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內容推薦

顯示具有 國富論專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富論專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4) / 綠能周系列(2):從白鯨記、洛克斐勒到綠巨人──下一波的能源革命準備好了嗎?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7



來賓: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教授

資深財經記者 盧燕俐

台南大學能源所所長 黃鎮江

台灣纖維酒精業務經理 賴正庸

從白鯨到綠金

從漁民為了提煉鯨油、鯨臘,辛苦捕捉抹香鯨的十七世紀,到燃燒煤炭,由蒸汽機建構的工業革命年代,直到石油被以全世界規模開採使用的這一百多年來,世界有了什麼改變?



為了滿足人類照明的需求,原本悠游大海的抹香鯨幾乎滅絕。究竟鯨油對當時的人類文明有何重要性?而當捕鯨船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地捕捉到抹香鯨的時候,當時的人類在能源上正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去年國際油價一度暴漲,提醒了我們基礎能源存在的重要性。然而,以石油為主的石化燃料,真的有可能即將在未來數十年內耗盡?我們是否正重蹈過度捕撈抹香鯨的前人覆轍?石油如果沒了,全球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回顧現代經濟系統的成立與發展歷程,石油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能源即將改變產業

石油真的會有耗竭的一天嗎?這是鐵一般的事實,還是環保人士的杞人憂天之詞?現在世界各國積極發展中的各種替代能源,真能完全治癒人類社會對石油長久的成癮症狀?另一方面,當石油價格已經走向低落時,發展下一波的能源還有這麼迫切的必要性嗎?



目前,以全面取代石油為目標的替代能源研發情形,究竟如何?為您介紹目前正在積極發展的主要替代能源。



另外,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真的走到完全耗竭的那一步,就意味著產業與經濟的浩劫嗎?有哪些產業可能會隨著石油枯竭而快速消失崩解?



一向以高科技為標榜的大廠鴻海,近來也決定投入能源產業,他們看到了什麼趨勢?而面對能源供應充滿不確定的未來,台灣做好準備了嗎?我們能夠對政府的能源政策,抱持著期待嗎?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3):急單效應象徵景氣復甦?是久旱甘霖,還是杯水車薪?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盧燕俐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邱俊榮教授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教授

資深高科技記者 詹惠珠



急單效應怎麼看?

金融風暴未見緩和,全球股市持續破底,為何唯獨台股在這一波下跌潮中能夠抗跌?這是急單效應發揮了作用嗎?科學園區的急單,都是透過中國家電下鄉措施而來的嗎?這些訂單可以持續多久?對於飽受無薪休假所苦的園區勞動者及企業主,以及台灣總體經濟來說,是救命仙丹還是杯水車薪?

如何看待台灣1、2月份的進出口情形?是跌幅終於落底減緩,進入開始回溫的階段?還是歷史新低谷底深不可測?



整體來看台灣經濟,這一波衰退真的落底了嗎?科技業大企業主郭台銘、張忠謀等人對於景氣預期的說法一月數變,為什麼?究竟落底訊號是什麼?

中國家電下鄉,跟台灣到底有什麼關係?哪些產業可能得以受惠?台灣真能搶到大餅?


美中台經濟市場

先前已接受美國政府紓困的AIG再爆出巨額虧損,美股已經跌到20年來最低點,可以期望金融風暴的停止嗎?還會不會有第二次金融海嘯?



全球景氣復甦只能靠中國了嗎?中國經濟前景分析:保八意義是什麼?保不了八,中國跟世界會發生什麼事?外需停滯?

美國的經濟狀況,顯然短期內已無法好轉,對台灣來說,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更快速、更大規模地轉向中國嗎?面對中國在經濟上的挹注,台灣該如何以對?政府又該如何協助廠商面對?

美國經濟前所未有的衰退,導致台灣長年來以出口為主要結構的模式受到嚴重的打擊與動搖,包括產業類型以及出口地點,該如何做出調整?



中國、美國,以及台灣市場的根本不同點為何?而中美,哪一國才是台灣出口的重點市場?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2):台幣狂貶怎麼辦? 匯率22年新低 出口產業得救?全民代價慘重?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新台幣昨天貶值2.24角,以35.174元作收,這也創下1987年1月19日以來的新低價位,今天則是以35.095元作收,不過,盤中一度貶至35.297元,距離35.3元的「彭淮南防線」也只差 0.3分,究竟貶值對出口有怎樣的幫助?




寶華研究院的梁國源院長說:除非到36、37元價位,才可能導致購買力下降。台幣貶破35元還不到救出口的地步,不過是種防衛,新台幣弱,不是中央銀行刻意讓它貶,而是美元走強、所有亞幣都在貶,這與救出口無關。他說的道理為何?



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則認為,貨幣貶值效果有其極限,韓圜去年大貶卻出現143億美元逆差,我國還有146億美元順差。這也顯示央行已有考慮到出口業者的需求。但台灣不少機器設備及原物料必須仰賴進口,貶值會導致成本大增,央行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匯率是由央行主導嗎?究竟該不該貶值?有無合理價位?「彭淮南防線」35.30元意義在那裡?




而與貶值隨之而來的負面傷害又有哪些?政府該如何考量匯率政策?
財政貨幣政策都用完了,面對未知的復甦時機,政府還有哪些工具可以救經濟?



ECFA與CECA到底有那些不同,是換湯不換藥,還是真的有重大的改革?






東協對台灣的威脅究竟有多大?為何各個機構針對東協所做出來的經濟模型預估差異這麼大?政策評估夠精準嗎?我們是否真的清楚了解東協與兩岸,建立FTA對台灣的真正影響?



