外面的那些道路
有沒有 就是那些
為什麼護樹運動會產生
就是因為 他們要把外面的那些樹
全部砍掉


陳信聰:
那社會住宅你怎麼蓋
你如果不跟建商維持一定的
不管是BOT或其他的形式
你怎麼蓋社會住宅


馮光遠:
社會住宅在台北市
到現在為止幾百戶
幾百戶裡面
其實它的成效 我們都應該去檢討
社會住宅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
這個萬靈丹
其實台北市的現在空屋
空屋7% 8%
我們現在空屋
789萬戶
我們怎麼樣子利用這些空屋
好好的把這些空屋的問題
解決掉  那這個東西
我們現在已經有這麼多空屋了
你還要再來建
這麼多的所謂社會住宅嗎
那更何況其實我們今天
對於所謂社會住宅的
這樣子的一個觀念
到底是就是一下子蓋很多呢
搞成像平壤像北韓這樣子
就是說一棟一棟一棟這樣子
就是非常沒有這種特色的
這些所謂的集合住宅
就是說在城市裡面
而且我們沒有那種土地
完全沒有這種土地
OK 所以你不會再蓋新的
那個建築物
新的建築物是可以考慮
可是我們要在一個
我們現在的基礎上面
先解決很多空屋的問題


陳信聰:
我看你的夯台北的網站
你談到要解決高房價的
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是讓台北市政府當包租公
我想代管代租
但是我想問的是說
台北市的一些房子
之所以租不出去
或許是因為價格太高
或許是它這個房子
本身有一些問題 有一些瑕疵
如果讓台北市來當包租公的話
第一個會不會反而
你想要壓低房價 壓低房租
反而助漲了房租
第二個你包租下來的
會不會都是一些有問題的
這還是租不出去啊



OK 其實代管代租的觀念
基本上是很多歐洲的
這個所謂社會主義政策的
這樣子的一些國家
一些城市他們採用的
市政府之所以
可以來擔任這個角色
因為市政府有預算
可以把這些房子
有些東西其實屋況很不好
不是很好
市政府比較有能力
去做屋子的這個修繕
可以提高
例如說裡面管線的整個的替換
例如說這個外表的拉皮
例如說 也只有市政府能夠
在某一些空屋的附近
把整個社區 同時讓它提升起來
所以當市政府今天
把這些房子修繕好之後
我們要知道
台北市很多空屋
可是很多的房東
不太願意租房子出去
因為他們很小心
他們怕有一些這些
這些所謂的他們的這個租戶
進來 不走了
不走了或者是說造成
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台北市有很多的
需要房子的這些房客
他們也不太敢
就是說不太信任房東

陳信聰:
因為他們不知道
房東什麼時候會趕他們走


馮光遠:
什麼時候會提高房租
所以就是說
如果市政府
扮演這樣子一個仲介的角色
其實雙方都比較信任市政府
但是你也忽略了
絕大部分的房東
之所以在房客這邊有一些顧忌
他怕的是被扣稅
如果你又讓政府
來代管代租的話
那不是把所有的資料都給政府
所以這個政策
基本上是很難實施的
沒有 其實很多的房子
他今天如果要來做投資用
今天為什麼台北市有很多空屋
其實有很多是投資性
失利的空屋
當你今天是投資性失利的空屋
對不起
我們根本就不要去碰這些房子
你知不知道
因為你們已經
就是說對於賺錢這件事情
你們已經想的就是說
斤斤計較到這種地步
所以你要買這個買那個
到處都買
你以為你賺錢了
其實你到最後
你投資失利 你賠錢
那是你家的事情
OK 談一談
所以我們比較不去碰
像這樣子的房東


