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林毅夫取消通緝?監委公然解套?
叛國無罪?結束敵對?林毅夫回台?兩岸荒謬與矛盾!

來賓: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賴岳謙
資深軍事記者 亓樂義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董立文
資深媒體人 溫紳


取消通緝?如何看待監院約詢法務部?公然解套?
應該結束通緝嗎?從人權、法律以及兩岸關係談起?


林毅夫判逃不可原諒?從牽連袍澤、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談起?


1979年,中美斷交,當時台灣的氣氛與兩岸關係?
取消通緝、林無罪回台,將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


林毅夫自述:為何會叛逃?為何想回台?


兩岸敵對關係?黨政高官、退役將領赴陸絡繹不絕!
獨獨封鎖林毅夫,豈不荒謬?


台灣應該如何面對林毅夫?


12 則留言:

  1. mitac07@yahoo.com.tw2014年1月22日 晚上9:22

    縱使採用所謂的狀態說見解,致使從法律上無法對林毅夫之流有所制裁,或者說給予應有的公平正義,正確說給予全中華民國人民一個正義的教育機會,至少中華民國政府對其要求進入國境這件事,可以以其可能造成國軍忠誠價值動搖以及傷害人民對正義的信賴感情,我們不歡迎他入境,反正我們對領有諾貝爾和平獎的達賴也是用各種理由不讓他入境,達賴的世界地位應該不輸林毅夫,按比例原則,既然可以拒絕達賴入境,當然也可以拒絕林毅夫入境,如此既不違法(依狀態說見解),又可以安撫國人堅固國軍忠誠,否則總統府及各重要機那來忠誠的軍人保護。

    回覆刪除
  2. 台灣跟中國目前依然沒有解除法定敵對狀態(簽訂和平條約)簡單說台灣跟中國還是處於法定敵對狀態.
    所以就狀態說,林義夫本身依然是跟台灣處於法定敵對狀態官員所以叛逃與叛國本身罪刑都還存在.

    所以簡單說法院不應停止通緝,更應該要通緝追究.

    回覆刪除
  3. 蘇軾說:「仲尼聖人,歷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這是講孔子週遊列國「求官」的故事,孔子是魯國人,在魯國做過官,週遊列國希望能找一個「得行其道」的國家。
    請問:如果林毅夫是個叛徒,那孔子是不是叛徒?
    在春秋戰國時代,軍政人才在各國之間流動極為普遍,根本不涉是否「叛國」的問題。
    譬如:商鞅是衛國人,而且還是衛國的王孫,但他認為衛國小,沒前途,所以就跑到大國魏國求發展,在魏國還是不受重用,於是就到了秦國,秦孝公重用了他,秦國富強了,沒用他的魏國還受了重擊,真是悔不當初。
    再譬如:孫子是齊國人,但他帶兵打仗是在吳國,他的《孫子兵法》也是在吳國寫成的。
    其它如蘇秦、張儀等,這類例子實在多得不勝枚舉,就不一一舉例了。
    當時之所以會形成這種情形,應該和當時周天子還是名義上各國的共主有關。
    中國在分裂的時代,人才在各國間來來往往,各憑本事,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也都積極招攬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韓信本來替項羽效力,後來改投劉邦獲得成功。諸葛亮在蜀國,他的哥哥在東吳當官也沒什麼大問頭,曹操還經常向吳國和蜀國挖角哩。
    民初軍閥時代,如果有人從此軍閥跳槽到彼軍閥,會被當「叛國」處理嗎?
    所以,林毅夫的「投共」,對不起蔣經國的提拔是事實,但他在歷史上完全站得住腳。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謬論,你的說法存在邏輯問題,對於被投國家當然沒有叛逃問題。你知道什麼叫叛逃嗎?在崗位上的人跑去投靠敵對陣營就叫叛逃,孔子是辭官到處走,根本不一樣。

      刪除
  4. 林毅夫是個「茂才異等」_「非常之人」
    漢武帝在〈求茂才異等詔〉中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我們一般人叫做「常人」,漢武帝了解在這一大群「常人」中隱藏有「非常之人」。於是他下令各州、郡要調查出這些「非常之人」,然後推荐給他。

    林毅夫,我個人認為他就是一個「非常之人」。怎麼說呢?
    第一、他這個人對「政治局勢」變化的判斷非常準確,有遠見。
    第二、他這個人膽大心細而且有實踐目標的毅力。
    第一點叫「能知」,第二點叫「能行」。
    例如:他以台大生而「投筆從戎」入陸官,這個舉動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而後來在軍中果然備受蔣經國關注榮寵而扶搖直上,這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更驚人的舉動是以「馬山連連長」之尊泅水投奔大陸。
    在黑夜中游渡大海,這個過程中可說充滿了兇險,例如雙方的雷區、水鬼,或者迷失了方向(當時雙方都有燈火管制),甚至一個尖銳的暗礁都有可能叫他命喪黃泉。而他不但做了,也成功了,這證明他是個膽大心細,謀定而後動的人。
    時間點的選擇更證明他對政治局勢變化具有天賦的遠見。1979年是鄧小平剛復出,「改革、開放」剛開始的年代,台灣經濟現代化的經驗是大陸所亟須的,林毅夫算準了自己必將為大陸方面所用。
    林毅夫對中國大陸政治局勢演變的預測如此準確,因此,他一方面貢獻己力,一方面也搭著「改革、開放」的列車而成就了他自己。

    我再舉個例子。
    毛澤東寫過一闕詞叫〈沁園春.雪〉,在裡頭他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詞的大意就是說他毛澤東要統一天下。
    作此詞時的背景是中共才被「圍剿」,從江西流竄到陝北,好不容易立穩腳步(時為1936年2月)。在這種情況下寫下這種詞,如果不是已有相當把握的話反之就是「窮極無聊」;我個人傾向認為毛當時應已有相當把握而非窮極無聊。十四年後的1949年,他果然「統一天下」。