ECFA或CECA可解決11萬人失業並且增加3.3經濟成長率,這樣的結果是怎麼算的?
南方朔:政府一廂情願、一定跳票?南方朔說的有道理嗎?目前與大陸接觸的情形。





台灣什麼產業必須先爭取?什麼可以慢慢談?什麼一定不能讓?什麼可以協商?
而目前政府的態度與作法?未來又要如何達成國內共識?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21):CECA是經濟萬靈丹?台灣如何走出經濟困境?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3456


來賓:

經濟部國貿局局長 黃志鵬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邱俊榮





目前朝野爭議不斷的CECA是什麼?這份預期能夠使台灣與中國經貿互動更加緊密的協議架構,是否是搶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



目前,政府規劃中的CECA,是以架構協定為基礎。從純經濟面來看,CECA對於台灣的經濟問題,可以預期能夠帶來哪些效益?而簽訂CECA的結果,以及其效益,真像政府極力宣導的這麼正面嗎?而與中國的CECA對台灣而言,真有這麼重要嗎?



即使最後需要簽訂CECA,有哪些具體內容必須陳列其中?而CECA的簽訂,會不會最後只是一種概念或形式?除了擬議簽訂CECA外,政府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有利於台灣產業進行全球布局?



展望目前的國際經貿情勢,如果我們再不加以正視,或是繼續原地踏步,未來將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而想要有所作為和突破,只有CECA一條路可以走嗎?



國際經貿情勢已經呈現長期衰退的趨勢,台灣在這段時期應該如何改善投資環境、提升競爭力,以吸引投資並刺激經濟成長?




台灣屬於海島經濟,對於進出口貿易依賴甚深,尤其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更具有地緣關係。之前,不管美商、歐商,或是外資券商等,對台灣競爭力的衰退與經濟成長率都提出憂慮,並認為台灣不應自絕於中國經濟起飛之外,應儘速重建兩岸關係;從兩岸經貿與國際策略來看,台灣要如何走出去?避免被孤立及邊緣化?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19):GDP究竟是什麼?匯率、關稅、貿易保護,台灣過得了這關嗎?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7 (陸續上傳中)

來賓:

政大金融系教授 李桐豪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台灣GDP吊車尾,怎麼辦?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一直是我們觀察一國經濟的重要指標,它的數字稍有增減,往往就會是財經新聞的頭條。雖然這個指標如此重要,但國內外有那麼多的預測機構,而官方、民間與外資機構各自預估的結果,卻有那樣大的差異,產生這種不一致的原因是什麼?



經濟成長預估,究竟是怎麼計算的?為您解讀GDP預測的模型,以及各種參數的計算公式。GDP增加或減少1%,對一般人來說,到底有什麼具體的差別?我們如何解讀經濟成長率的數字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GDP的增減,與失業率、薪資、物價等重要社會與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連動關係?國外研究機構不斷下修台灣今年的GDP數字,台灣的經濟會比2001年網路泡沫破裂時更慘嗎?此外,主計處即將在明天公佈最新修正的今年GDP預測數值。我們應該如何解讀明天主計處所公佈的數字?對明天主計處的預估,做出預估。





貿易壁壘幽靈再現,世界經濟大戰開打在即?

過去一年至今,為了在金融風暴當中獲取更有利的出口競爭力,或是破壞市場價格進行零和競爭,世界各國紛紛急貶匯率,在這波貨幣大戰當中,台幣該不該跟著他國貶值的腳步?台灣要不要加入貨幣大戰?



隨著經濟狀況持續惡化,世界各國或明或暗地開始提高關稅、限制進口,重新構築貿易壁壘,過去在自由貿易大旗下,幾乎已被人遺忘的貿易保護主義,會不會讓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面臨更大的困境?





像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的那種具有毀滅性的世界貿易保護大戰,會不會再度開打?而各國政府選擇建立這種貿易壁壘的關鍵點,在哪裡?而一旦事情惡化到如此地步,會對台灣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而台灣又該怎麼辦?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國富論專題(18):論經濟根本問題,出口衰退44%、竹科變空城,為何台灣這麼慘?



後續各段節目內容:2 3 4 5 6 7

來賓: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 何語

寶華經濟研究院長 梁國源教授

資深財經記者 阮慕驊

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



進出口貿易暴跌,問題何在?

去年第四季開始,台灣進出口訂單大幅衰退,這種現象的意義何在?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會是一時性的起落,還是長期的谷底?里昂證券預估台灣今年GDP成長達到負11%的新低、摩根士丹利證券預測的-6%等可怕的數字,是怎麼預估的?台灣該如何看待外資的這些壞消息?




全世界都飽受金融風暴與不景氣之累,但台灣似乎跌得比別人既重又深,為何台灣的經濟處境會落入這麼慘的境地?新加坡與香港的出口佔GDP比重,都比台灣的65%佔了更高比例,為何同樣是出口導向,甚至更加倚賴出口的國家,都沒有台灣那麼慘?




景氣燈號已連亮了四個藍燈、景氣信號分數也創下七年來的最低點,加上里昂證券估台灣今年GDP為負11%,這些數據讓我們對未來景氣還能有樂觀的理由嗎?




竹科變空城

這波經濟衰退給了以高科技產業自豪的台灣社會,與台灣固有的產業結構什麼樣的教訓?台灣的產業結構是否出了什麼問題?目前的產業結構能夠讓台灣快速復甦,還是會讓台灣經濟更難以回春?是否到了該做出某些權衡取捨甚至改弦易轍的選擇的時候?



台灣的經濟、產業與結構問題,該如何改善?是改變出口依賴國的比例結構,例如從以歐美為主力轉向中國市場?還是設法改變出口跟內需的權重比例?我們對於中國市場可以抱持多少期待?內需又真能說發展就發展起來?台灣的未來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