陳信聰:
宜居是你這一個整個參政
很重要的一個核心概念


馮光遠:
核心概念


陳信聰:
那台北市哪裡不宜居了


馮光遠:
沒有 台北市
今天要談到宜居的
這個觀念的時候
我們必須要知道
台北市現在有太多的地方
第一個它的社區
是不是裡面都有一些
例如說有關於托嬰的
有關於像這樣子長照的
這些的社區的
這方面的設施是不是健全
那我們要去做檢討
我們要把這些社區
有關於這方面的
找真正的這些
這些設備檢討出來
讓每一個社區
其實不只是說我有房子住而已
其實我的整個生活的機能
必須要在這個社區裡面
其實都儘量能夠找得到
宜居的觀念甚至包括就是說
為什麼我們覺得宜居是核心
因為你要知道
連多元成家這樣子的觀念
都跟宜居有關係喔
為什麼呢
如果今天多元成家
是一個法定的一個
其實是他們的權利
那這個時候如果中央他不做
我們地方政府是不是可以在
例如說一些身分的這個
證件上面註記
說這兩位男士 這兩位女士
他們是一對
他們有 我們市政府承認
他們的這個所謂的這個
婚姻上面的關係
在這樣子的一個基礎上面
我們是不是可以讓這些人
跟其他的異性戀的夫妻一樣
得到某些租房上面的優惠呢
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對不對
所以這個時候
我們的宜居的政策
甚至包括例如說跟多元成家裡面的
一些居住的這些
這個條件好壞都有關係
這個東西 整個宜居的東西
絕對不只是說
這個社區好 那個社區壞
不是
好社區裡面
裡面是不是有 就是說
真正就是說照顧到
例如說長者 照顧到嬰兒
或者是說
我們這個社區裡面
是不是可以自主
成立很多像這樣子的
這樣子的這個 這些單位
然後自己來就是維持
像長照自己維持
像這個托嬰托育
而不是
你知道就是說其他地區
要長途跋涉
然後找人家過來
我們要儘量讓各個社區
發展出它自己的一個
生活的機能
這個是一個宜居的觀念
不只是就是說
每個人有房子住而已
其實要住得更舒適
住得更
就是說一個樂活的觀念


陳信聰:
你還是沒有很具體跟我們講
到底現在發生什麼問題了呢
為何台北市不宜居呢


馮光遠:
現在台北市整體的就是第一個
它房價太高嘛 OK
所以房價太高
很多人就必須被迫搬到
搬到比較郊外去


陳信聰:
桃園 新北市


馮光遠:
是啊
所以就是說
如果我們整理出台北的空屋
你知道
或者甚至是說
我們因為這個捷運的整個
越來越這個方便
你知道 我們是不是可以調節
例如說市政府員工的
上下班時間
光是調節上下班時間
它會影響到一般民間的
就是說整個的 工時的整個調
工作時間的調整
這樣子的調整
你是不是就能夠讓一些
住在比較偏遠地方的人
他其實更樂意就是說
搬到外面去
我們這邊有一個
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說
decentralize
台北市太擁擠了
大家都住在這個地方
我們是不是可以
就是說去中央化
把有一些單位 把有一些
你知道就是說
設施移到比較郊外的地方
包括例如說
台北幾個轉運站
轉運站為什麼都在市中心呢
在國外
你知道尤其是一些比較
比較有就是說
生活機能健全的這種城市
轉運站不可能在市中心
很多都在比較郊區
因為它有捷運可以聯絡嘛
就是說我們現在
一定要通盤檢討
我們整個城市的設施
然後我們來想
城市裡面是不是
一定大家都要
擠在這個地方來生活
我們是不是可以藉著
例如說去中央化
這樣子一個觀念
是不是藉著因為捷運的關係
然後藉著就是說
市政府其實可以主導一些
居住的條件
這樣子的關係
把整個生活的機能擴散到
也許更平均的擴散出去
這個也是一個宜居的觀念


