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連三季負成長,台灣正式步入衰退?老百姓該如何渡難關!


來賓:

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資深媒體人 李有德

資深財經記者 盧燕俐




馬總統為經濟衰退向全民道歉

台灣經濟正面臨什麼樣的危機?馬總統呼籲全民要「共赴國難」,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對於昨天主計處所公佈的經濟成長率數字,我們該如何解讀?所謂的負成長到底代表了什麼?難道現在還沒到真正的谷底嗎?




現在是台股危機入市的時機嗎?緊急避難,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連動關係為何?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各類基金都虧損!究竟是該攤平、停扣,還是乾脆贖回?投資人在這種情勢之下設定停損點的最高指導原則為何?




景氣兩樣情

台灣房市前景如何?許多媒體都報導現在是撿便宜的好時機,這樣的說法合理嗎?而房價是否已經真正落底?為您剖析不動產投資、自住與買賣的指導原則。此外,經濟不景氣,建商倒閉,仲介也跑路;檢視常見的購屋爭議及應注意事項。




面對景氣衰敗已成為既成事實,一般民眾該如何調整消費習慣及生活方式,好適應惡劣的大環境?此外,在關廠裁員頻傳的此刻,在職訓練的重要性再度浮現:投資什麼都可能賠,能否趁著景氣度小月的時刻,好好培養自己的第二甚至第三專長?景氣循環,下一波前景所需要的會是什麼人才?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明年經濟保二?萬事莫如救市急,政府再出手四年五千億!


來賓:

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主任 鍾經樊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梁啟源

主計處最新經濟成長率數字

行政院主計處今日公佈了台灣今年與明年(預測)的最新GDP成長數字。這些數值代表了什麼意義?國外經濟機構如惠譽認為台灣明年的GDP為負0.7%,經濟學人則評估為1.3%。政府機關所公佈的數字,為何往往與國內外研究機構有如此大的落差?



消費券政策底定

政府以829億台幣大手筆祭出消費券政策,是否真能如政府的預期,能夠發揮刺激消費效果,貢獻出0.64%的GDP成長?而消費券的發放若要達到最大成效,關鍵是什麼?



新經濟振興措施

另外,行政院更提出四年4829億來振興產業,是否真能挹注GDP成長1.64%?自新政府上任以來,已經有過擴大內需、愛台12建設、9000億紓困、調降利率…等各式各樣的振興經濟政策與措施,為何今天還要再追加將近5000億元的特別預算來救經濟?



補助舊車換新,汽車業紓困

台灣的汽車業迫切需要援助嗎?汽車產業在台灣整體產業結構上,佔有何種地位?就在不久前,美國府會還為了要不要出手援救汽車業鬧的不可開交,正反意見並陳。美國紓困政策現在面臨的道德危機,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汽車產業是美國的民族產業,具有經濟與國族層級的多重象徵意義;但在台灣,汽車產業的重要性,能和美國的情況相比嗎?何況,先前政府已經規劃了各種針對規模不同企業的紓困方案,現在還有必要對某些特定產業救急嗎?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消費券人人有獎!刺激景氣,829億消費券來得正是時候?


來賓:

財經記者 盧燕俐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財經雜誌社社長 林奇芬

視訊連線:

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 江鳳英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黃榮墩

花蓮縣前農業發展處長 杜麗華



舉債發放消費券,使用仍有限制

行政院大手筆對全民發放消費券,受惠最大的是誰?各行各業的狀況,有何差別?消費券的發行面額已確定是:500元六張,搭配200元三張,這樣的安排有何意義?面額要大還是要小比較好?



目前對消費券使用的限制,有道理嗎?營業稅能不能拿回來?雖然經建會表示消費券折現金,是觸法行為,然而經建會並沒有具體說明到底觸犯了什麼法律。究竟消費券折現有沒有犯法?

究竟,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的攤販,或者沒開發票的計程車,需不需要收消費券?可以收嗎?真正的鈔票都有人仿冒,可以預見消費券也將成為仿冒集團的目標。防止偽券流通,有什麼具體做法?另外,假藉消費券名義的詐騙手段也可能出現,該如何有效防止?

現在的財政狀態,能夠負荷這種重大政策嗎?從結果來看,消費券的發放無異於舉債花錢;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曾說:「非常時代要有非常手段」,按照台灣目前的狀況看,這種說法成立嗎?究竟消費券是債留子孫的政策,還是發羊毛給羊?老百姓對此到底該高興還是難過?