    天底下確實有「茂才異等」之人,他們的遠見和魄力非我所能及。我和林毅夫是同時代的人,他以非常人的毅力做到「參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之事,我除了佩服外也羨慕上天給了他這種剛毅的性格。

    ※ 註:「茂才」,指優秀的人才,「異等」,才能超群出眾的人。
    ※上篇和這篇短文我在其它部落格寫過,僅代表我「個人」對林毅夫的看法,沒有反駁他人意見的意思。

    回覆刪除
  5. mitac07@yahoo.com.tw2014年1月23日 中午12:07

      歷史上招降納叛而成就大業的朝代大有人在,滿清初期即是,但對明庭而言,降清之人絕對是投敵叛國之人,即使他因為是[非常人]而在清庭居高位,建大功,縱使明庭已亡,歷史上的評價是無法更改這個事實,而任何一個國家都從歷史教育國民要忠於國家,絕不會鼓勵國民可以審勢度時而投敵叛國,都只會告訴國民應將才能貢獻國家。
      而歷史上,投敵後又想回到原國家的,通常更受人鄙視,好似沒有好下場,而願意再接納投敵叛國的人的朝代也通常很快就亡國了。
      林毃夫如果到台灣,究竟可以告訴國人,他是衣錦還鄉,還是回國自首並求得國人原諒,但至今,我們沒聽到他一句道歉的話,請問在台灣每一個只要還有點國家意識的人,可以接受他是衣錦還鄉嗎?宋朝楊四郎尚且不是真心投遼,也得夜探其母,如果林毅夫想學四郎,只要有辦法不讓國人及政府部門知道,不妨再用當年那招,神不知鬼不覺來台灣吧!

    回覆刪除
  6. 要解決這問題還不簡單...
    中華民國的憲法認為,
    現在中國大陸是被非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佔領,
    所以,在中華民國的認知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個國家,只是非法政權,
    中華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敵視的,
    但是國際上,都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做國家。

    那麼,就請中華民國政府,
    把憲法改一改,符合實際情形,
    不再把中國大陸視為中華民國的領土,
    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升格為一個國家。
    然後也請中華民國政府,正視、反省,
    並向臺灣人道歉,
    反省1945年之後的反共教育。
    (從1945年之後一直發生到現在的事件,
    228、戒嚴、白色恐怖、興建中正紀念堂)

    回覆刪除
  7. 主持人認為:1979年「中美斷交」,很多人對台灣失去信心,紛紛離開台灣,林毅夫也選擇在這個時刻離開,言下之意,林毅夫也是個不過耳耳的投機份子。這是因為主持人年輕,並未經歷過這一段時間,所以會有這種想當然耳的說法。

    事實上,1979年的台灣,蔣經國掌政已有7年之久,所謂「十大建設」也陸續完成,年經濟成長率超過10%(1976年 13.86%),正是台灣經濟發展最迅猛的時期,「中美斷交」固然讓台灣挨了一記悶棍,但影響並不大,1980年代,台灣逐漸進入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所以,林毅夫的離開台灣投向中國大陸,並非一個「投機行動」。理由很簡單,天底下哪有一個投機客會把自身的前途押在一個遠比台灣貧窮、落後、沒有希望的地方。

    西元2010年,林毅夫接受《紐約客》雜誌採訪時表示,在金門時,他的想法已經經歷一場劇變,只想著:我想讓中國富強,但是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住在中國大陸;所以,如果我到大陸,可以有更大的貢獻。
    我認為,這才是林毅夫真實心意的表露。

    西元1980年,林毅夫投奔大陸一年後,寫信給他在東京的表哥,信中說:「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當時,他正遊覽「都江堰」)

    從1980年到2010年,三十年的時間,林毅夫的心態是一致的,他的這種「廣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操是高貴的!

    回覆刪除
  8. 林毅夫的情操是高貴的,
    那舟山群島戰死的反共義士就不高貴嗎?
    那一堆跟著反共的國民黨撤退到台灣,
    拋家棄子的老榮民伯伯,
    一輩子回不了中國大陸,
    只能靠微薄薪水過日子,
    現在還要被當初騙他們來台灣的國民政府壓榨,
    他們的情操就不高貴嗎?

    假如林毅夫可以回到台灣,
    那我覺得,
    蔣中正、蔣經國兩父子的遺體,
    也可以遷回中國大陸了。
    說要反攻大陸,
    但在台灣卻蓋了一堆行館到處遊山玩水。

    回覆刪除
  9. 同時還有許許多多因為當時反共氣氛下,
    受牽連、無辜死亡的人,
    (反共抗戰、白色恐怖、戒嚴,追求民主)
    這些人的情操就不高貴嗎?

    要弄兩岸大和解,可以啊,
    那就請國共兩黨先承認、反省、改正,
    並把他們從創黨到現在的所作所為,
    公諸於世,讓世界的人知道,
    讓世界記取這個教訓,
    什麼叫做一場荒謬的鬧劇。
    (跟德國、南非反省歷史一樣)

    如果做不到,就只代表一件事,
    國共分分合合的歷史,
    就只不過是兩個黨的利益喬不攏,
    結果害死一堆人。

    回覆刪除
  10. 有時候要想
    他到中國大陸之後對臺灣的貢獻是什麼?
    那這跟叛逃有什麼二樣?

    如果資本主義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那也不用國跟家了

    回覆刪除
  11. 請製作單位別再邀請那個什麼賴教授的人!!!!!

    回覆刪除