陳信聰:
你每天騎腳踏車
這跟你當市長
會有任何的關聯性嗎


馮光遠:
只有一個人 一個市長
每天騎腳踏車
他才能夠真正的
用第一手的經驗
看到這個整個城市的變化
他才能夠知道這個城市
你知道 例如說
你不要看這個道路的問題
光是道路的問題
為什麼台北市現在
還不是一個
非常適宜騎腳踏車的一個城市
因為台北市的所謂的
所有的基礎建設
就是所謂的這個結構面的東西
還不是對腳踏車這麼友善
所以作為一個騎腳踏車的人
作為一個
騎腳踏車的市長參選人
我其實在過去10幾年
台北市12個區
我除了北投區沒有騎過之外
11個區全部都騎過
我其實從騎腳踏車的過程裡面
第一個我領略到台北市的美
就是所謂的巷弄之美
第二個
我其實可以看到台北市的
整個的興衰的東西
我作為一個騎腳踏車的騎士
我其實更可以看到就是說
那些高高在上的這些
市政主導者
他們永遠不可能看到這一面
因為他們永遠
就是坐在他們的大車子裡面
市政府 市政府
他們就算去外面巡視的話
他們永遠看不到這些細節
我覺得騎腳踏車的人
對於城市的思考
絕對會比坐在那個
你知道豪華轎車裡面的人
對這個城市的思考
要來得更細膩
哪裡不一樣
你光是你騎在這個路上面
光是看到這些店面
他們是
就是說這一陣子
為什麼這些店面
全部都搬到巷子裡面去了
你知道你坐車的時候
你不會注意這種事情
你光是看到 你知道
為什麼這個
整個這個騎腳踏車的道路
上上下下 永遠是會造成
騎腳踏車的這個傷害
你就知道 從來沒有人把心思
放在這些破碎的這些紅磚道上面
你知道 可是這些東西
常常就會導致一個人
因為紅磚道的問題摔跤受傷
你知道這些都是市民
每天在過的日子



陳信聰:
前一陣子你入獄了20
你在獄中寫了一封信
家書給你的女兒
其中談到
民主是一個很巨大的創作
我想問的是說
不管是你這一次的參選
或者是未來
或者是整個台灣的民主
你到底要創作什麼
你創作之後的那個作品
會是什麼


馮光遠:
其實這個創作是一個大的作品
我特別跟女兒講到
這個創作的創作者
動輒上百萬人
他們都在創作
這些人創作 從各方面
有些人創作
典章制度上面的東西
有些人從理念上面
那你呢 你要創作什麼
我覺得我其實是一個
我永遠把自己當作一個
所謂的倡議者
倡議者的意思是說
我其實永遠可以想到很多比較
比其他的作政治的人
想得更早 想得更遠的東西
你知道 我的創作就是
我始終可以提出很多新的概念
例如說
如果我今天是市長
我保證我一個月
大概有一半的時間
是騎腳踏車上班
當我騎腳踏車上班的時候
其實是可以帶動很多人
開始騎腳踏車上班
當很多人開始騎腳踏車
上班的時候
其實可以帶動所有的道路的
大家可以開始重視
這個整個道路的安全
可以開始重視整個
怎麼去解決
腳踏車 行人 機車
汽車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
你知道
如果大家開始
騎腳踏車上班的話
更多的問題馬上就可以
都可以思考到
例如說騎樓的問題
騎樓我們要怎麼去利用
因為騎樓現在不能夠騎腳踏車
可是騎樓上上下下還是不平
你知道
例如說腳踏車跟機車之間的
這種緊張關係
我們是不是要鼓勵機車呢
還是就是說其實大家應該
慢慢用腳踏車來取代機車
因為現在以捷運的方便
其實我們把從家裡到捷運
之間這一段路用腳踏車解決
遠比就是說
從家裡騎機車直接去上班
所以我覺得有太多的問題
可以因為騎腳踏車而就是說
大家開始去思考
如果主其事者
某一些的
某一些地方他永遠不去涉入
他永遠不會去思考
這種事情的話
我覺得這個下面的人
不見得會主動的去想這件事情
所以我說
我一直是一個所謂的倡議者
20幾年前
我跟李安寫囍宴的時候
倡的是什麼議呢
倡的議就是同志平權的東西
同志基本上是一個基因的問題
不是道德的問題
所以大家不要再把同志汙名化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倡什麼議呢
一三三
就是說憲法這個實踐聯盟
做這件事情
其實是希望大家開始
就是說除了選舉之外
思考罷免的事情
思考創制複決的事情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
一個民主的一個架構理論