消費券商機,業者動腦筋

為了搶搭消費券商機的順風車,業者花招百出。究竟各大產業如何面對消費券帶來的額外購買力?降價、促銷才是硬道理!消費券雖是全民雨露均霑的大紅包,但它的使用卻不如發放條件來得寬鬆;經濟效益的受惠基礎該如何擴大?消費券對農業與其他各種產業,也能有所幫助嗎?




消費券也能夠透過捐贈社福機構來抵稅,有道理嗎?怎麼花消費券,才能到物超所值的效果?還是八折變現較實在?究竟民眾該如何看待這份天上掉下來,但是其實屬於自己的禮物?

社福捐助管道
聯合勸募 (02)8780-0556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8):省思經濟政策,消費券與紓困,能否挽救經濟衰退?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

醒吾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講座教授 周添城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劉揆記者會定調消費券政策

行政院發放消費券的決定,伴隨著可預見的龐雜行政過程,與各種實施細節,然而發放消費券的原始目的,在於及時刺激消費,活絡市場並挽救經濟;政府現行的採購法中,有關公開招標之時程規定,是否能滿足這種急於星火的需要?



消費券救經濟的效果,經得起檢驗嗎?民眾拿到消費券,是會將多出的金額儲蓄起來,或是額外消費?而消費券的使用期限達到明年底,有沒有緩不濟急的問題?照現行消費券規劃政策的方向來看,是否需要搭配其他政策?




經濟學人下修對台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學人對於台灣明年度GDP的預測為1.3%。而經濟學人對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之經濟成長預測值又是如何?惠譽與經濟學人等單位,透過那些評估標準與預測,而訂出了這些數字?

消費券可能的發放過程為何?從概念提出、通過國會審議與實施上的行政過程,到最後的實際執行,國民從得知有消費券政策的存在,到實際取得消費券並花用,需要花多少時間?

在消費券這個救急救窮的方案被提出以前,政府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風暴,曾經提出了各項政策,例如:愛台12項建設、擴大內需、9千億企業紓困方案等。這些政策是否已經得到落實,或確實到位?




華府觀測站:紓困的公平性

美國汽車業的慘況是如何造成,且影響哪些產業?美國政府斥資3656億美元,入股美國21家銀行,這是美國七千億救市方案的第二輪行動,這個方案預估會有多少成效?面對金融危機,美國政府為何採取退稅措施,而非擴大發放消費券或食物券?

輿論認為稅金不該為投機企業買單,歐巴馬如何在救企業與社會公平之間取得平衡?台灣也逐步走向鉅額紓困、降息之路,美國經驗有何可供台灣參考之處?美台兩國在應對經濟危機與企業紓困措施上的做法、標準,有何異同?



兩兆雙星,光環不再

長久以來已經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極重要一環的DRAM產業,面對需求不如預期與過度擴張產能的苦果,發生嚴重虧損,甚至可能倒閉。由於DRAM是PC產業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若是台灣的DRAM產業垮台,不但造成大量失業、銀行損失,更可能牽動往後台灣科技產業的全球佈局。



然而也有論者指出,DRAM廠的困境是咎由自取,應該放手交由市場機制決定,趁機改造DRAM產業體質,甚至透過自然淘汰使市場恢復健全,究竟哪種考慮才有道理?而政府應不應該出手拯救這些DRAM大廠?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面對企業,政府是否應該以紓困為最高原則,或是透過各種紓困措施,逐步改善企業體質,避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局再度重演?以美國為例,國會所通過的紓困法案,有高度的選擇性,甚至對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的公司主管訂有限制條款;台灣的狀況又如何呢?行政院對企業的紓困,有沒有上限?



在國內外各個財經機構,不斷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數字之際,政府希望全力保持明年GDP能夠成長至少2%以上。這個目標是低還是高?當初備受期待的兩兆雙星產業當中,DRAM與面板業都已面臨劇烈的衰退衝擊,我們能夠期待下一波的明星產業嗎?保住基本經濟成長率的方法,是擴大內需、公共投資,還是企業紓困?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史無前例:消費券救經濟!政府舉債讓你花錢,對景氣真有幫助?


Call-In主題:社會救助?刺激消費?你支持消費券排富嗎?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詹惠珠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向愷

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政府要發消費券?排富問題!

發行消費券的原始目的,是要刺激消費,加強資金流動性。這樣的應急措施,對於現階段經濟問題,有什麼好處?光靠消費券,就能挽救經濟問題嗎?而消費券的發行,對哪類產業會有明顯的幫助?有任何有效評估實際效益的方法嗎?