陳信聰:
我記得你在要參選那時候
我曾經問過你
到底為什麼要參選
你跟我談到說
你想要在這一次選舉中
讓議題可以浮上檯面
讓大家可以好好認真的
來去討論一些事情
可是現在只剩下20幾天
很顯然你想談的
沒有人要跟你一起談
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媒體上
或是在市政討論上
你都已經相當程度被邊緣化
如果是這樣的話
參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馮光遠:
沒有啊
其實你看我這次參選
光是我
我就是希望年輕人出來
出來參與政治這件事情
其實很多人響應
其實很多人
就是說開始從參選里長開始
我其實這兩天我去高雄
我幫幾位
20幾位年輕人助選
因為他們都參選
他們那個地區的市議員
他們全部都是學運
和太陽花世代的一些年輕人
我覺得這個就已經
就是說對我來講
我要做的一些事情
就一步一步做出來
我們今天不可能一下子
就是說達到我們所要設定的
所有的目標
可是如果我們今天
不做這個第一步
不走這個第一步
沒有人會走
因為我們這批人永遠
我們不是那麼功利
我們今天我們標舉價值
你知道
那你們在那邊談顏色
你們去談 沒有關係
可是如果
現在是2014
我們連這個事情
都不能夠再開始的話
我真的很擔心2016
當這個立法委員開始選舉
總統開始選舉的時候
大家還是每天炒作八卦的東西
不談真正價值面的東西
我覺得台灣的民主
就是說那個整個的崩解的過程
這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
談到價值的部分
當然你在30年前
寫囍宴的時候
其實很早就在提倡
同志平權這個概念


陳信聰:
可是你這12年來
一直在談所謂的我們的
總統的特殊性關係
這個對於很多人在提倡
同志平權
是對你很不諒解
那個意思就是說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性傾向
有所謂的隱私的權利
對於自己的一些個人隱私
他有不被強迫曝光的權利
可是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
而且是公開的要求我們的總統
必須公布他的性傾向
這對於許許多多的同志而言
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情


馮光遠:
我從來沒有要求任何同志
就是說公開出櫃
我所有的這方面的
這個同志平權的東西
絕對都沒有牽扯到隱私
可是我必須要講馬英九
馬英九是一個已婚的總統
他所有的特殊性關係
其實只有八個字
以權謀私 以私害公
他其實牽扯到的是權力的關係
任何總統 大家要知道
沒有隱私的啦
尤其是一個已婚的總統
他哪裡有隱私
他的健康有隱私嗎
他的財產有隱私嗎
他的感情有隱私嗎
沒有隱私
為什麼
因為總統他肩負到
整個國家的這樣
這麼多的這個決策
如果今天
尤其是一個已婚的總統
如果他是同志 想想看
他會被多少人勒索
甚至敵國
所以任何一個國家的元首
你知道
他因為他的身分太敏感了
除非你根本就不要來玩政治
沒有人去理你
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已婚的總統
對不起 沒有隱私
因為你今天做的很多事情
我之所以批評是因為
你的那個最要好的朋友
從來沒有任何
就是說就是相關的歷練
掌管了國家這麼多的事情
把手伸進國家
這麼多的大事裡面
這個東西合理嗎


陳信聰:
但是如果依照你的邏輯的話
總統必須這樣被要求
副總統也應該 市長也應該
市議員應該 校長也應該
任何主管都應該啊


馮光遠:
沒有 NO 總統特別
我覺得尤其是已婚的總統
為什麼
任何人只要沒有結婚
沒有人有權力去談他的隱私
這是為什麼我這兩天
特別挺九把刀
九把刀他有沒有結婚
他沒有結婚嘛
所以他沒有任何
就是說這方面的所謂的
道德的這些問題對不對
可是一個已婚的總統
已婚 在台灣
通姦還沒有除罪化喔
如果這種事情哪天被掀出來
是犯罪的對不對
所以我們今天談的東西
不要用這樣子的一個理論
去套到所有的同志頭上
沒有
你知道 任何同志
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心
對不起 看清楚我的主張
以權謀私 以私害公
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
尤其你知道
就是說跟你這麼親密的那個人
他擔任的是國安會秘書長
他以前擔任的
甚至擔任到駐美代表
這麼重要的一個工作
整個國家的精英裡面
尤其是外交圈的精英裡面
他們要的一些工作
駐美代表絕對是一個指標
憑什麼又是你在做
你做出什麼成績嗎 沒有
憑什麼 告訴我們
國安會秘書長一回來
把整個國家搞得亂七八糟
張顯耀的事情 一堆事情
完全逾越體制
去做一大堆的事情
更不要講你以前
你以前在這個整個的
這個國家的體制裡面
你連一個官位都沒有
你可以管這麼多的事情
合理嗎
我們對馬英九的這種
提出來的質疑合理嗎


陳信聰:
但是你如果要批評這件事
你又何必非得扯到同志呢


馮光遠:
NO
我跟你講有些事情是顯性的
例如說異性戀這個事情
如果今天一個異性戀
已婚的總統
跟男性的總統
跟一個異性戀的他的幕僚女性
每天在這個總統府裡面
搞到1011點都不回家
這個東西人家一看就看出來了
可是同志的東西
當他是同性的時候
有些東西是隱性的
有些東西是沒有辦法去講的
可是他裡面牽扯到的
有關於國安的東西
卻是這個就擺在那邊的
所以這個是
就是說同志問題
其實裡面牽扯到的問題太多了
所以我們如果非常簡單的
就把他說
OK 你因為這樣子講
你傷到某些人的感情
對不起
我沒有要求任何人出櫃
我要求的是一個已婚的總統
我們質疑你 如此而已
你如果不是 開記者會嘛


陳信聰:
我之所以問同志這個議題
是我想請教您
您的這一次參選
究竟讓台北市不管當選與否
究竟讓台北市或整個台灣
進步了嗎
如果是的話是哪裡進步了


馮光遠:
光是來談議題
光是你看
我們丟出這麼多的議題
光是例如說
多元成家的議題
光是有關於宜居的問題
光是例如說我們主張
這個警察跟消防人員
組工會的這些議題
我們丟出一個一個一個的議題
談不談是你們的事情
可是作為一個參選人
我們必須再樹立
另外一種標竿
就是說當你要出來
你知道你競逐的是一個
市長的位置的時候
對不起 不要每天談八卦啦
八卦跟市政沒有關係
八卦 可是很可悲的是
八卦引來很多的討論
八卦引來了很多的版面
八卦讓這些人的名
就是說名字
一直在一般人的腦海裡面打轉
你知道
那我們這些談議題的
基本上就是像你講的邊緣化
可是要不要這樣做
還是要這樣子做
因為我們標舉的是價值
因為標舉價值
我們沒有辦法
我們這些現實的
馬上看得到的這種利益
如果我們拿不到我們認了
可是如果說沒有人
就是說因為這樣子
沒有人出來標舉價值的話
台灣的民主
我覺得那更是往
就是說走下坡路
最後結果會不會只是像
唐吉訶德對著風車講
最後沒有任何改變呢
甚至連累積都沒有呢
我覺得不會
我覺得因為318的學運
我覺得因為網路世代的興起
這些事情是會發酵的
我覺得318其實讓台灣
尤其是年輕人終於感覺到
就是說整個台灣是他們的台灣
而且他們可以從網路裡面看到
台灣是他們的台灣
所以我覺得這些事情
我們一直去做
從網路裡面發酵
我覺得到最後
其實不會徒勞無功
最後你認為誰會當選
我覺得其實到最後是一些
還是在講顏色 你知道
然後也沒什麼政見
我本來期待你會回答我說
最後一定是你當選 沒有
基本上
我們對於整個現實面的東西
其實我們一直認為
我們要做的
就是把價值拚出來
你知道我們真的要去做一些
所謂當選不當選這種事情的話
其實也許我的臉皮要更厚
你知道 就是說在募款上面
你知道
也許我們要炒作更多的
就是說沒有營養的東西
可是這東西
不是我們會做的事情
我們陣營不會做這種事情
所以今天我相信 你知道
其實在台灣
尤其是這一次在台北市
你知道 炒作成這個樣子
到最後其實大家會發現
那個民調
永遠是越沒營養的東西
民調越高
這個是台北市民的悲哀