美國以發放食物券為社會救濟的基礎制度,已經行之有年;而日本在幾年前為了刺激消費,重振地方經濟,也針對兒童、老人發行了地域振興券。這兩種作法,成效如何、差異何在?台灣目前考慮發行的消費券,和美日兩國的做法有何異同?



消費券政策,已經箭在弦上,但是政府在實施這樣的重大政策前,是否需要更精確地釐清目的:究竟台灣版消費券,是一種社會救助措施,還是刺激消費的方案?

排富條款的存在,有無可能讓這個政策的效果打折扣?若是消費券所產生的消費效果大量集中在食品等基本物資,那麼對於百貨、服飾、電子等不同產業是否會產生排擠問題;此外,目前討論中的排富條款,其標準為家庭年收入120萬。這樣的標準,對一般中產階級或雙薪家庭公平嗎?是否可能產生既拿不到消費券,又得負擔政府財政支出的社會階層問題?



消費券政策的預期效益,究竟如何?政府對此有清楚的闡釋或論述嗎?而現在規劃中的消費券發放方式,會不會是近貧補助的又一次重蹈覆轍;真正需要補助的人因為達不到稅捐門檻,沒有報稅資料所以得不到補助,但有錢人因具備節稅技巧,反而能在節稅之餘取得補助?



此外,消費券政策該如何防堵變現、偽造等弊端?而在眾多刺激經濟政策選項中,退稅、消費券與儲值卡等不同做法,何者對社會大眾最有幫助?


消費券發放,千頭萬緒

就振興本國經濟的目的而言,需要規定消費券只限換購台灣製造產品嗎?消費券規劃中,需至開立發票店家購買,有無可能產生藉由假消費、真兌現,出現買發票的弊端?

而發票換購政策,對鄉鎮地方或山區民眾,是否太過不切實際?這樣的政策規劃,有可能排擠到不需開立發票的傳統行業或零售者嗎?由國家全額出資的消費券政策,目前的政府財政有能力負擔嗎?如果以舉債方式實施,會不會造成下一代的財政負擔?我們將與您一起探討新政府上台以來,各項社會救濟與經濟政策的支出情形。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金融海嘯後遺症:捐款銳減、政府欠錢,社福團體快倒了!


來賓:

台灣社福總盟秘書長 王榮璋

財經記者 盧燕俐

前北市社會局長 薛承泰

電話連線:沐恩之家執行長 顏炎輝

視訊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黃奎博




許多社福團體都反應政府對應付補助款項或勞務報酬,有所拖欠。政府為何在這樣困難的時間點上,對經營困難的社福團體落井下石?社福團體都活不下去了還不給人家錢?是否國家財政上出了某些問題,導致政府無法如期付款?另一方面,開辦已久的公益彩券盈餘,按當初規定,應用於社會福利之廣泛補助,為何有社福團體根本沒拿到錢的說法?



政府既然已經一口氣提出9000億企業紓困方案,是否也到了該為社福團體做些事情的時候?在這波社福團體經營困難風潮中,政府是無辜的箭靶嗎?原本應該用於補助社會福利的公益彩券盈餘,又掌握在誰的手上?




隨著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大小規模不同的社福團體間,是否也產生了M型化問題?這樣的狀況是突然發生的嗎?政府面對這樣困難的局勢,是否有任何具體建議或作法,例如:官員帶頭捐薪水、大量認購社福產品、發放社福券讓民眾有直接捐款管道,還是讓企業藉由公益捐款節稅?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大膽舉債救經濟:九千億紓困!政院天價救企業?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中小企業主 馮怡平

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 周行一

政院釋利多,金融風暴如何渡過?

行政院今日大手筆通過九千億元規模的紓困方案,錢從哪裡來?這筆巨額預算會如何被運用?對象與補助標準是什麼?它能達成多少效果?祭出如此猛藥,台灣目前的財政狀況,是否能夠承受?



台灣產業目前主要的危機是什麼?學界認為整體產業結構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批評行政部門頭痛醫頭,並沒有整體的評估及應變。這種說法和批評能夠成立嗎?未來的經濟環境會更加嚴峻,還是有好轉的可能?我們該如何看待台灣經濟後勢?


產業大裁員

令人怵目驚心的歇業、關廠家數,代表了什麼意義?央行降息、政府紓困,提高了資金流動性,是否對台灣產業也有同等的幫助?身為基層勞動者,該如何察覺所屬的公司工廠有倒閉的跡象?勞委會提出的九大指標有用嗎?




台灣中小企業現在普遍遭遇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救了一時,還能救多久?我們將為您分析中小企業目前向銀行融資的情形,以及各種提振消費力政策。在不景氣風暴下,產業界對政府有何要求?產業又該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