陳信聰:
非常謝謝
馮光遠接受我們的訪問
我們再來看下一階段
有話好說的節目


5 則留言:

愛呆丸 提到...

1. 參選就是一種勝利一種價值,如果真的為了勝選才參選,台灣永遠只有兩個人可以出來選。其他人做的只是一種無意義的行為,李敖也選過總統,他會當選嗎?他做的也沒有任何意義?
2. 公視如果只辦兩個人的辯論,我不得不說公視也陷入功利的迷思,公視給我的格調也會大大降低,希望主持人或有畫好說單位可以轉述我的這點意見給公視。
作為全民媒體,如果要辦台北市長辯論或政見發表,應該邀請所有參選人,如果有人不想來參加或不克參加,是他自己放棄權利。如此公視也不會招來任何非議,對公視來說也最省事不過,公視有無考慮過這個選項。在今天訪問馮光,其實我也對其他候選人有很大的興趣。公視不以收視率、廣告掛帥,更應不以勝選來考量辯論。

3.不同意蠢才說,這些人絕對不是蠢才,只是包袱太多或關係太多...,綿密的政商關係、其他關係也是問題所在。

4.最後就我自己的觀察,今天如果綠營推出自己候選人,我要說柯的下場不過如馮光遠(並無鄙視之意),柯所謂的打破藍綠的理念不過被藍綠所淹沒而已。

其實台灣環境,第一跟第二有默契的聯合攏斷,讓第三以後的上不了檯面,我以前也有留言在貴站媒體上,立委的政黨票應該跟候選人是拖勾的,呈現比較均勻分配的,但是大黨不想讓民眾了解太多,至今很多人仍不清楚政黨票在投什麼以及分配原則,限制小黨出現的空間,以致於政黨票被國民兩黨所把持是匪夷所思。

就算今天柯贏了,個人以為那是民進黨的妥協,天時地利人和的一種結果,一點也不代表中間路線的成功,這值得採取中間路線的公民團體或是政黨團提深思未來立委選舉的策略,不然只是重演被藍綠夾殺的結果,打破藍綠,言之過早。

5. 最後對於主持人提出建議。訪問提到你是一個文化人,幹嘛來選市長?我覺得訪談提出這樣的質疑是很正常,但是卻不免可能帶有一個職場的歧視,今天其就算一個計程車司機也可以出來選台北市長,任何關心想做事的人都可以出來選市長。假設今天如果有一個30-35歲的年輕人出來選台北市長,那麼照現有的社會價值觀,這樣的想法會造成大多數人都認為又多一個人出來亂的..你經歷這麼少,你也幫幫忙,但我們法律為何不規定50歲,規定30歲就可以出來選...

他或許不會勝選,但也許他有一個比另外兩個人有著更偉大的情操或夢想,只是他不懂去結合一些在地的團體或勢力,我想這才是符合公視報導的一個精神,他的夢想也許感動了其他人,創造出更多的人希望這個城市更美好。

愛呆丸 提到...

而且如果公視邀請所有參選人來參加政見發表,我就不相信會有人因為一些特殊理由,不想來參加,這問題不就自動化解了...,多元表述也符合全民的最大利益,希望公視全力促成這樣的一場政見發表。

愛呆丸 提到...

如有重複,請刪除重複留言~謝謝。

1. 參選就是一種勝利一種價值,如果真的為了勝選才參選,台灣永遠只有兩個人可以出來選。其他人做的只是一種無意義的行為,李敖也選過總統,他會當選嗎?他做的也沒有任何意義?
2. 公視如果只辦兩個人的辯論,我不得不說公視也陷入功利的迷思,公視給我的格調也會大大降低,希望主持人或有畫好說單位可以轉述我的這點意見給公視。
作為全民媒體,如果要辦台北市長辯論或政見發表,應該邀請所有參選人,如果有人不想來參加或不克參加,是他自己放棄權利。如此公視也不會招來任何非議,對公視來說也最省事不過,公視有無考慮過這個選項。在今天訪問馮光,其實我也對其他候選人有很大的興趣。公視不以收視率、廣告掛帥,更應不以勝選來考量辯論。

3.不同意蠢才說,這些人絕對不是蠢才,只是包袱太多或關係太多...,綿密的政商關係、其他關係也是問題所在。

4.最後就我自己的觀察,今天如果綠營推出自己候選人,我要說柯的下場不過如馮光遠(並無鄙視之意),柯所謂的打破藍綠的理念不過被藍綠所淹沒而已。

其實台灣環境,第一跟第二有默契的聯合攏斷,讓第三以後的上不了檯面,我以前也有留言在貴站媒體上,立委的政黨票應該跟候選人是拖勾的,呈現比較均勻分配的,但是大黨不想讓民眾了解太多,至今很多人仍不清楚政黨票在投什麼以及分配原則,限制小黨出現的空間,以致於政黨票被國民兩黨所把持是匪夷所思。

就算今天柯贏了,個人以為那是民進黨的妥協,天時地利人和的一種結果,一點也不代表中間路線的成功,這值得採取中間路線的公民團體或是政黨團提深思未來立委選舉的策略,不然只是重演被藍綠夾殺的結果,打破藍綠,言之過早。

5. 最後對於主持人提出建議。訪問提到你是一個文化人,幹嘛來選市長?我覺得訪談提出這樣的質疑是很正常,但是卻不免可能帶有一個職場的歧視,今天其就算一個計程車司機也可以出來選台北市長,任何關心想做事的人都可以出來選市長。假設今天如果有一個30-35歲的年輕人出來選台北市長,那麼照現有的社會價值觀,這樣的想法會造成大多數人都認為又多一個人出來亂的..你經歷這麼少,你也幫幫忙,但我們法律為何不規定50歲,規定30歲就可以出來選...

他或許不會勝選,但也許他有一個比另外兩個人有著更偉大的情操或夢想,只是他不懂去結合一些在地的團體或勢力,我想這才是符合公視報導的一個精神,他的夢想也許感動了其他人,創造出更多的人希望這個城市更美好。

愛呆丸 提到...

沒有人提出,我在提出。同意從眾理論,今天不得不說民進黨也是藍綠對立的即得利益者,資訊對等下,其實其他候選人如果密集曝光,說不定可以分刮五趴選票,但是今天這樣可能只能分刮一趴,也許對結果不影響。如果我是第二,除了對付第一,其他我也希望封殺。同樣情況也可用在立委的政黨票,所以這是相當恐怖的一件事,小黨為何沒有選票 不是因為人才 不是因為政見不好,而是從眾理論加上媒體資源。連上台機會都沒有。馮就是例子,要謝謝公視給他機會。

今天柯所提出的打破藍綠是建立在綠的自動棄權,所以是諷刺的,假的。當然難道你有更好的做法嗎? 沒有,柯是極為聰明的,務實的。如果在取得政權之後,柯能否一刀劃開藍綠,如他所講,才是真正見真章的時候。

匿名 提到...

這次就不敢隨便亂問了
功課作真多

還是因為他有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